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10 17:02:52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篇1

一、合理利用课题,导入新课效果好

“万事开头难。”利用课题导入学习也是一种好方法。肖老师在组织好教学后开门见山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老师顺势指着课题引读:“如果――(学生接:你在野外迷了路);假如――(学生接: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时,你最需要什么?(指南针)”接着学习生字“针”。这样学生既练习了读课题又引入新课还开始了生字的学习,并且让学生知道了“要是”的近义词有如果、假如,而我在上课时可能会直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要是的近义词还有哪些吗?”和肖老师的设计比起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有被考的感觉,更不能激起思考的兴趣。

二、语言简练巧妙,读文、识字过渡自然

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我用随文识字法总会让整个教学流程断断续续,而肖老师的教学显得紧凑连贯:一个学生起来读完第一节后,肖老师夸:“这孩子真能干!可见他一点也不――(出示字卡:慌,生看后接读)”很自然地开始了对生字“慌”的学习,从读课文到夸奖,再到认识生字没有多余的语言,显得自然,学生也能结合感受来理解生字。她在设计读书环节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小节。”这是我们上课时常说的,肖老师是这样说的:“晚上谁出来了?(生回答:北极星)……就是这么一颗闪亮的北极星,课文写得可好啦!来读读。”学生个个都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心地读了起来。有了好奇和开心,也就有了兴趣,读书自然也会用心。

三、识字方法多样,分散于课文不枯燥

低年级识字是重点也是难点,总的来可以分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集中识字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无趣,但随文识字又不好把握时机。而这些问题在肖老师精心设计流程,运用多种方法后迎刃而解了。《要是你要野外迷了路》一课中要求认识的字有慌、针、忠、导、盏、稠、稀、积……,肖老师在设计时都分散于课文中,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一个个相机认识。比如“针”,是在课题中认识的,在学生合作理解课题后,师:“……这时我们最需要什么?(学生异口同声:指南针)”师拿出词卡,先指导学生读准针的翘舌音,再课件出示指南针图,“怎么记?”学生认真看图后说:“因为指南针是金属制的,所以是金字旁;针右部分的十字就像是有人在十字路中迷路了,用指南针来辨方向。”听到这,我们要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鼓掌,但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精彩的回答,是因为老师了解了针字的特点,有意识设计的这种方法。我想每个学生在这一环节之后都能认识 “针”字了,也知道了指南针的作用。认识“慌”时,老师在学生读完第一小节后夸:“这孩子真能干!可见他一点也不――(师拿出字卡慌,生接老师话尾读慌)”随后再引导学生多组词,理解“慌”跟心有关,所以是竖心旁。,学生组了词,认识了偏旁,还结合感受记住了生字。“导”字比较难认,肖老师激趣说:“这个生字可有意思了呢!”接着播放“导”字的演变过程及意思,还结合“向导”词语来理解。再如,肖老师在教学“稠”和“稀”的时候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注意稠和稀(课件出示两句话和一棵树图),发现什么了?”生1:“稠和稀是反义词。”生2:“它们的偏旁都是禾字旁。”师:“古人发明这两个字时,这们跟禾苗间隔疏密有关,间隔远就稀,间隔近就密。”生3:“它们是形声字。”接着送进句子里读后看图再理解“稠”和“稀”,找它们的近义词。你看,对这两个生字的认识,先后用了记反义词,了解生字由来,利用形声字规律,看图对照理解,找近义词五种识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还会不认识生字吗?

四、总结识字、读书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到呢?肖老师就善于总结识字和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后自己学会学习。在认识“针”后师总结:看图画是识字的好方法;在学习 “慌”后师总结:根据意思来记字是好方法;在引导练习读好长句子后师总结:抓住句子的主干,长长的句子也能读好。学生会在老师总结方法时加以识记,并能在下一次的学习中运用,逐渐形成学习能力。

五、表扬语落在实处,学生获得真正成就感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也特别喜欢得到表扬,但表扬要落到实处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肖老师在本堂课做了很好的范例。学生独自读完一小节课文后,老师表扬:“这孩子真能干!”学生在总结出究竟谁会帮我们辨别方向后,老师夸他:“你说得真完整!”大部分学生认真默读完课文后,师说:“好多孩子都有收获了!”学生发现重新站队生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后,师称赞道:“你说得可清楚了!”这些表扬语都不是只停留在形式,而是落到了具体实处,真诚的表扬会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就感。

六、注意知识生成性,拓展学生知识面

课本知识是有限的,但如果我们能注意知识的生成性,在教学课文知识时延伸相关知识,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爱思考的能力。例如:肖老师在教学“导”字时提到学生熟悉的“向导”,在理解向导的同时理解“导向”,找到它们的联系,区别它们的不同。在学到太阳是向导时,虽然课文只提到了中午太阳和树影的关系,但是肖老师没有局限于此,而是拓展到早上和傍晚的太阳与树影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

七、板书设计很巧妙,简洁清楚助理解

在上课时,我往往是讲到哪板书就写到哪,直到下课一看,满黑板都是字,但又不知哪个重点。案例中肖老师的板书设计就很巧妙:上课之前板书好课题,在第一次理解课文大致内容时贴了太阳图、北极星图、大树图、沟渠里的积雪图,在初步理解课文后总结“它们都是天然指南针”,贴词卡于图前面,在第二次深入理解课文时总结“这些向导为我们导向”,田字格中范写“导”,补充“向”于后。整个板书看起来简洁清楚,反映了课文的内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些天然的指南针就能为我们导向。整个板书中还包括了要认的字词,要写的字,可谓一举多得。

案例分析篇2

关键词:EPON故障;案例分析;维护

技术人员不但要有三网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总结了一些EPON的常见故障判断和处理方法,以及碰到的两次EPON故障的处理过程作以介绍,给技术人员作参考。

一、EPON简介

EPON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上提供多种业务。EPON技术是在无源光网络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种新的、应用于EPON系统的物理层(主要是光接口)规范和扩展的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实现在点到多点的PON中以太网帧的TDM接入。此外,EPON还定义了一种运行、维护和管理(OAM)机制,以实现必要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功能。并为了分离同一根光纤上多个用户的来去方向的信号,采用以下两种复用技术:下行数据流采用广播技术和上行数据流采用TDMA技术。在数据链路层,多点MAC控制协议(MPCP)的功能是在一个点到多点的EPON系统中实现点到点的仿真,支持点到多点中多个MAC客户层实体,并支持对额外MAC的控制功能。MPCP主要处理ONU的发现和注册,多个ONU之间上行传输资源的分配、动态带宽分配,统计ONU本地拥塞状态的汇报等。

二、EPON故障处理流程

1、单个故障主要由112故障台受理。2、当维护人员发现是ONU故障时,更换ONU,并将ONU的MAC地址上报机房,由机房做数据配置。3、当维护人员发现是电源故障时,及时通知物业人员修复电源。4、当维护人员发现是光路故障时,通知机房人员,并配合机房人员查出故障点,确认是光缆中断,通知光缆维护人员抢修光缆。5、当维护人员发现ONU正常而其中一项业务不正常,通知机房人员检查某项业务数据配置。6、当发现大面积出现相同业务故障,机房人员检查某项业务数据配置。

三、常见故障原因

1、ONU某个端口业务不正常。用户终端或外线故障,如:外线断线、混线;用户电脑系统故障;电脑网卡故障;用户账号故障;也可根据宽带拨号错误代码判断故障类型数据配置故障,如:VLAN配置错误;号码终端号错误;号码权限错误。2、整个ONU业务不正常。ONU故障,如:电源故障;ONU损坏;光路中断。3、整板用户业务故障。PON单板故障,如:PON单板损坏;PON单板数据配置错误;PON单板吊死。4、整框用户业务故障。上行端口故障;主控板故障;上层设备故障;网络攻击。

四、案例分析

1、案例1

(1)故障现象

小区停电来电后,小区所有用户宽带拨号连接均提示错误678,无法接通;而语音和数字电视业务正常。

(2)故障处理过程

①在宽带计费管理系统中,对用户账号进行检查,未发现异常,排除用户账号数据问题。②重启ONU故障仍未恢复,排除M24E板吊死和ONU吊死问题。③登陆OLT查看各PON口下ONU显示正常。④登陆ONU查看数据配置正常,业务板状态正常。⑤登陆ONU后PINGOLT管理IP地址和PINGDNS地址可通,PINGBAS不通,联系信息中心检查BAS数据。⑥信息中心人员要求更改SVLAN,鉴于本小区用户和其他小区用户共用gei_0/6/2上联口,所以未作更改,仅将ONU数据重做,故障没有排除。⑦使用reset-cardstatno13命令将13号EPFC板复位后,该板下网络用户可以正常登陆。

(3)故障原因分析

①本次故障由于小区停电,来电后大量ONU同时注册至OLT造成EPFC板吊死。②由于之前未出现因EPFC吊死造成的大量网络中断故障,所以处理时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ONU和网络数据配置和路由上,造成故障处理时间较长。③本次故障处理结束后登陆ONU仍不能PING通BAS,删除ONU中静态路由172.30.0.0255.255.0.0172.30.250.1后可PING通,但配置ONU数据时不加该路由则无法添加语音网关,会出现错误“DB:errorrecordnotexist”,且删除静态路由一段时间后ONU语音协议显示BREAK,语音业务中断。

2、案例2

(1)故障现象

小区新装ONU设备语音业务在软交换MGC上注册失败,而网络和电视业务正常。

(2)故障处理过程

①比对新设备与老设备的版本是一致的;②检查软交换小区承载网交换机配置未发现问题,从ONU设备上PINGMGC注册地址是通的;③是否与设备使用的IP地址有关,将老ONU设备配置删除一台,为新设备添加相同配置,仍注册失败;④检查MGC防火墙配置,所使用的IP地址全部放通;⑤清理MGC的资源占用情况,故障仍在;⑥通过抓包分析,ONU所发注册信息上传,而MGC未收到注册信息;⑦承载网中有一台主交换机,是博达交换机,由于厂家未留下密码,无法查看,可能是它的配置引起的故障;⑧厂家工程师来现场对此交换机配置策略进行更改,并对MGC部分服务进行了重启,故障排除。

(3)故障原因分析总结

①小区最初每栋楼先安装一台ONU设备,为第二台ONU预留了IP地址,在安装第二台设备之前,对NGN承载网进行了几次调整,未考虑预留IP地址的配置,造成此故障的发生。②语音网关注册失败,造成的原因有:a、语音网关版本匹配和配置问题;b、承载网配置问题;c、MGC网关资源和配置问题;d、硬件连接问题。通过逐一检查一定可以排除故障。

五、结束语

EPON接入方式目前是小区综合接入的理想方式,应用将会越来越广,如何做好它的维护工作,是要经过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只要认真总结每次故障的原因,以及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EPON网络的维护将会变得轻松、快捷,也能提升EPON网络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EPON\GPON技术问答.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朗为民/郭东生.EPON\GPON从原理到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案例分析篇3

[关键词] 公共管理; 案例研究; 主体框架; 基本要点。

一、概念、优点与可能的缺点。

案例研究的要义如下: ( 1) 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可以使研究者原汁原味地保留个案现实情况有意义的特征; ( 2) 尽管个案研究的重心在于对个案的分析和探讨,但个案研究必须服务于对母体研究对象的理解,个案可以是母体的典型实例,也可以是母体的非典型实例; ( 3) 个案研究不能停留在实例材料的详尽描述,必须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从一定的视角出发,建构个案分析框架; ( 4)作为研究,在个案分析过程中,应当与其他同类现象、相关的理论对话,不能自说自话、把个案研究变成孤岛式研究;( 5) 个案研究并不排斥其他的研究方法,相反,它往往需要借助其他研究方法获取和分析案情资料; ( 6) 案例研究中的“个案”是关于包含有问题或疑难的真实典型事件的实际情境,可以是时间性的( 某一具体时段) 、空间性的( 社区、地区、国家) 、行动者类的( 个人、群体、组织) 、行为类的( 互动、决策、事件) ,或是综合性的。案例研究中可以只有单个案例,也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甚至一组案例。

个案研究方法因以下优点而受人青睐: ( 1) 使研究对象或方向更为明确具体; ( 2) 丰富和深化作者和读者对问题的了解; ( 3) 资料获取范围相对具体,较之面上的归纳式研究和统计分析,其广度和成本比较小; ( 4) 兼具实证分析和理论演绎的双重优点,有利于研究者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案例研究出现以来,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批评。批评最多的是案例研究的外在效度问题,也即是否可以归纳成为理论,并推广到其他案例研究中。批评者常常称,单案例研究论据不充分、不足以进行科学的归纳。对于这种批评,罗伯特·殷辩解道: “这些批评者实际上是在以统计调查的标准看待案例研究……统计调查依据的是‘统计性归纳’,而案例研究( 以及实验) 依据的是‘分析性归纳’。在分析性归纳中,研究者也会尽力从一系列研究结果中总结出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理论。”[1]不过,话说回来,有些案例研究确实存在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无视个案的代表性程度及其方向,将个案研究的结论强行拉升成普适性的观点。其次,由于一些案例研究不注重资料获取和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使用模棱两可的论据或带着偏见进行研究,案例研究的信度常常受到质疑。对案例研究的第三种批评是,它可能会造成过于冗长的分析报告。案例研究确实需要对案例相关情况的深入探究,如果研究者只是为了案例而案例,既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又缺乏研究意识,既缺乏分析框架又不比较分析相关案例或不与相关理论对话,则难免落下材料堆砌的口实。事实上,案例研究的上述批评和不足的只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问题不是出在案例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本身,而是有些很好的原则、技巧、步骤并没有在实际案例研究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2]。

二、选题、立意与研究价值。

根据研究动机,案例研究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 问题驱动式的、理论驱动式的以及混合式的。问题驱动式的案例研究旨在描述个案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探究问题解决方案。这类研究多以调查问题、探求对策作为研究目的,基本上属于应用性的研究。此类案例研究的实质性价值在于它所提出并试图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其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能够而且必须满足规范化研究的四个标准: 测量工具效度、信度、内部有效性与外部有效性。测量工具效度是指针对所研究问题构造的测量工具的有效性; 信度是指其他研究者可以复制同样的研究,并预期得到同样的结果; 内部有效性是指研究证据能够支持研究结论中所阐述的现象或因果关系; 外部有效性是指研究结论具有相当高的普适性。[3]前三个标准是任何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必须满足的。但对于第四点,笔者以为,就公共管理案例而言,由于任何个案都有其特殊性,而且有些案例并非类现象的典型案例而是特殊个案甚至反常案例,因此,不宜对外部有效性做硬性要求。是否应该符合外部有效性要求,取决于研究者的选题立意: 如果研究者立意通过对个案研究提出一般性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那么,案例的选取、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都必须具备代表性,也即外部有效性; 如果旨在展示个案的特殊性,则不必强求外部有效性,相反,应该突出个案情状、问题、成因与对策的个性。当然,大多数案例既具有类的一般特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类案例研究只需满足前三个标准,并兼具相应的外部有效性即可。

与典型的问题驱动式案例研究不同,理论驱动式个案研究的真正目的不在案例本身,而在于归纳出理论: 或是理论验证,或是理论批判,或是理论创新,抑或是兼具其中两者或全部。譬如,以美国奥斯特罗姆夫妇为代表的诸多研究者有关“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案例研究,都以完善、验证和支持“制度分析与发展”理论框架为目的,最终形成一个学派。以验证理论为目的的案例研究的价值在于二点: 一是为有待检验的理论提供了活生生具体的实例,此所谓材料创新。这一点要求运用具有较高效度的资料获取工具以及较高的研究信度。二是检验的理论具有前沿性和新颖性———如果案例研究用于验证的是一个已经得到公认和反复验证的理论,则没有多大意义了。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研究者更高的期望是通过个案研究对既有的理论进行批判,最好是能提出一些理论观点或新的理论框架。此类研究近似Barney Glaser 和AnselmStrauss 创造的扎根理论方法( grounded theory method) 。我们姑且称之为“扎根式案例研究”。它归纳出的理论得自研究者对观测资料所蕴含的主旨、特征和结构模型的分析。扎根式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不带预设地进入研究场景,因为担心知道其他人的结论之后可能会固化研究者的现象观察和研究思路甚至理论观点。该理论方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 1) “将适用的事件和每个范畴进行比较”———在某个个案中出现某( 些) 有意义的范畴或术语时,就开始在其他个案中搜寻相同的现象,并将其概念化;( 2) “合并分类及其特性”———在此,研究者开始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研究该概念的关联现象或影响因素; ( 3) “划定理论的界限”———随着概念之间关系模式的清晰化,研究者可以忽视最初关注的但又和研究显然不相关的概念,便于减少范畴类型,并使理论本身变得简练; ( 4) “组织理论”———最后,研究者必须将他的发现变成文字,和他人分享。[4]事实上,许多新理论或观点的提出往往都是以对既有理论的批判为基础的; 不少公共管理方面的理论创新就是通过近似扎根式案例研究归纳出来的。譬如,GarrettHardin( 1968) 教授提出的公用地悲剧理论,以及三十年之后,Michael Heller( 1998) 教授提出的反公用地悲剧理论,都是基于大量实例的扎根式研究而提出来的,尽管二人发表在《科学》杂志的论文并非典型的案例研究。

与扎根理论方法不同,Michael Burawoy 及其同事提出了另一种旨在理论批判和创新的个案研究方法——— “拓展式个案方法”( extended case method) 。这种案例研究定位于发现现有理论的缺陷并修改现有理论。这种方法既不同于纯粹问题导向型个案研究———只寻求对个案本身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无意于将个案研究中的发现上升到一般性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框架; 也不同于扎根理论研究———要求研究者不带预设地进入研究场景。相反,Burawoy主张研究者在进入个案研究之前要事先熟悉相关的研究文献。拓展式个案方法的核心目的既不是要创造出什么新的理论框架,也不是证明或驳斥既有理论,而是要重建、发展理论。它旨在寻找和观察与既有理论相冲突的方式和他所谓的“理论缺口和缄默”。[5]以理论批判和创新为目的的个案研究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能通过现实存在的个案证明既有理论解释的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并重新提出分析视角、理论解释甚至新的理论框架。这一价值的确立,需要较为严格地满足规范化的研究的前述三个标准,第四个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为某特定类型问题上的外部有效性; 任何一个标准的缺失或不足,都会招致批判甚至否定。

研究实践中,还有一类特殊的问题驱动式案例研究———理论应用式问题驱动研究。此类研究旨在应用某一个或多个理论,描述和解释案例现象,甚至提出解决对策。譬如竺乾威教授的近作采用理查德·马特兰德的政策执行理论,尤其是模糊- 冲突模型中的政治性执行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2011 年“拉闸限电”的行为逻辑进行了深度剖析。一般而言,此类案例研究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研究者首次选择了对个案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充分解释力的,或者是与以往解释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视角———此所谓理论视角的创新。如果已有研究者运用类似的理论对同类现象进行过分析,则此类研究将无甚新意。

除了上述三类案例研究动机以外,还有一类准理论驱动式的案例研究,姑且称之为理论对话式案例研究。这类案例研究的特点是: 它既不是问题驱动式的,也不是为了验证理论、应用理论或是创新理论,而仅仅是展示对特定个案现象各种理论之间的争议。研究者通过对个案现象多维度的展示,并搭建一个对话平台,把各种相关理论观点组织起来,形成争议焦点,以展现各种观点对同一个案现象的不同解释,或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和观点。这类案例研究的价值在于,它展示了价值多元化社会中理论观念的多样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理论观点的非充分性及其与相关理论观点的分歧,帮助政策制定者和理论学习者了解问题的多面性和理论的多样性。譬如,《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 社会调节政策八个侧面》一书的撰稿者们通过对堕胎、扶持措施( affirmativeact) 、死刑、同性恋者的权利、枪械管制等个案问题的讨论,展示了美国社会调节政策中的道德冲突; 《行政伦理两难深度案例分析》一书则通过12 个案例研究展示了中国社会对一些公共管理问题的理论对话。转贴于

三、研究构思和主体框架。

案例研究的框架构思应该服务于研究主旨和目的; 不同的研究主旨要求不同的思路框架。一般而言,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有三大类: ( 探索) 描述、解释和对策( 规范) ,不同的研究各有侧重或不同的任务组合。有学者根据研究目标/任务,将案例研究分为三种: ( 1) 探究型案例研究: 尝试对事物的新洞察,或尝试用新的观点去评价现象,它侧重于提出假设,它们的任务是寻找( 新) 理论; ( 2)描述型案例研究: 主要是对人、事物或情景的概况作出准确的描述。它侧重于描述事例,它们的任务是讲故事或提供图景; ( 3) 解释型案例研究: 适于对相关性或因果性的问题进行考察,它侧重于理论检验; ( 4) 评价型案例研究: 侧重于就特定事例作出判断。[6]罗伯特·殷根据案例研究的目的概括出案例研究的六种写作框架: ( 1) 线性分析式结构。这是一种撰写研究报告的标准结构。子题目顺序遵照研究的问题或项目的顺序: 以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综述开头,然后概述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如何收集和分析案例资料) ,从收集和分析的资料中得出了什么成果,以及这些成果的结论和意义。这种线性分析式结构适用于阐释性、描述性和探索性案例研究。( 2) 比较式结构。它把同一个案例重复两次以上,比较对相同案例的不同陈述或解释。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阿利森对古巴导弹危机的著名案例研究。在该书中,作者把该案例研究中的“事实”重复叙述了三遍,每次都联系不同的理论模型,而非简单的、全面的重复。( 3) 时间顺序结构,即依据时间顺序陈述案例研究的例证。这种结构在解释性案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事件的因果顺序必须一件接一件以时间顺序展开。写作时需注意各个阶段的详略和匀称性问题。( 4) 理论建构式结构。这种结构里,章节的顺序依照一些理论构建的逻辑来安排。所谓逻辑,取决于特定题目或理论,但每一章或每一节都应揭示出理论论证的新颖部分。这种结构适用于阐释性和探索性案例研究,这两种研究都涉及到理论建构: 阐释性案例需要研究因果论证; 探索性案例则需要论证所提出的假设或命题的价值。( 5) 悬念式结构。与前面讲的线性分析式结构正好相反,这种案例研究写作把“答案”或结果在开头的章节里陈述,剩下的部分———引人入胜的主要部分,则用于解释这种结果的形成,以及后面章节中采用的各种阐释方法。这种结构主要适用于解释性案例研究。( 6) 无序( 混合) 结构。其章节的顺序并不是特别重要; 调整章节顺序,不会降低价值。这种结构通常用于描述性案例研究,而且常见于一些案例分析集。[7]由于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纯粹描述的案例研究( 仅对案例资料情状和问题进行描述)很少,只有现象描述和成因解释的案例研究也比较少,大多数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兼具上述三项任务。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论文的必备“附件”包括“引论”、“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其常用主体框架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1) “现状- 问题- 成因- 对策”。这种结构属于罗伯特·殷所讲的线性分析式结构,章节安排的一般顺序为“现状描述问题分析成因解释对策讨论”。它主要适用于问题驱动式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尽管有些“八股文”的色彩,但却比较容易把握和应用。一般来说,案例材料必须贯穿这一主体框架的始终。

( 2) “理论基础- 案情介绍- 理论分析- 对策或结论”。

这种主体结构常见于问题驱动倾向明显的理论应用式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在众多相关的理论中,寻求最具针对性、最有解释力、比较有新意的理论( 视角) 是这种研究的难点。

( 3) 旨在理论批判与创新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常见主体框架有二: ①“案例介绍- 既有理论分析及其不足甚至错误- 提出理论假设或分析框架- 新理论的应用前景或价值”; ②“案例介绍- 提出新的理论概念或预设- 比较新旧理论观点及其对案例的解释- 新理论( 观点) 的应用前景或价值”。这种研究的难点在于要能根据案例实情指出既有理论存在的不足甚至错误,并透过案例材料提出新的、较之既有理论更具竞争力的理论。

( 4) “案例介绍- 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交锋- 理论困境或出路”。这种框架比较适合于理论对话式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这种研究的难点在于构建理论对话平台,为案例所涉的各种观点提供平等的表达机会,并尽自己的知识所能为各种观点提供与案例相关的支撑性论据,以使它们能够充分地对话。

四、研究方法与注意事项。

所谓研究方法主要是指如何获取和分析处理研究所需资料的手段与工具。公共管理案例研究除了其质性特征以外,并无特殊的研究方法。可以说,只要能够有效并可信地获取个案所需资料,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包括一手和二手数据的获取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都可用于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因无专用的特殊研究方法,就不多谈了。以下主要针对初习者经常出现的不当做法,概括性地提几点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关于案例素材的处理与篇章安排。尽管案例研究强调“原汁原味”地呈现个案情况,但这并不是要求作者将所有与个案有关的资料全部写进论文。尽管对于个案素材到底应该占论文的多少篇幅没有硬性规定,但出于论文结构的匀称性、为了突出论文研究的重点等方面的考虑,一般来讲,整块式的个案素材描述不应超过论文总篇幅的三分之一,四或五分之一比较合适。特别要提醒的是,案例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只有极个别的情况允许虚构,否则,将招致严重的规范性批评。另外,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论文可以专辟一章或一节介绍案例情况( 不宜放在文章最后) ,也可化整为零掺入论文各部分,但原则上要求文章的主要部分或大多数内容中都有个案的参与。比较好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既基于案例又不完全拘泥于案例。这方面不妥的做法有二:

( 1) 脱离案例搞案例研究———专辟章节介绍完个案情况之后,文中再也找不到案例的踪影; ( 2) 拘泥于案例———全文大部分内容都是对案例情况的介绍。

其次是个案式( idiographic) 研究与通则式( nomothetic)研究间关系的处理。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无论是个案情状的描述,还是其成因的解释,抑或是管理对策分析,无疑都具有浓厚的个案性色彩。然而,大多数公共管理案例研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超越性取向,即超越个案、服务于“类”的甚至更一般的情况,但这样做时又可能被受到外部有效性的质疑。对此,我们建议: ( 1) 对于纯粹问题驱动式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研究者首先必须清楚对象案例的普遍性程度,如果案例情况较之于“类”现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属于后者的典型实例的话,研究的目的可以有较强的通则性取向———文中可以适当程度地强调个案分析中描述的问题、分析的原因、提出的对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如果个案的特殊性、特色性非常强,那么,案例研究应重在个案式研究,即旨在对个案情形或事件进行深入的探讨、描述、解释。至少不应该强调其普遍性———最多只可以做些引申性的思考,否则,将招致外部性有效性的批判。( 2) 就对话式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而言,因其旨在构建一个对话平台、使那些具有“类”解释意图的理论交锋,个案只是一个“托”,因此基本上不存在个案式研究与通则式研究的关系问题。( 3) 对于纯粹旨在理论批判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而言,这方面应重点注意个案分析与靶子理论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的关联性,也即所研究的个案是否属于要批判的靶子理论解释范围。与此类似,理论应用式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也必须注意所选用的理论( 视角) 与靶子案例之间的关联性,换句话说,所选用的通则式理论必须对所分析的个案具有针对性的解释力。( 4) 旨在提出新的理论预设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一方面要充分注意个案研究与理论创新之间的逻辑关联,另一方面还应阐释新理论的解释范围与边界———即使个案研究充分支持创新理论,但它也仅是个案,因此,需要做些补充说明或反身性界定。

第三,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初习者切记避免理论基础与案例研究脱节,出现“理论”与“个案”两张皮的现象。逻辑上讲,理论对于案例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 1) 选择要研究的案例,无论对于单案例设计,还是多案例设计; ( 2) 当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时,界定探究的对象; 当进行描述性案例研究时,定义什么是完整适当的描述; 当进行解释性案例研究时,提出竞争性的理论; ( 3) 将结论推广到其他案例。此外,理论对于建构案例分析框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即使是纯粹问题驱动式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确实也应有“理论”。然而,若是所用理论与案例分析脱节、“两张皮”,或者,“理论基础”或“理论视角”仅是文中的一种摆设,在案例研究的主体部分根本找不到理论的踪影,那么,还不如没有“理论”。

最后,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与写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1) 案例选题和研究成果必须要有价值( 详见前述) ; ( 2)案例必须“完整”( 注意案例的边界,案例证据材料要充分) ; ( 3) 应当考虑不同的观点,用案例现实或自己提出的观点与既有的相关理论对话; ( 4) 案例讨论必须具有充要的依据( 应客观地陈述出来; 应既有支持性的,也有质疑性的资料; 使读者信服研究者“熟知”其研究对象; 陈述重要证据时应做些提示,说明研究者仔细考虑过证据的效度) ;( 4) 必须以吸引读者的方式编写案例研究报告( 既要有清晰的写作风格,又要能吸引读者不断阅读下去) ; ( 5) 必须具有恰当的篇章结构( 详见前述) 。

总之,为了做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我们不仅要全面深入了解个案情况,而且要精心选题立意; 不仅要清楚自己研究的目的和价值所在,而且要精心构思主体框架; 不仅要注意对案例素材的处理,而且要妥善处理好个案式研究与通则式研究之间的关系。行[参考文献][References]。

[1]Robert K. Yin ( 3rd Ed. ) .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Inc. ,2003. p5,p37,p151 - 155.

[2]刘庆贤,肖洪钧。 案例研究方法价值提升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 6) .Liu Qingxian,Xiao Hongjun. Research on the Path toValue Promotion in Case Study Method. Contemporary Economy& Management,2009( 6) .

[3]J. S. Harrison & R. E. Freeman. Stakeholders,SocialResponsibility and Performance: Empirical Evidence andTheoretical Evide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 42( 5) ,p479 - 485.

[4]Barney Glaser & Anselm Strauss.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Chicago:Aldine,1967. p105 - 113.

[5]Michael Burawoy,et al. ( Eds. ) . Ethnography Unbound:Power and Resistance in the Modern Metropolis.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1. p10.

[6]M. Bassey ( 1999,Ed. ) .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alSetting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案例分析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 现状分析 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33-01

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选取和摘录、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结果的反思与评估,有利于教师知识素养、教学基本功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的突出优势便是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形象化具体化。教师通过总结、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掌控,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案例教学中,不同教师对案例的选取角度和处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案例教学是教师经验交流和研讨的最佳教学方法。

一、学生案例学习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兴趣

47%的学生对地理课程案例教学是十分感兴趣,33%的学生感兴趣,15%的学生感觉一般,只有5%的学生没有兴趣。

(二)学生对活动的看法

在学生中,喜欢案例教学形式的占25.3%,希望在课堂上直接讲解的占24.7%;也有部分同学觉得活动数量太多或者内容较为抽象的。

(三)学生认为活动实施情况

47%的学生认为活动是全部实施,23%的学生认为活动是基本实施,24%的学生认为活动是整合实施,6%的学生认为活动是基本未实施。

(四)学生没有经历过的活动类型

70%的学生没有参加过野外考察类的活动;5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参观调查类的活动;31%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观察观测类的活动;50%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动手制作类活动;4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专题讨论类的活动。

(五)学生希望开展的教学活动类型

学生希望开展的教学活动类型依次有:野外考察类活动、动手操作类活动、参观调查类活动、专题讨论类活动、观察观测类活动。

二、教师案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态度

地理教学活动中,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地理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构建地理思维,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通过对案例的把握,突出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特色。

调查结果表明,有4%的教师认为中学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有32%的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是重要的,有64%的教师认为不重要。可见,大多数的教师还没有清楚认识到地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大多数教师认为地理案例教学可能会占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时间,或条件有限难以顺利开展等。还有小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少量的事例即可,还没有完全理解地理案例。

(二) 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情况

地理教学应由最初的“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理念转变为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地理学习的媒介,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性。通过学生的资料收集和具体的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将理性认知上升为感性认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结果看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50%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偶尔开展案例教学,35%的教师没有开展过地案例,只有15%的教师经常开展。而且在经常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师中,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较大,可以看出,年轻教师接受新观念较快,而年龄稍大的教师却还是停留在只注重知识层面的教学上,用老观念及旧的教学模式,较少开展实践活动。

三、结论

(一)通过对学生调查所得结论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

1.学生对地理课上案例学习是比较感兴趣的。

2.学生喜欢师生合作、探究的案例教学方法。

3.通过在地理课上开展案例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也了解了地理学与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通过对教师调查所得结论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出:

1.大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意识有待提高。学校应从教学指导入手,对教师进行一定的教育指导。

2.活动实施状况不理想。教师对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而且认为野外考察类等活动很难实施,所以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会流于形式,致使部分活动实施不理想。

参考文献:

[1]王洪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罗辉, 何娟.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索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3]林忠.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 2002,(05).

[4]顾文华.小议高中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的评价与研究[J]. 新课程(中学), 2012,(03).

案例分析篇5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王长沛教授的这些工作应当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正是

当然,这方面的工作又只是刚刚开始,要真正搞好“案例分析”,应当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下就从这样的角度,特别是围绕如何通过案例分析促进实际的教学工作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

第一,“案例分析”当然以案例的收集作为实际出发点.但是,除去“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学生做数学的真实过程”以外,笔者以为,我们又应在案例的分析上花更大的力气.因为,如果忽视了后一环节,那么,即使人们可以由所制作的录像获得一定的启示,诸如“难道我们的学生具有如此巨大的潜能?”“难道我们的学生连这些简单的数学都不懂?”等等;但这主要地仍只是一种即时的、素朴的反应,更是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相分离的.从而,即使我们积累起了众多的案例,但最终却很可能获得这样的结果:现场的演示引起了强烈的反映,人们纷纷做出各种各样的评论,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与深化,这些反映就始终是分散和零乱的,这样,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最后就很可能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真正的启示或教益,另外一些人在当时可能领悟到了某些东西,但由于未能得到及时的强化,更由于所说的案例又“聚集在学生做数学上”,因此,这些认识也就往往不能在头脑中真正得到确立,更未能对改进实际教学产生持久、稳定的积极效果.

作为一个反例,笔者在此并愿提及以下的事实:在对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期间,我曾参加过一个数学教育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会.当被问及其所做的工作时,这位研究生展示了她所制作的近百盘(关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录像带,并说:“这就是我的工作.”这些录像带的制作当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工作,但是,人们还是要问:“所有这些录像带又究竟说明了什么呢?”显然,如果我们不能对后者做出明确的说明,那么,单纯的数量积累就是毫无意义的!

综上所述,相对于案例的收集而言,我们就应更加注意对于案例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就案例在教师培养活动中的应用而言,我们不能消极地期待教师会由观看录像等而在教学观念上发生迅速的转变,而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以使之由一种自发的行为转变成为自觉的行为.

第二,从根本上说,我们之所以要深入地去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真实的思维活动,无疑是为了更好地去进行教学.也正因为此,笔者以为,我们关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案例分析,主要地也就应当集中于如下的问题:这对于我们改进教学有什么启示?

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可以联系王长沛教授在上海所演示的以下案例进行分析.

三个小学生被要求解决如下的问题(凭记忆复述,因此不很准确):

一个抽屉中放有80个红色的小球,70个白色的小球,60个黑色的小球,50个兰色的小球.小球的外形完全相同.一个小孩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从抽屉中随意取出一些小球,问他至少要从中取出多少个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10对颜色相同的小球.

尽管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三个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包括相互合作,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学生中的确存在有巨大的潜能.

但是,从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在此又可引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特别是,在充分承认学生具有创造性才能的同时,教师在此又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具体地说,笔者以为,在上述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积极的启发或引导作用,包括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通过给予适当的启示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以及在学生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以后帮助学生做出必要的总结,从而使之从不自觉的行为上升为自觉的行为,特别是在思维方法上更能有所收获.

例如,上述问题的求解事实上包括了两个关键点:一是以5作为考虑的基本单位,二是应当考虑每次配对后的余数——只需要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就可成功地解决上述问题.

由录像可以看出,这三个学生事实上就是依据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但是,在此要强调的是,尽管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其中的关键点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因此,这就应当被看成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即是在所说的情况下应当帮助学生对解题过程做出认真的总结,以清楚地认识其中的关键点,从而也就可能在新的不同场合加以推广应用.

当然,后者并非是指教师在此应当直接去点明所说的关键点;与此相反,

笔者以为,更为恰当的做法是,教师可以对原来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变形,借以启发学生建立起自觉的认识.例如,如果我们将问题变化为抽屉中放有五种或六种(而不是四种)颜色的小球,就可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第一个关键点,也即实现由不自觉行为的重要转变.

另外,与所演示的情况不同,如果教师所遇到的是这样的情况:尽管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却始终未能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能否首先解决较为容易的问题?即如至少要从中取出多少个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一对(而不是十对)颜色相同的小球?又至少要从中取出多少个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二对颜色相同的小球?事实上,在所演示的录像中,那三个学生也正是通过特殊化而发现了上述的两个关键点.从而,这也就清楚地表明了这样一点,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在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以后,我们又应帮助学生在思维方法上做出总结,即如加深对于“特殊化”这一方法的认识.

值得提及的是,王长沛教授在会上并曾提到以下的事实,即他的合作者曾要求高中学生求解同一个问题,而所得到的结果则是“完全出乎预料的”,即高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并不明显优于小学生.在笔者看来,这事实上也就清楚地表明了思维方法的重要性,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忽视了这样一点,那么,即使他们曾经成功地解决了成千上万个问题,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三,笔者以为,以上的分析事实上也为我们深入地开展数学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这就是说,与所提及的“纯自然状态”下的学习情况的真实记录相对照,我们也可以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作案例,并通过两者的比较分析引出进一步的结论.

例如,对于以上所说的两个建议,即在学生成功地解决了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适当变形启发学生对其中的关键点与相应的思维方法建立自觉的认识,以及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通过方法论的启示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关键,我们都可作为案例进行仔细的研究.另外,我们还可通过比较研究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其后果做出深入的分析.即如什么是教师进行干预的适当时刻和方式?这种干预又有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包括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笔者相信,深入的研究必定会表明这样一点:我们既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巨大潜力,同时则又应当肯定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另外,在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的同时,我们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当然,后者的关键则又在于适当的方法和时机.

案例分析篇6

以人数多少而论,申请去美国签证的人大致可分下述主要几类:

1、商务,包括采购、推销、考察、参展解决商务纠纷以及其他与商务活动有关的人员等。

2、留学生,包括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等。

3、探亲访友,其中绝大多数为探望儿女的父母。

4、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种人员,因人数相对较少,不赘述。

绝大多数签证申请人都非常想去美国,且相当数目的人也极其有必要去美国,但拒签比例相当大,有时70%-80%,有时甚至高达90%。那么谁会获签,谁会遭拒签呢?笔者特举以下几个案例,与同胞们共同探讨签证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案例一:女,60多岁,她说,儿子在美国某学校毕业后在美国公司工作(下面几例探亲背景与此例背景大同小异),已七八年了,她们(包括了她丈夫)未去探亲过;老伴已退休,她退休前是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老伴也想一起去,但因身体不好,不能坐飞机,所以去不了。儿子在某市任政府官员,女儿在中国某市等,还有一孙子。她申请到美国呆3个月……她获得了签证。

案例分析:成功在于除文字材料有力外,她说出了在中国有生活保障(退休金),有她牵挂的老伴、儿子、孙子,所以她会回来。

案例二:一对老夫妻将近70岁,气质不错,双双退休,背景与案例1几乎完全相同,回签并无破绽,这在我们中国人和所有注重人权的人包括美国大众看来很正常,但遭拒签。

案例分析:两人同去,是大忌,存在不回来的可能性,所以拒签。

案例三:男,近50岁,气质一般,双手捧资料盒。

问:"你去美国干什么?"答:"去采购设备。"

问:"什么设备?"答:"加气设备。"

问:"什么叫加气设备?"答:"制造混凝土构件时,向里充填气体的设备。"

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答:"XX省公路局计划副处长。"

问:"计划处是做什么的?"答:"上项目时,我们批钱。"

问:"你一个月工资是多少?"答:"一千五六。"

签证官说:"根据美国移民法,我不能给你签证。"

案例分析:忌一,并不精制的资料盒是低档的象征,且双手捧,给人身份不高的印象。佛靠金身,代表国家去国外采购价格不菲设备的人的气质、衣着、用具等都应达到相应的档次。 忌二,并非新技术,并非高技术,并非高精设备没必要到国外采购。忌三,因无法看到文字材料,不好断言,但就一般采购惯例与程序来讲,双方会有相当多的往来文件,如信函、传真、样本、合同、主机和相关辅助设备明细表及价格单。他们的谈话从未提及、涉及到类似内容,估计没有这些文件。以采购身份申请签证除美方有力度公司得体邀请函之外,上述那些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四:男,30岁左右,身份是厂长,以解决贸易纠纷名义申请签证。

问"为什么去美国?" 答:"我们生产的产品供美国XX公司,我们生产的产品经严格检验后我们才能发货。但现在XX公司说我们产品质量有问题,不付款,我去美国……"

问:"那美国公司为什么与你做生意?"答:"因为他要买产品。"

结果:拒签。

案例分析:这位申请人栽在了"因为他要买产品"这句回答上。这位申请人是厂长,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厂不只你一家,虽然你也在候选厂之内,美国公司不一定找你。如像下面这样回签是否会是另一结局?

答:那家美国公司在与我厂做生意前曾在中国找过好几个厂,都不满意,后来某某进出口公司介绍那家美国公司到我厂,他们对我厂的设备、技术、管理,产品质量、价格、服务都非常满意。于是我厂按他们提供的图纸打样品,样品合格后,成批发货,因为我们产品质量好,达到了他们的要求,价格有竞争性,他们省了钱,因而有钱可赚。另外,我们的服务也好,所以,他们与我们做生意。其实这是一个极好回签的问题,实际是个机会题,不知这位申请人怎么居然会在这倒下了。

案例五:男,40多岁,部门经理,曾代表公司常驻K国,想去美国开拓市场,并无去后不回之意。他用本公司同事的美国客户给他发来的邀请函去签证,面谈时,草草几句话即遭拒签,他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案例分析:毛病出在邀请函上。该邀请函只有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几句话,大意是邀请他在适当的时候访问该公司。该邀请函给人的强烈感觉是:1、去不去都行,甚至可以说不必去,因为那上面并未写明具体去干什么,当然更谈不上事情之大小、重要程度;2、什么时候去都无所谓,适当时侯嘛!

案例分析篇7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cost definition and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re introduced and three cases are taken to analyze in order to do the work well.

关键词:建设工程成本;管理特点;案例分析

Key words:construction cost;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cas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51-01

1什么是工程成本

工程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是指企业各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行政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劳动保护费、排污费及其他费用。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象具有单一性。施工企业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截然不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象是单个工程项目,虽然成本管理方法可以通用,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各有不同,不能套用,只能因项目而宜。同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一个工程项目从基础施工、主体封顶到装修竣工,循序渐进没有重复,这要求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要同步前进,不能反复,特别是周期长、投入耗资大的工程项目,如果疏于成本管理,代价是巨大的。这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区别于其他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特征。同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具有综合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包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六大环节,另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它与施工过程的质量、工期等各项管理是同步的,只有依靠各部门配合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范围具有约束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只是对工程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管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不在此范围内。另外,成本范围受到工程价款、施工场所以及管理阶段的约束,因此,必须从工程管理的实际出发,确定成本核算范围。

3建设工程成本案例分析

3.1 关于四项费用动态成本分析的案例案例描述:在编制项目动态成本分析的过程中发生以下问题:由于项目比较大,开发周期长,在目前产生的前期费用中有涉及整体项目的规划设计、临时工程比较多、这些共用费用有时需要多个项目子公司在各个开发分期中进行分摊。在费用如何在多个项目子公司分摊及与原成本目标如何匹配的问题上,比较凌乱,整理、查找资料文件,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同时对各项目已签订合同及发生采购进行梳理,与原成本目标进行对应的过程中发现对成本发生的现状了解的不够深入,导致不能明确实际成本与合同额度的关系。对未发生采购及签订合同的成本目标项的修正过程中,由于对整个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及了解的不够透彻,导致修正目标时力不从心。解决过程:分别从财务部、设计部、招标合约部、材料部等部门找来相关的合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与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进一步沟通,了解实际情况。通过仔细研读合同及相关资料,明确合同的承包范围是否与成本目标所包涵的范围一致,然后根据现有掌握的情况及经验与设计部、工程部、材料部等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沟通,落实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成本的因素,最终明确是以已签订合同额或是对合同额进行一定的调整后作为实际成本。通过对原成本目标制定时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于目前已经能确定一定会发生变化的项目进行了修正,对于目前仍然不确定的项目执行了原成本目标。经验教训及预防措施:所有合同文件的签署过程中要参照成本目标,尽量做到与成本目标相应项目进行对应,使财物与成本的划分费用的口径尽量统一。

3.2 施工总承包工程的工程量清单编制案例案例描述:图纸设计地热上50厚的细石砼,面层用户自理,实际施工中,为了保证平整度,现场要求细石砼上随打随抹平,若合同中的工程量清单此项描述无随打随抹平字样,那么此项工作内容则属于增加项目了,结算时导致成本增加。对于将来施工中可能会发生的项目,比如零星用工,植筋等,在编制工程量清单列项时,通常工程量暂定为1,导致施工单位报价时的不平衡报价,此类工程量暂定为1的项目报价过高,却对报价总值的影响不大,结算时若此类项目发生,则导致成本增加。解决过程:在编制清单时,对于类似地热上50厚细石砼的项目,加上随打随抹平的字样,这样施工单位在报价时会权衡报价,含随打随抹工作内容的报价往往比不含随打随抹工作内容的报价相差不大。对于将来施工中可能会发生的项目,例如零星用工,如果为了避免不平衡报价而扩大工程量,则会导致合同中的暂定总价款偏大,结算值与合同值的偏离。所以在清单中暂不列零星用工的项目,若实际施工中发生,则零星用工单价执行网刊或限价。经验教训及预防措施:用于招标的工程量清单是合同组成的一部分,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项目特征及工作内容的描述可以结合前期已发生或已结算完的工程所积累的经验或教训,项目特征及工作内容的描述要考虑周全,语言严谨,有利于结算。某些由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的清单项目在尽量避免造成不平衡报价的前提下,进行权衡分析列项。

3.3 工程建设过程中综合单价限定的案例案例描述:根据合同约定,主体的防水工程、保温工程、面砖及理石粘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发包人以综合单价的形式进行限价。在对各综合单价审核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即发包给施工单位,又要结合市场情况进行限价,因此双方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使审核的时间比较长,过程也比较麻烦。解决过程:与施工单位几次沟通,彼此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致使此项工作无法进行下去。因此成本部门根据定额、结合市场情况编制了综合单价。编制依据及原则。一是通过询价的方式,对曾合作的单位发出报价清单,二是采用市场询价并结合定额的类似项目进行编制,三是管理费和利润参照各施工单位合同中的约定另加5%,四是防水材料的用量咨询防水厂家及专业防水施工单位。虽然编制了综合单价,但是施工单位仍然坚持原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此时工作又进一步停止。将甲方的意见和施工单位的意见向部门经理作以汇报,成本部经理出面与施工单位进行谈判,经过多次谈判,最终施工单位接受我方的意见。经验教训及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即发包给施工单位,又要进行限价,一般情况下,此种方式的限价都结合市场情况进行。虽然甲方会考虑一定的管理费和利润,但是由于工程已经确定发包给施工单位,因此甲方处于被动状态。在以后的发包过程中尽量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尽量避免此种现象。

案例分析篇8

笔者在前不久执教〈〈熟能生巧〉〉最后一课时时,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熟能生巧’的意思,就是熟练了就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或找出窍门。”

B生说:“我知道武士有‘百步穿杨’本领,卖油老翁有从铜钱孔中注油,不沾湿铜钱的本领。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C生说:“我知道武士很骄傲,觉得他自己很了不起,故意买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我喜欢老翁。”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C不一样,我喜欢武士。因为武士身强力壮,他的本领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买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能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我觉得武士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他为老翁了。如果让他去拉弓射箭,肯定是不行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卖油翁厉害。如果让武士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铜钱上。”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武士年轻,还可以在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从书上插图中看出来),不可能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所以,我觉得武士厉害。”

又有一生说:“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象武士那样故意炫耀。”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不厉害了;武士和老翁的本领又是怎么练就的;老翁是在告诉武士,他比武士厉害吗;……请同学在课后再好好研究和讨论。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从武士的年轻和老翁的年迈上去比较,从现在和将来去思考,还有的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与插图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反党,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上一篇:教师竞聘讲稿范文 下一篇:竞岗演讲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