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法研究

时间:2022-10-19 04:42:19

初中数学教学法研究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要求,它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顺应了当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人性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摒弃把学生作为“容器”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师生进行互动,培养创造性的多元智能学习方法,以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效能。

关键词:积极主动性;联系实际;合作学习;课堂评价

何谓“人性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摒弃把学生作为“容器”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师生进行互动,培养创造性的多元智能学习方法,以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效能。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传统的学生学习角色和学习方式的定位,使得学生基本上是以一种“无我的姿态”出现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引领教学,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已经成为学生一种最基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其独立的人格价值。

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一项基本任务,更是学生的内在需求,是任何人不能也不应该包办代替的。因此,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努力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顺应了当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事实也正是如此,因为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具备了学习的自主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当然,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这种意识,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敢于并善于放手,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逐步培养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被高度抽象化了,数学教育如果不把应用性放在一个合理的重要位置上,那么数学不被遗忘就会高高在上,让人望而生畏,难免出现“老师越讲越空,学生越学越厌”的局面。把所学数学知识和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不仅是数学本身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时,应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注重联系那些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所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倡导应用意识,根据教育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培养一种应用数学的欲望和意识,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自己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只有老师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用数学的思想去处理我们身边的生活事物,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才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形成应用意识。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基于“多人智慧胜一人”这一哲学思想。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斯基认为:“学习中有两样东西最重要,一是自信,二是与他人合作。”这道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同时也揭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合作意识”的重

要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关键是要形成一种机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精心设计并广泛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及单一的个体评价机制,采用“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建立起一个“学习利益共同体”,由个体竞争转向“集团作战”,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依赖、“荣辱与共”,促使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他们今后踏上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也有着非同寻常的积极因素。进入新一轮课改,合作学习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也一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四、如何评价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其数学学习状况。评价不只是对不同的学生作横向比较,排名次,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对学生的评价中,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就看作业情况,而且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灵活性、独立性。

2.要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学生一般性发展的评价需要关注其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包括理解的合理性、抽象程度、综合性、独特性、深刻性、系统性,对给定信息的超越程度――建构的结果,反映智力过程;数学学习活动的认知水平,如非模仿程度,自觉意识――元认知、深刻程度、多角度认知等;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包括学习过程的迁移水平。

3.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要注意考查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数学学习,在小组合作中是否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进行小组合作,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4.评价主体要多样化

学生、教师、家长是参与评价的三大主体,过去偏向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应该听从老师的话,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如今新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学生感觉是最真实的。由此可知,学生的自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而数学学习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的各种素质,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小组内同学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学生的互评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家长的评价不可低估,由于家长对教学不了解,他们的评价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老师、家长三者缺一不可。

总之,教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教学。教学本来是具有“人性化”的活动,杜威说:“教育即生长。”老师把学生作为固化的“容器”,满堂往“容器”里“灌”“挤”“压”“塞”。在新课程中,这样的教学现在已经行不通了。现在提倡的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课改将给数学的优化整合带来机遇,但举步维艰也不可避免,学生是变化着的生命体。因此,教学的“人性化”课堂教学正迎合着发展变化的生命体,不断去研究发展变化的教学对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老师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力所乡中学)

上一篇:“完美”的女孩 下一篇: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发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