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20:18:38

案例驱动法论文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主要概括计算机数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生本教育的教堂精神、教学手段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本教

>> 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生本教育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中的实践 生本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生本教育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论支撑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生本教育与计算机教学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理论与实践关系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主题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案例-任务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SCL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双语教学在计算机基础中的探索与实践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维护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软技能”训练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小组学习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 > 生本教育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生本教育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X

摘要:主要概括计算机数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生本教育的教堂精神、教学手段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本教育 计算机课程 自主学习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电子技术 应用

任务驱动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育方法,关于老师而言,教育方法更为灵敏,组织引导更重精当。关于学生而言,课堂学习更为敞开民主,考虑、探究更需沟通、发现和创新更为主动,使课堂教育进程充溢生命特性的闪光和才智的创意,将教育进程转变为学生以完成任务为主的空间互动式的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改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梦游,一直处于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的活跃学习状况。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理论

1.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育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现代教育方法,将教育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教育或学习任务,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作为教和学的基地。从老师视点来说,“任务驱动法”是引导学生自立学习的有用教育方法。老师是任务的设计者、学生完成任务的引导者,表现老师的主导地位。从学生视点来说,“任务驱动法”是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法。学生变成任务的执行者,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互动协作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习进程的主体地位。

1.2任务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环绕学习方针规划教育任务,重视学生己有的常识技术与新常识和技术的联接。可将学习方针分解成多个小常识点,把常识点转化成可操作的具体任务,经过完成任务掌握常识点和方针。2、操作性原则。操作性指的是任务的动作化,教师规划一项学习任务时有必要充沛考虑到这项学习任务的可操作性。例如:在学习晶体二极管时,给学生规划的任务是“制造直流稳压电源”,经过具体的电子产品制造进程了解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二、任务驱动法教学中问题

1、知识点零散,不能有效习得。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中详细规划知识点,将知识点梳理得更加清晰,并与案例产生关联。在老师讲的同时,引导学生动笔记录,这样的混合学习模式,能够促进高效课堂的开展。

2、忘记或不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迷航。这类问题在导学案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首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在导学案上明确目标,目标放置于导学案较为明显的位置,让学习者拿到导学案的时候就能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真正能够做到让任务和目标清晰地贯穿课堂始终。除了本节课的目标,更要在任务和环节处写明完成任务所要学会的知识点和技能,这样就起到了细化目标的作用。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3.1提前发放,做好预习工作

经过专家点评和学生试用后的导学案在教学前一天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对于电子技术课是感兴趣的,每次在课前都希望了解本节课学什么内容,而平时的教学中他们很难得知要学的内容。电子技术课各个学校选用的教材不同,而以教材为依据,具体进行讲授的内容也有所区别,提前发放导学案能够让学生有时间预习。导学案还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的目标,明确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方向。 学生拿到导学案后,要求完成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应该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起到一个复习的作用,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使其与新知间建立联系,为新课的开展打下基础。

3.2创设情境,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说要创设真实情境。情境创设和问题的抛出是学生学会用所学软件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重要前提,通过这一步骤,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形成处理一个问题的思路,而这种思路也是电子技术所要培养学生的关键所在。导学案上应该对问题有清晰的描述,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方向地解决问题,而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每一步的问题来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综上所述,导学案中的问题和情境设计应该用较多的语言来描述清楚,并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和记录的空间。

四、结论

导学案上呈现的案例要有小组合作讨论的模块,在课堂上能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小组讨论采用组内合作和组间交流的方式,组内合作可以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通过本组成员讨论、互相提问、互相帮助,最终共同解决问题。当各小组成员都没有讨论出来较好的解决方案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地让某个小组汇报,并将其问题加以归纳和点拨,再让全体同学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供有效的脚手架。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谈论时,要关注到各个小组的成员分配,让其优势互补,并能够更好地评价每个人所做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李福灼李淑媛.近年来我国导学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 2

[2]俞惠.浅谈初中电子技术课中的任务教学驱动法[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4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第3篇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经管类学生主要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和数据处理,以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和数据库应用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利用计算机工具来为专业服务,综合案例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设计:案例一:排版设计一篇毕业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标题、页眉页脚、图片表格等,要求格式美观,标题、段落清晰,符合学院毕业论文排版标准。案例二:自己收集、整理材料,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演示文稿设计一套介绍本校情况的PPT,内容包括学校概况、发展历史、规模、学生组织结构、专业设置等情况。要求目录导航清晰,图文风格统一,内容简单明了。案例三: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对公司工资管理或投资决策分析管理,前者根据薪资调整政策、各种工资款项、奖金等计算所得税,并制作工资明细表和工资条;后者通过分析债券、借贷款或者保险等进行分析,以便投资人进行简单风险分析。案例四:利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对公司进货、销货管理进行数据库设计,数据的输入、查找分析、统计,对未来货物供需进行预测,提供专业的数据信息以便决策。仅仅实现上述几个案例远远不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是解决某个问题,而是“授人与渔”教会学生解决一类问题。教师可以考虑开设一些计算机应用相关的选修课程,满足其对计算机知识广度的需求以深入学专业知识,如《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检索》、《多媒体技术应用》等。

二、综合实训方法改革

以往计算机基础实训都是由教师布置统一实训案例,学生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忽略了学生专业和个体差异,不能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实训环节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来安排,并且应以引导和启发为主。1)案例教学法。在实训之前,教师讲解和展示案例最终效果,结合学生所学提出一些新的案例需求,展示和分析之后再引出需要学生实训过程完成的内容。总结相关知识内容,提出合理的实训建议和具体的要求。如案例一所示实训,封面即可要求学生使用表格来设计格式,页眉页脚可以使用奇偶页不同的设计方法等。教师针对学院论文格式要求提出一些基础要求,然后交予学生自行设计。2)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实践学习的活动。提出的任务要能够贴合学生所学知识,目标太高或太低都将得不偿失,好的任务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行理智的判断。如案例二所示,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开放性的题目好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实施,项目素材可以自由采集,时间也机动灵活,学生能在任务选择过程中发现兴趣和潜能。实现项目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合理安排任务分工、进度等,增进项目组织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3)分组讨论法。为了使班级同学都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来,分组讨论法的组不宜过大,各人均明确职责,并且尽量做到力量均衡,使得每个组都有参与讨论和获得奖励的机会,避免有些组能侃侃而谈,而有些组黯然神伤得不到表现的机会。分组讨论中,教师必须当好“总导演”和“总调度”的角色,担任指导和监督的角色。如案例三所示,设计一项投资时,分组进行投资的利益分析,以评价和判断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哪项最优并且说明最优的原因等。4)成果展示法。此方法可以结合应用到上述三种方法中,项目完成之后进行成果展示,能够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一个奋斗的动力,作为对自己学习的检测,接受老师和学生的考验,这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迎接挑战的欲望。

三、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本质上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我们应该以应用为目的进行日常教学研究。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探索和解决,在探索中总结、进步将成果付诸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我们不断的追求。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国内形式更加纷繁复杂,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搞好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与改革,以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经济与社会管理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手段,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挑战,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以及创新则是关键。统计学属于方法论科学,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掌握研究经济管理问题的数量分析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任务驱动法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首先分析目前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基于任务驱动的统计教学改革思路及实践途径,并对任务驱动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操作模式及效果进行总结,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二、统计学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在众多财经类学子眼中,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繁琐难学的课程,这样的第一印象往往对学生学习产生严重的负面心理影响。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老师仍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纷繁复杂的计算中;课堂教学中仍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在教学手段上,虽然也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多数教师仅仅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能够在传统的黑板上也能展示的教学内容而已,没有用计算机的思维来设计统计教学内容;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甚至不少的老师根本就没有在课堂中使用统计软件来演示,如EXCEL、SPSS、SAS以及EVIEWS等的使用,不少学生学完了这门课程,不但不会使用上述统计软件,甚至都不能熟练的使用计算器上的一些较为复杂的功能,如求平均,方差、标准差等等,没有让学生体验到统计分析的乐趣与解决问题后的。

(二)课时偏少,教学目标过窄

统计学课程的课时安排一般是54个学时,由于学时过少,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训练两者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往往是理论讲解完了,整个学期也快结束了,然后又忙绿于期末考试的复习;而一旦真正把实训展开,又发现不够时间来完成整个内容体系的讲解,即使老师加快讲课速度完成了讲解,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这些内容。由于课时不够的客观原因以及自己安排思路的主观原因,很多老师对于大部分统计学课程都只采用理论讲授的形式,没有开设相应的实验课或安排课外实践,教学目标仍定位于课程学习考核的层面上,过于注重原理方法的掌握,很少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来解决具体问题,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核。

(三)教材内容落后,理论与应用脱节

目前统计学的教材可以说不少,但是你挑来挑去就是找不出一本称心如意的。统计学教材的内容大部分还沿用了统计学专业的一些术语,一些基本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如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等,没有根据专业以及学科来进行细化和改编成简单易懂的表达。教材中来自实际应用中的统计分析案例较少,教材的侧重点仍是对统计指标和统计制度的解释内容较多,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目前出版的多数教材缺乏创新,与统计软件应用结合不够,统计理论滞后于统计实践,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有些新出版的教材甚至只把原统计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和调整,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们将来毕业后工作中真正需要的统计知识与技能,与实际应用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三、教改思路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对于经济管理类的本专科学生而言,重点应该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上,任何实际操作都是在一定理论概念指导下进行的,而这正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构建主义[1]。从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可知,构建统计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是要构建一个共同的活动任务,也就是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根据任务驱动法的核心——如何完成任务,来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统计学的最终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下面笔者将从教学目标、教材编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目标

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提高统计教学质量和克服目前统计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统计学的教学目标首先要突出对学生的统计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满足本专业需要放在首位[2]。通过统计学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第一层次,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统计思维能力,能完全读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了解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解释能力;第二层次,培养学生将统计方法与计算机软件应用相结合的能力,特别是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咨询,具有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能力,为进行生产、流通、服务、商贸、技术管理以及决策服务。

(二)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材编写与教学内容改革

1.教材编写改革

教材的质量与更新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材建设应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编写和更新。对于经济管理类的本专科学生而言,内容的选择应以实用和够用为根本原则,删减掉过多的公式推导以及与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的内容,加大统计方法与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结合,如果是专科学生,侧重于统计方法在EXCEL中的运用,如果是本科,可增加统计方法在SPSS/SAS/EVIEWS等软件上面的实现。授课的重点内容应集中在教会学生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操作上。

2.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任务驱动法的原理可推出,统计学的整个教学应分为两大部分:统计应用功能,以及由此而必须具备的统计基础理论知识。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是要转变教学重点以及课时结构安排:要从传统的教学生掌握统计学理论转向以统计软件使用和分析为重点,从传统的安排大量课时来讲解理论内容转向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实训。对于老师而言,实际上这要比单纯的讲解理论要容易的多,当然前提是老师要能熟练的运用这些统计软件,能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和解惑,同时,我们发现,在实训中,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比单纯的听理论要高的多,甚至部分在其他课堂上表现不怎么好的学生在实训课上却有着不凡的表现,比如,善于发现问题,对同一问题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等。

(三)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经管类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的统计专业人员,更不是统计学家,而是使其掌握利用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能,因此,教学方式改革主要体现在突出实行项目组参与、实施案例教学和强化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等方面。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构建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统计学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统计学教学模式

1.按教学目标设计任务

任务的设计尤为重要,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效果。任务的设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在教材编制的时候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统一精心设计,将整个统计学体系内容设计成细分的任务模块;二是如果教材中没有这一部分,那么就只能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逐个设计任务。

2.模拟情景提出细分任务

设计任务完成后,就要细化落实到课堂上来,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近似真实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教师根据大纲对各模块的知识要求,为各模块创设具体任务。例如在笔者的教学中,将统计学教学任务设计为四大模块: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整理、统计分析与统计应用,部分任务如:①某某学校消费习惯调查;②南京市鼓楼区私家车消费情况调查;③某某学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④南京市房地产价格预测分析;⑤1980-2011年南京市区民收入情况分析与预测等。在此基础上把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再进行细化,成为学生容易掌握和解决的小任务,例如:在第一模块统计设计中,要求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可以按表1方式列出细化任务和相关知识点。

表1 设计调查方案及相关知识点

3.师生互动,分析任务

细化好任务后,教师在后面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分析和引导的作用[3]。首先是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分析,关键点在于任务分析要循序渐进,由粗到细、逐步求精;另一方面是在学生讨论中如果他们自己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教师可以提示其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生在对该任务进行分析,会发现一系列需要分别独立或者依次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并找出哪些要用到的旧知识,哪些需要新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头脑风暴的作用逐渐显现,看法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不断的被修正与完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们解决问题正确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形成过程。

4.自主协作,完成任务

此阶段是任务驱动法的重点过程,焦点在于“如何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团队通过自己探索和互助协作展开探究活动,围绕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尝试性探索,完成对任务的理解、目标知识的应用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此时,教师起着向导、助手或教学活动主持人的作用,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每个小组设小组组长,遇到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小组中有专门记录整个解决过程与方法的成员,有问题的时候及时反馈给教师,并在任务完成后保存完整的实训记录,以供后面在课堂上交流。

5.反馈交流,效果评价

在任务完成后,要严格执行交流评价这一过程,一方面可以对每个小组起到监督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交流,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笔者所教的班级在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所指定的一名成员将该小组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制作成PPT,并在交流会上做探讨,尤其是总结完成任务后的感受,在他们交流完后教师进行点评,点评时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创新点,尤其是鼓励其创新性以及拓展性思维,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交流,能够增强学生们主动去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四、结论

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却没有体验到它的这一特征,责任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教师,只要我们适当引导以及付出更多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除了上述改革思路之外,还要注意:在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激发其求知欲,要善于提高课堂以及实训的趣味性及探索性,如制作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PPT课件、采用简单易懂的课堂语言、模拟逼真的商务情景、善于利用统计学软件的科学性、多利用案例教学、多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采用网络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手段、要注意课堂的互动以及案例尽量能与学生生活相关,或者当前社会的热点等学生感兴趣的事件等等。另外要注意考核方式的转变,加大平时考核力度,调整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等,比如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4],学生在实训中就会付出更多的努力,自我学习的意识会更强,在完成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的时候,也重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30.

[2]张丽英.财经类本科函授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统计教育,2007(01):32-33.

[3]Hand,David J.Modern statistics:the myth and the magic[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Theory,2009:172.

[4]王述珍,宫文霞.商学院“统计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商学院教学经验的借鉴[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101-102.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第5篇

本课题于XX年4月7日申报批准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信息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子课题。为了便于地方管理,再申请为茂名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并于 XX 年 2 月 10 日由茂名市教育学会、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正式批准立项。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中指出:“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 《信息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教学内容新、教育理念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新。由于信息技术课的“新技术、宽视野、重实践、严逻辑”的特点,这门课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计算机知识与训练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变革教育、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深入理解其内涵,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我县为沿海一小县城,由于经济落后,受条件限制,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较晚,虽然各校也开展了一些小规模的多媒体教学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信息封塞,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拉近了我们与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距离,使我们的教学研究取得专家的及时指导有了可能。我们通过互联网的积极联系,得到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研制组负责人李艺教授及研制组秘书钟柏昌的热心帮助和支持下,以课题的形式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验,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作法,并进行反思与重建,论证其教学效果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虽然任务驱动教学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层面的提升,这种“营养”上的先天不良导致不足和负面影响日益显露,怀疑和批评之音逐渐增多,来自专家的批判:“目前许多教材都号称以任务驱动,但缺乏带实际意义的综合性任务,只有一些小任务,实际上与传统的练习题无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已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本课题在反思任务驱动教学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任务驱动教学加以重新建构,从专家、教研员、教师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任务驱动教学所存在问题,修正任务驱动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做法,论证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积累任务驱动教学的成功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包含了三个方面: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现状分析,重建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论体系,以电白一中、春华学校、电白实验中学的初中、高中不同班级为实验班,开展行动研究,克服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所凸显的问题,总结一套“重建”后的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访谈、网络研讨等。

首先在信息技术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对现行任务驱动法的理论进行重新梳理工作,针对现行任务驱动法的弱点与弊端,重建任务驱动法的理论,探索新的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模式,然后由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网络研讨,三位一体合作对实验班的课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设计,对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拍摄录像分析,通过电邮、电话等手段进行远程交流和指导,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

通过两个学年的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学生作品展向广大教师推广和借鉴。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 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 XX 年 9 月 -XX 年 8 月

1 、准备阶段: XX 年 9 月 -XX 年 1 月

成立课题组,准备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软硬件设备,收集相应资料,选用并学习使用远程网络交流工具,开展网络交流讨论,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任务驱动教学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创建课题研究专题网站。

预期成果:建立课题专题网站,收集相应资料,开展网络交流讨论。由刘敏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反思与重建后的课堂模式探讨》论文及研讨课例实录。

2 、实验阶段: XX 年 2 月 -XX 年 6 月

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XX 年 2 月 -XX 年 8 月

通过网络交流对我县高一信息技术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在三校中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对不适合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采用与对照班相同的常规教学法,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任务驱动教学理论。

期末根据测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进行访问调查,总结调整实施的方法与效果,对第一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初步结论。

第二阶段: XX 年 9 月 -XX 年 7 月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教师在专家、教研员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预期成果:参与课题组老师根据实验效果各自撰写实验效果报告、制作《新型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课例》 vcd 。

3 、结题阶段: XX 年 7 月 -XX 年 9 月

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重建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模式结题报告》;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七、课题组人员

研究指导顾问:

课题负责人:

教学实验教师:

各位课题组成员,本课题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只要大家扎实工作,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一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动我县信息技术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新课标的推行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3-0000-01

Task-driven Teaching Application in Computer Applications Basic Courses

Liu Hailong

(Inner Mongolia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uhhot 01001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computer operating skills is our social work,an essential learning and life skills. Therefor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computer application-based courses for students in some degree,future employment,work,life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Therefore,how to teach good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programs,how to make students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to master the computer is placed in each of our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in front of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from teaching about how to use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basic courses teaching computer applications, describes how to design specific courses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teaching.

Keywords:Computer Application;Task-driven;Teaching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特点是内容多、范围广、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计算机的相关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常用工具软件和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采用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学生听课没兴趣,练习没耐心,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差。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授课,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让学生在做中学,这种授课方式能够明显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本人根据个人授课心得,谈谈我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时相关任务模块的设计。

首先在课程任务设计中我将本课程分为了三个大的模块:计算机组装与网络构建模块、常用工具软件安装、使用与计算机维护模块、office办公自动化模块;每个模块的具体任务都来源于企业案例或是直接将学院工作中一些工作任务分给同学去做,让学生充分体验实战的感觉。在教学中将讲课与实践相结合,压缩理论授课学时,多给学生实践时间,以指导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做中学。

计算机组装与网络构建模块中我设计了三个任务:计算机的组装、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小型局域网的构建。在教授了学生计算机的历史和硬件相关知识后,将学生分组,每组四至五名学生,然后在我校的综合布线实验室进行实战演练。在实验室中学生先进行计算机硬件的识别,找到指定型号的主板、cpu、硬盘等硬件后进行计算机的整机安装实验;然后要求学生在自己组装好的计算机上安装操作系统,其中包括常用的windows xp系统的安装和windows2003 sever系统的安装;最后学生需要自己制作网线、学习使用交换机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络并测试连接在交换机上的各个计算机是否能够联通。通过完成这三个任务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学会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局域网的构建,分组实验的模式同时增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Office办公自动化教学模块我设计了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数据处理和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三个任务。在授课过程中,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而是引入实例来进行教学,通过案例的实现来引入教学内容。例如,讲解word文档的排版时,我用我校某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为实例,演示如何将未排版的文档一步步按要求制作成合格的毕业论文。学生的上机内容是联系学校的各个社团和协会,为他们制作海报和宣传单。有些同学甚至还在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找到了打字排版的兼职工作;讲解excel部分内容时全部引用生活实例和企业案例,小到居委会水费缴纳单的计算,大到公司生产成本和利润核算表,在学习中要求学生使用excel表格和函数功能自动生成各种结果和报表。学生的上机内容是利用excel表格制作本班级的信息统计表、成绩统计表等表格的制作,表格中的内容全部是由函数生成的,彻底让学生感受到excel表格为生活、工作带来的便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作为一种常用的办公工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而通过我这些年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我发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教授出来的学生相对传统教学方式教育出的学生动手能力要强很多,企业反馈好。但是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驱动教学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大量的案例剖析演示使得上课的时间比较紧凑,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往往难以快速掌握,跟不上教学步骤。容易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授课节奏提出了挑战;案例的收集整理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要做大量的准备,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以上就是我这几年来施行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益处。同时由于经验有限,肯定有很多不知处,欢迎大家给我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我得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金晓倩.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模式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2]王晓玲,单贵,贾建国.谈“任务驱动法”及其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案例教学;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数据库原理”是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同时,随着数据库系统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广泛使用,使该门课程具备很强的应用性。如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让学生牢固掌握数据库原理的诸多知识点,并通过实践训练将这些知识点转变为可应用的技能,是培养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我们进行本门课程教改实践的重要出发点。

在以往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在教学环节,理论和知识点讲解多,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少,学生觉得数据库理论抽象和难懂;

(2) 数据库原理课程与相关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关联少,学生即使掌握了SQL语句的语法规则和应用,却不知如何与VB、Java等计算机语言相结合,构建一个数据库应用程序;

(3) 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不够,学生不知通过什么样的分析过程建立合理的数据库表、字段信息项和数据表关联关系,学生设计的后台数据库和数据表的结构漏洞百出、不合逻辑;

(4) 实践过程中缺乏项目工程组织。即使加大案例教学,但没有一个完整的实际项目案例实践,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感到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缺乏整体认识,也无法直接感受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数据库原理课程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教学法,并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

2.1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对案例中的事实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兰德尔教授创立,普遍被应用于医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用来教授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内在原理和技能。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手段进行示范教学,实现边讲边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情境的差距。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一是从以教为中心变为以学为中心,既强调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实现了教与学的优化组合;二是由只传授知识改变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并重,在案例讨论中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2.2项目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特别是技能,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该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传统的“教学”为“求学”、“索学”。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也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据库原理教学实践改革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技术,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关系模型、SQL、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和数据保护等。

3.1数据库原理案例教学介绍

在数据库原理教改实践的教学内容组织上,我们以可视化开发工具PowerBuilder(以下简称PB)及其集成的数据库SQL AnyWhere组织和设计针对各知识点的案例,在课堂讲解中设定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启发、讨论方式进行教学互动,以知识点配案例和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各知识点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易于应用。表1给出了针对“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知识点所设计的相应案例。

3.2数据库原理项目实践介绍

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尤如学习中有一条主线,以一个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为一个项目主线,把零散的技能知识与训练串在一起,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教的过程是分块的,做的过程却是整体的,紧紧围绕项目工程开展教、学、做,学完之后学生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评价方式相结合,有利于实时指导教学和学习。项目驱动教学法拉近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基于传统的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开发方法,把项目划分为若干个阶段(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各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按照工作计划和分工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最后达成项目目标。在课程实践中,把学生组织成5~7人的项目小组,并定义项目的目标、功能范围、项目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以及评价机制,把各知识点和需要培养锻炼的能力项分解到各阶段任务中,由各项目组自行制定项目计划,由教师指导和监督计划的执行并进行阶段成果评价(见表2)。

4结束语

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进行数据库原理教学,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热情。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以使数据库原理的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柯胜男,黄明和,雷刚.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4):25-27.

[2] 王红姝. 浅谈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3):76-77.

[3] 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M]. 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photoshop;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学质量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53-2

随着平面设计的普及,photoshop越来越广泛的被大家熟知并应用,photoshop软件因为其强大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在VI设计、网页设计及数码图像处理等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面对市场的需求,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这门基础课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让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学会课本上的实例只是photoshop最基本的教学目的,而更高层次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问题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课程概述、备课、课堂教学及课程考核方案等几个方面来谈谈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photoshop》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习目标

1.理论目标

掌握photoshop软件中的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目标

作品赏析,结合实例对photoshop软件进行系统学习,掌握并运用软件进行图像编辑、图像合成、图像调整,并能制作简单的特效,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图片的处理和制作。

(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首选就是教材以及辅助书目,例如《photoshopcs5图像处理入门到精髓》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Photo-shopCS6设计与制作深度剖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等以及网站上的视频资源。

二、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准备,如果教师在授课之前缺乏对整个课程系统地教学设计,或是前端分析不够,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正确,那么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Photoshop课程在备课时必须做好“五备”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选例、备练习。抓好“五备”工作,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备教材

结合《Photoshop》课程大纲的内容及要求,必须对教材全过程进行全面研究和熟悉,确保教学内容源自教材,掌握每节课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加强教学相关参考资料的研究,并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学期及课堂授课计划。

(二)备学生

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能力及已修课程等进行了解,由于不同的学生,其起点水平、兴趣及审美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通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备教法

必须对教材教法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不同教学方法均有利有弊,因此,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情况灵活进行运用。

(四)备选例

备课时精心进行选例也是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选例时,应注意例子的典型性,确保其能够将本堂课多数或重点知识点都涵盖进去。同时,应注意例子应结合课程的基础知识操作,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够学以致用。此外,所选例子应尽量源于实际生活,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五)备练习

作为一种实践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内容十分丰富,拥有多种工具及多样化的图片效果。

三、课堂教学

(一)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从而更好地汲取新知识。实践显示,《Photoshop》首节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一节课,首节课可以欣赏课开始,使学生对该课程进行整体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及欣赏能力,增强其学好该门课程的信心,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开始时,可对一些优秀的Photoshop作品进修展示,如海报、招贴画、影视作品宣传画等等,特别是一些利用Photoshop进行特殊效果处理及合成的图片。同时,对Photoshop的应用价值进行介绍,例如,采用该软件可以对照片上自己进行“祛斑”、“美白”、“减肥”、“变换发型”等,还可以对图片背景进行更改,进行合影制作等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信心,还可以向大家展示往届学生所创作的优秀作品,配合Photoshop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简单讲解,可以使学生放下对于能否学好该课程的忧虑,使其充满自信,从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Photoshop》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及操作技能,仅仅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尊重每位学生的创意,使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为日后更好地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教学方法的一般过程如下,即案例展示、分析、操作、理论知识讲解、总结。在教学过程上,首先,需要将同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效果图及相关素材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经素材与效果图之间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充分激发大家的想象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模块化分析。分析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利用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得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应向大家展示本节课教学所能得到的效果,这样不仅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了温习,还有效地引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者,教师应在主机上对案例的具体操作进行演示,操作时应对以往知识点进行简要回顾,并重点讲授新知识点。将书本中的知识利用案例直接向学生进行展示,这样,学生不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还了解了所学内容的具体用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有关“奔驰”效果的课件,为了更好地反映该现象,可先告知学生制作方法,即采用两种方法来制作,一是利用滤镜栏中的动感模糊来实现,二是利用滤镜栏中的风滤镜实现。随后,以汽车奔驰的效果为案例,对两种方法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效果更好。最后让大家对这两种方法加以练习;最后,教师应将案例中的主要知识及操作过程进行系统总结,指出操作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科学引入任务驱动法,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因此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降低。为此,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科学引入任务驱动法,全面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更好地顺应新形势发展需求。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首先需要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将任务巧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情境主要包括任务相关案例、信息资源等,可将教学内容制成Photoshop作品,并展现给学生,以提高其学习兴趣。此环节要求教师对任务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各知识点有效融入其中,具体操作时,根据重点和难点应进行反复演示,并对不同的效果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该内容,并做到熟练运用。任务一一完成之后,还需要对任务操作的具体步骤进行一一梳理,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四、改革传统考核方式,以评价驱动学生自我反思与进步

对传统考核方法进行改革,适当调整考试形式,建立新型考核模式,引导学生自我掌握复习的方法。对于该课程的考核而言,可模拟毕业设计的形式,给大家设定一个命题,使学生各自创作,并提交作品,采用答辩方法对学生一一进行测试和评价。这方式可有效促使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各个知识点,通过评价驱动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进步。

五、结语

总而言之,《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及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备课,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加强专业训练,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设一个极具价值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叶爱英.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专业教育研究,2011,(09).

作者简介: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14902

1提出问题

在部分独立学院《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仍沿用最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习者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付诸于实践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是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2制定方案

(1)调整教学目标。通过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践与体验,使每一位同学将学会学习、学会科研、学会协作、学会发展作为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2)划分知识模块。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第一部分包括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均属基本理论,由教师讲授完成;第二部分包括各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方法,这部分由不同的小组协作完成;第三部分是本学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3)构建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小组汇报问题讨论教师点评课后反思评价”几个阶段,并借助任务驱动法,构建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多向互动+网络辅助”的教学模式。

(4)搭建学习平台。引入基于Moodel的网上学习社区,搭建一个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平台。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

(5)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建立适应时代要求、支持并鼓励创新教育的面向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的多元评价机制。用多指标和多标准的评价体系和科学多元的评价方法,进行学生的自评,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评。

3实施方案

(1)任务驱动。在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在每个教学内容的学习后完成具体的任务。如表1所示。

表1教学学习任务教学内容1教学活动1学习任务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1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1完成课程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分析法

调查研究方法1教师梳理知识、学生选主题研究1针对某一主题进行研究,并撰写论文

围绕某一主题设计调查问卷质的研究1小组协作完成理论知识的梳理和案例分析;完成相应的研究项目;小组课堂汇报;疑难问题分析讨论;课后反思;反思总结上传网上学习社区1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研究行动研究11围绕某一问题开展行动实验研究11完成一个实验研究的案例评价研究11评价一部多媒体课件基于设计的研究11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研究研究论文撰写1学生自选学科前沿或热点问题进行研究1完成一篇体现典型研究方法的课程论文(2)自主学习。由学生根据任务学习有关基础知识,然后在网上学习社区与大家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如在学习内容分析法后,运用此方法在进行移动学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时,发现类目的划分很不科学,于是及时查找资料,并与老师、同学共同讨论。

(3)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后,各成员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料共享,分析讨论后进行知识梳理并协作完成ppt课件、查找和建立案例,并在讨论、修改后传到网上学习社区,共同交流、评价。如将设计的调查问卷上传到网上供师生共同探讨、评价、分析不足和问题,交流设计感想和体会。

(4)小组汇报。小组内选出一个代表对基本知识进行梳理,并引入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使理论层面的学习过渡到应用层面的学习。如在行动研究小组做汇报时,给大家分析了“关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研究”的案例,通过分析告诉大家如何针对一主题进行行动研究,还给大家总结出了行动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5)问题讨论。汇报完后,小组成员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大家讨论、寻求答案。如基于设计的研究小组在基于设计的研究与其它研究方法进行比较时没有统一意见时,与老师同学一起讨论,最后由他们小组成员集体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后传到网上学习社区。

(6)教师点评。在小组汇报和问题讨论后,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后并对遗留问题给予指导,一方面帮助学生澄清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向学生指明进一步的学习方向。如在学习行动研究时,教师指出行动研究可以应用到哪些问题的研究;在实验研究小组汇报完之后,教师提出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有什么异同。

(7)课后反思。通一系列的学习后,将自己的反思结果与大家分享(感触、存在问题、建议等),以便于后续学习的进行。

4反思

此次的行动研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从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种种不足,应做进一步改进。

(1)开发《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网络资源库。此资源库应该包括本课程教材的主要内容,还应包括一些扩展资源,如研究案例、学术报告,科研网站、研究热点等。并要及时更新,以便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2)构建虚拟学习环境。从学习生态的角度,应开发由学习活动、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和学习共同体构成虚拟学习环境,并将其整合到该课程网络资源库和Blog群等中,同时还要运用课堂等现实环境。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高效有利地学习。

(3)搭建评价平台。应该搭建一个评价平台,确保每个学生有自己Blog,并将所有学生的Blog建成一个Blog群。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自己的学习资料、作业、反思和体会在Blog上,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互评。参考文献

[1]张进良.信息化环境中“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8,(1).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选课;现代商业理论;创新

一、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现代商业理论公选课教学现状

从相关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中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中开设的公选课还远未达到理想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其在各个教学环节均存在着“教师教学积极性不强、学生对公选课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不符合教学目标”等诸多问题。本院的公选课同样也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以本文中的研究对象――现代商业理论为例,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受学院公选课课程管理规定中课时量限制,该课程为16课时,可用于教学的内容很多,但课时量不够,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受限,教学内容难以取舍且不成体系。

二是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相对于本科生较为薄弱,对理论学习感觉枯燥,认为同自己未来的从业方向无关,缺乏学习动力。

三是学生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各个年级,知识基础不同导致教师不易把握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学案例虽然是近几年的,但部分案例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缺乏兴趣。

二、明确课程定位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在现代职场中成为拥有较高职业能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保证。而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在社会及学校的鼓励下自主创业的也越来越多。因此,现代商业理论公选课将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为主进行课程改革,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重视创新。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商业理论知识,满足学生对相关创业知识的需求。

三、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

因受课时量限制,授课内容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理论知识不要求“够全、够深”,做到“够用、够精”,改革后的现代商业理论公选课分为三个模块:

1.商业经典理论模块

精选实用的商业理论知识,以故事开头,穿插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真正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而不是单纯记住理论名称。

2.创业理论知识模块

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需要了解的商业理论知识,包括: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解读;基本营销常识;货物、财务、服务相关知识点;对时下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天使投资”解读;介绍“商业计划书”并学习制作。

3.企业经典案例分析模块

选用高职学生熟知的企业进行案例分析, 学习企业分析常用的几个模型和方法,解析创新对企业发展乃至成功的重要性。

在课程内容改革中,内容的选材上也要注意创新。学生熟悉的品牌案例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例如,在为学生解析产品创新案例时,选取时下学生最喜欢的两个方便面品牌――康师傅和统一的“口味战”为切入点进行案例分析,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会明显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改革

公选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还要为学生打开一扇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窗户,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做到灵活多变且具有针对性。因此,我们将把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灵活使用,下面列举几点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与读书指导法相结合

课堂上长时间枯燥的说教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单纯的背诵教材知识点对高职学生而言更容易成为一种催眠。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法与读书指导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定相关任务,再将涵盖知识点的学习材料送到学生手中,由学生对材料进行自主分析、讨论并完成任务,最后总结。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旁进行辅助引导。在学生完成整个任务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再进行相关补充和总结。例如:我们要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前报告,每组5~6人,且每组的材料和任务各不相同。课前由教师准备好相关商业案例的阅读材料并提出任务要求,分别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中的内容,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做出团队报告。因此,每个小组都将以报告的形式为其他学生讲解该商业案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期间,教师对台下学生进行相关引导,同时赋予台下学生提问和打分的权利。任务驱动法与读书指导法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问题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2.案例分析法

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指导,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到态势分析法(SWOT)时,为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要抛弃原有的先讲知识点再进行练习的教学方法。以日本“优衣库”企业的发展史为开端,将该公司的发展史、战略决策等相关信息传输给学生,再由教师组织W生分析讨论,从众多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地总结出该公司的竞争优势(S)、竞争劣势(W)、潜在机会(O)和外部威胁(T)。最后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点的总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态势分析法的分析诀窍。此外,为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我们要求学生活学活用,借助网络的便捷找出相似案例,并进行练习。

3.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学中使用频繁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用语言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本课程在解析大学生创业相关知识点时,如果简单地照本宣科, 对未学过相关课程的学生而言困难较大,因此我们需要另辟蹊径。例如,笔者受“新财富最佳投行”发表的微信文章“武媚娘如何经过五轮融资成就大周企业帝国?”的启发,在为学生在解读“天使投资”时,将现代商业知识带入到历史故事中,以历史事件的发展诠释“天使轮”的发展。这样授课题材新颖,增强了授课内容的趣味性,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天使投资”。此外,在授课时也注意“时空转换”,每个阶段都会穿插入相关现代企业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中使用率很高的方法之一,它起到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在多媒体素材的选择上,我们避免使用单纯的说教视频,选择更加有新意且能防止学生昏昏欲睡的素材。例如,在讲“合理化烟幕”这一营销概念时,以插入一段“麦当劳”暑期促销商业广告视频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吸引学生的眼球,另一方面可以更真实地阐释“合理化烟幕”的营销方法。

以上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并不全面。一方面,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社会商业的发展情况而进行适时调整,教学案例和多媒体素材更要及时更新,保证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是时下最新、最准确和最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在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上,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更加灵活的调整和创新,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娟,赖辉家,杨玉英.大学公选课现状与效果的质性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4(3):19-22.

[2]蔡琳凌.关于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0):339-340.

上一篇:外语课堂论文范文 下一篇:程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