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物的传播语言分析

时间:2022-10-19 05:32:04

数字出版物的传播语言分析

数字媒介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它将信息内容以数字的形式存在,通过信息制作、存储、传输、交流等手段完成信息的传播。数字媒介是基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大环境下的产物,因此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数字媒介的内容和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

数字出版物是指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和传播方式的全新出版成果,是数字媒介时代的产物,其借助技术手段将信息转变为数字内容,借助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进行传递,其语言形式不仅包含静态的图形和图像,更包括动态的视觉影像、听觉内容以及其他感知内容。

数字媒介时代的媒介新特征

根据媒介的构成形式,数字媒介包括多媒介、移动媒介、互联网媒介和超媒介,多媒介是指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介特征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介,使用的媒体内容包括文字、静态图形、动态影像、声音等;移动媒介是相对固定媒介而言的,是指能够借助广播技术、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技术在移动过程中传播多媒介内容的信息媒介,主要包括移动电视、手机等;互联网媒介是借助国际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和移动电话等为传播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媒介;超媒介是超文本和多媒介在信息浏览环境下产生的跨媒介平台,它通过超链接将平面媒体、电波媒体、网络媒体整合形成一个整体。

根据媒介的传播特点,数字媒介分为“点对点传播”的对话式媒介、“点对面传播”的独白式媒介和“交互式传播”的网络媒介3种。信息传播经过了人际传播、文献传播、人机传播、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等几个过程,从一对一、一对多,到了既有按需定制、点播,又有互动、在线与离线等全民参与的数字媒介时代。

数字媒介时代的媒介发展具备以下特征:

1.媒介混合

未来数字媒介将是混合型的媒介形式,不再局限于单一媒介,而将是基于物联网技术范围,汇集新感知语言的全方位媒介形式,任何物质都可以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

2.媒介“软化”

所谓媒介“软化”,是指媒介将以应用软件和技术为主要媒介形式,在基于电脑、电视、手机等硬件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作为支撑,以微博、微电影、微动漫为主要形式的非物质媒介(软媒介)将在媒介中占更重要的地位。

3.媒介平台化

传统媒介仅仅被作为传递信息的窗口,未来数字媒介发展的典型特征是媒介不再仅仅是传播信息,而是成为信息交流的平台,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可以通过数字媒介直接交流,主动传播和主动接收成为基本信息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向交互双向传播方式转变,传播更具有精准性。

数字出版物的传播语言内容

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新形式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视频、音频、动画、游戏等作为新形式出现其中,赋予数字出版物全新的审美特征。

1.数字出版物的计算机语言

数字出版物的信息采集、设计制作、传播、演示等所有环节,无不依托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些技术内容共同构成了数字出版物的技术基础。具体的数据存储技术、图像采集编辑软硬件、视频音频的采集编辑技术、动画制作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蓝牙、无线网络等输出技术则是更加细致的数字出版物的技术,这些技术最终都以计算机语言形式展现。

2.数字出版物的艺术语言

数字出版物可以归纳为设计艺术的一个门类,其语言具备艺术语言的基本特性。数字出版物的点、线、面基本构成语言是由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色彩等形成,数字出版物的人机交互界面,既可以是平面二维空间,又可以是三维空间立体展现。

数字出版物主要通过视觉、听觉等来传递信息,它继承了传统出版物的全部视觉语言形态,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色彩依然是信息传达的主要元素,数字出版物设计所遵循的依然是功能性与艺术性结合的版式设计原则。

数字出版物是静态图形和动态影像结合的艺术形式,在数字出版物的视频、动画内容中,画面的景别变化、角度变化、蒙太奇效果以及镜头的长短变化,都是数字出版物艺术语言的主要组成元素。数字出版物将视觉、听觉语言作为主要支撑,将平面视觉艺术与三维、影视艺术融合到其中,形成了足以满足人们感官享受的艺术形式。

数字出版物的语言发展是由制作技术、传播技术和媒介技术决定的,一个时代的技术发展水平影响着数字出版物的语言发展方向。数字媒介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等基础之上的,依靠这些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未来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

数字出版物传播语言发展的新特征

1.实时与高效性

(1)数字化流程

数字技术加快了数字出版的流程,数字出版物运用数字设备采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使用数字设备和软件进行编辑处理,通过数字传输设备和数字展示设备传达给受众,整个过程全部依托高效率的数字技术得以实现,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2)信息承载量大

由于数字传输技术和数字存储技术的提升,数字出版物可承载的信息量也得到加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内容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充。

(3)在线即时传播

3G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使数字出版物制作和传播的时间差越来越小,使数字出版物的浏览、下载、在线体验像插上了翅膀,留给受众等待的时间越来越少。

2.非线性

数字出版物的叙事架构和形式内容更加多元化和动态化,非线性使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混排并列,内涵与情节互动交叉,画面与界面随心变化和链接,拓宽了数字出版物形式的视野和创意。

(1)静态与动态

数字出版物的静态语言和动态语言依托数字技术完美混搭,动态内容的加强、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的交叉组合,静态的文字、图形语言可以转变为动态形式,动态影像语言也可以成为静态语言,受众的审美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

(2)真实与虚拟

加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虚拟控制等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数字出版物的图形、图像、声音等传播语言更加丰富,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大幅提升,阅读更加方便、更加人性化。

(3)超链接

数字出版物的传播语言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整个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所获取的信息内容成网状分布,通过这个节点可以进行无限制的超链接。

3.沉浸性

(1)互动参与

参与其中、互动交流,使受众与出版物的位置角度发生了质的转变,通过数字出版物这一媒介,图形、图像、声音等传播语言成为受众与机器交流、受众与受众交流、受众与虚拟事物交流的主要元素。

(2)全方位感知

在物联网技术、新感知技术的支持下,图形、图像、声音等传播语言更多地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内容,而是将受众的触觉、味觉等要求纳入其中,带来全方位的感知体验。在繁星满空的寂静夜晚,冷冷的风,夜来香的味道,伸手可以捉到的萤火虫,亦或拥挤的人群,杂乱的声音,围着垃圾飞的苍蝇……这些场景不再是需要亲自到现场才能体会的,而是通过数字出版物就可以体验感知到。

(3)形式与意境

简单的形式只能给人带来表面的、短暂的感受,意境是人们精神世界最想要得到的内容,数字出版物通过对图形、图像、声音等传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够给受众不同的意境感受,体味、回味使数字出版物的信息长时间保留在受众头脑中。

4.技术审美性

(1)新技术

数字出版物传播语言依托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数字出版物制作技术、存储技术、数字传输技术、数字成像展示技术等新技术内容,将新技术的特征进行了形象化的表现,所传递给受众的不仅仅是出版物信息内容,更是新技术内容,将新技术语言纳入了审美范畴。

(2)媒介新形式

新材料使物质媒介的外在形态日新月异,无论是材质、重量、尺寸都在新材料技术的机床上发生着巨大变化,不断根据人们的审美需求和使用需求创新改变。依托在计算机、手机等等平台上的非物质媒介(软媒介),从网站、博客再到微博,其界面和形式也变成了重要的信息传播语言内容,成为与数字出版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全息影像

数字影像未来发展将以全息影像为主要方向,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成为限制因素,图形、图像、声音等传播语言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创造,并可以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数字媒介技术的创新和数字媒介的形式、内容的变化,将使数字出版物传播语言发生巨大的改变,读者在面对数字出版物时,已不仅仅是观看文字和欣赏图形、图像、声音,更多的是参与其中,全方位地沉浸体会,“阅读”这个传统概念的内涵将会更加充实,外延更加广阔,人们从中得到的内容会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石磊:《新媒体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肖东发、于文:《中外出版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雷礼锡:《艺术美学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杨中举、戴俊潭:《新编传播学教程》,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著,胡菊兰、张云鹏:《图像时代》,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等:《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 年版。

??汪晓春、陈路:数字媒介中图形语言的表现特征,《艺术百家》2011年第3期第233页。

??王正林:数字出版物的形式语言与信息传达,《中国出版》2010年第8期第3页。

??廖祥忠: 数字媒介与艺术创新,《现代传播》,2006年第3期第91页。

(郑蕾:山东女子学院文化艺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宋瑞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多媒体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

上一篇:从“体验基层”到服务群众 下一篇:受众为王:媒介融合与报业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