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10-19 04:49:37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至关重要。

关键词:永恒主题;报国之恋;爱国之志;主体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奋发学习,具有重大意义。结合多年中学教学的实践,就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一、注重培养学生家乡之恋,升华其爱国之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祖国、家庭和个人紧密地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爱国之情传统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国家国家,国而家,家而国。无家何以国,无国家焉附?”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从热爱自己家乡开始,让他们懂得只有热爱家乡的人,最终才会认识到祖国母亲的可爱。所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让学生首先了解自己的家乡,采取多种方式:如组织交流(讲解与学生自学材料结合)、实地考察(有计划、有组织地考察家乡之美、之最)、召开主题班会等,对他们进行爱家乡教育,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和培养他们的爱国爱乡行为,从而真正树立热爱家乡的依恋感、责任感、自豪感。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身示志。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言行处处表现为热爱家乡、热爱国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模范行为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家乡可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报国之恋。

二、要重视“网络文化”对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当前网络时代迅速发展,信息资源在全世界流动,它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信息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通过互联网,他们看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网络世界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网络拥有高度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使得全球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的冲突与融合成为可能。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正日益受到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与挑战,网络传授信息的方法和手段要比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高明”得多。同时,由于网络具有负面效应,对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危害极大,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十分严峻的挑战。

面对高科技支持下的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把它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加以重视,把网络作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新阵地,从青少年的切身利益出发,分析互联网的消极作用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使他们对互联网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认识。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己任,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信念,正确认识、处理全球化和民族化两者的关系,强化国家意识,增强爱国主义信念。

三、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取长补短,扬善避恶

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关心国家和社会,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求人要以“天下为己任”。它强调:“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把自己的修养和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每个人都要关心国家大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庄子说过:“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所有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等思想也阻碍着中国发展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的文明成果为我们所用,其腐朽的东西也乘虚而入,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年轻一代,加剧了各种异质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构成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和价值文化的挑战。同时,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成为财富的体现,拥有金钱就意味着拥有各种社会财富,这种状况极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传统文化中倡导的重义轻利思想,在不少学生心目中已转变为重利轻义,甚至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这种情况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在教学中,青少年应学习古人又不拘于古人,把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和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与西方文化进行深刻的比较,树立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把外在实用性、功利性和内在道义圆满地结合起来。

总之,思想政治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具体的、生动的感性材料与理性的、抽象的思维相结合,由浅入深,加强引导,讲究方法,切忌脱离实际,把爱国主义的内容搞成一些抽象说教。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讲一定的道理,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让学生有一定情感的体验,通过拨动情感这根弦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从而把爱国的热情外化为具体的行动,让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成效。

上一篇:农业产业结构变化背景下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下一篇: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基础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