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茵栀黄注射液的含量

时间:2022-10-19 02:57:37

关键词 茵栀黄注射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质量控制

茵栀黄注射液是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在临床广泛应用过程中,该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增加。因此,应加强其化学成分与药效学方面的研究,完善其质量标准,以利于评价产品质量, 促进其开发利用。文献已报道利用HPLC法测定其黄芩苷含量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1],也有分别测定其他2种含量相对较少的成分――栀子苷和绿原酸,作为其质控标准[2-3]。但茵栀黄注射液是一个复方制剂,由多味药按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而成,所含化学成分复杂,检测任何一种活性成分都不能反映整体疗效。为了全面地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反映出产品的整体信息,我们对其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茵栀黄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为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评价提供一定参考,并为今后深入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质控标准进行有益的尝试。

1 材料

Waters 高效液相色谱仪,515泵,996二级管阵列检测器,Millennium 32色谱工作站(美国 Waters 公司)。乙腈、甲醇均为色谱纯,水为二次重蒸馏水,磷酸为分析纯;黄芩苷、栀子苷、绿原酸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茵栀黄注射液供试品为常熟雷允制药厂生产,共5批(批号0507061―0507065),10ml/支装。

2 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条件:岛津C18反向色谱柱(150mm×6mm,5um )。流动相:A相为0.4%磷酸水液,B相为乙腈,梯度洗脱,0~20min:12%A;20~25min:12%A30%A;25~45min:30%A;45~50min:30%A12%A。检测波长240nm,柱温为室温。

2.2 溶液制备:对照品溶液制备:分别精密称取黄芩苷、栀子苷、绿原酸标准品20mg、2mg、0.5mg,置25ml容量瓶中,加乙腈12ml,超声助溶,加蒸馏水至刻度,备用。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同一批号供试品10支,混匀,精密吸取1ml,置25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3 标准曲线:取对照品溶液4,8,12,16,20μl,分别进样,测定峰面积,按照各进样量换算成进样10μl时的浓度,以各峰面积A对相应的浓度C(μg/ml)回归,得回归方程分别如下。黄芩苷:C=8.252×10-5,A-1.056,r=0.9998;栀子苷:C=6.986×10-4,A-0.122,r=0.9996;绿原酸:C=4.271×10-4,A-0.015,r=0.9995。对照品色谱图见图1。

2.4 精密度试验:取同一批号(0507061)样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计算各峰面积。结果:RSD

2.5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批号(0507061)样品溶液,8h内进样5次,计算各峰面积。结果:RSD

2.6 供试品测定:取各批供试品,按上法制备测定液,取10μl进样,依法测定。结果见表1,色谱图见图2。

RSD为1.68%,栀子苷回收率为97.88%,RSD为1.81%,绿原酸回收率为97.12%,RSD为2.10%。

3 讨论

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扫描,黄芩苷在214、276、314nm处有最大吸收;栀子苷在240nm有最大吸收;绿原酸在327nm左右处有最大吸收,比较不同波长下的色谱图,结果显示,在240nm出峰多且主要共有峰吸收强度较大,能提供较好的色谱信息。因此,选择240nm作为测定波长。本实验流动相为弱酸性,且黄芩苷在此条件下易析出,对柱子损伤会比较大,所以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流动相的PH值,并在实验结束后,及时充分冲洗柱子。

4 参考文献

[1]韩梅海,成爱华,王江梅.RP-HPLC法测定茵栀黄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J].中成药,2002,24(4):313-314.[2]何绍萍.HPLC测定茵栀黄注射液中栀子苷的含量[J].海峡药学,2006,18(4):55-56.

[3]郑河平,郑洁平.HPLC法检测茵栀黄制剂中的绿原酸含量[J].中国药事,2001,15(3):191-192.

收稿日期 2008-03-26

上一篇:更昔洛韦联合喜炎平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 下一篇:怫郁致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