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生态河道评价体系的研究

时间:2022-10-19 02:19:45

对建设生态河道评价体系的研究

【摘 要】 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河道的建设,那么生态城市河道建设是一个追求的目标。同时生态城市河道的发展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整治,生态城市河道政治是目前河道整治的研究热点。从城市河道的功能特征入手,深入分析河道生态建设的内涵,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建立城市生态河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城市生态河道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借鉴。

【关键词】 生态河道 河道建设 评价体系

0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小河道普遍受到污染,市区河道尤为严重,河道的生态环境恶化,综合功能减弱,同样受传统治水理念的影响,城市河道的白化、硬化、渠道化现象也十分普遍。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相继开展了许多生态河道建设与恢复的工程示范建设。但是,由于生态河道建设号恢复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河流生态还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

1 城市生态河道建设内涵分析

1.1 城市河道的功能与特征

城市河道是指发源于城区或流经城区的河流或河流段,也包括一些历史上虽属人工开挖、但经多年演化已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运河、渠系。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河道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的特征。

伴随着城市河道的发育与发展过程,不同的河道在其不同阶段主要功能具有很大差异。对于平原河网地区的城市河道而言,其所具有的主要功能有6项。

1.1.1 输水泄洪功能。河流的输水功能可将地面短期积水及时排掉,并在不降水时起到汇集和调节功能,使河道中保持一定的径流量,也使不同地区间的水量得以调剂。

1.1.2 航运功能。河流的航运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地区之间的人口、物资等的流动。为了开发河流的航运功能,往往通过修建闸坝、疏浚泥沙、堵塞干流、开挖运河等方法保证河流的航道水深。

1.1.3 供水功能。河道可为人类饮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用水等提供保障。从原始的取水方式到现在的水库、管道系统供水,都涉及水质、水量和供水保证率等供水功能必须满足的需求。

1.1.4 自净功能。河流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然稀释、扩散、氧化等一系列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来净化由径流带人河流的污染物。河流的自净功能保证了各种物质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有效地防止物质过分积累所形成的污染,使河流水环境得到净化和改良。

1.1.5 生态功能。河流为各种动植物提供其生存所必须的淡水和栖息环境。河流生态功能包括对生物生存繁衍的支持和对各种栖息环境的支持等方面,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栖息环境动态稳定的功能。

1.1.6 景观娱乐功能。河流景观娱乐功能是河流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景观的结构和功能由河流自身的内在特征决定,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扰动的影响。

1.2 内涵分析

生态河道是针对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而提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生态河道是指在满足河道基本的水利功能的基础上,依靠自然作用和少量人为干预,能长期维持河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系统自适应能力,能发挥生态保育效益的功能性河道。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水量、水质和生物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城市生态河道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为一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具有完整的生态结构,对进化过程中遇到的正常干扰(如洪水、干旱等)具有恢复力;②能够提供合乎自然和人类需求的生态服务;③管理实践和生态系统过程不损害邻近生态系统;④维持河道健康的环境条件;⑤在外部输入干扰不大的情况下,能进行自我调节,维持生态平衡。

2 城市河道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1建立原则

由于生态河道牵涉领域广,子系统相互作用,具有相互问的输入与输出,因此,要在众多的影响指标中选择那些最灵敏、可度量且内涵丰富的主导性指标作为评价因子。指标的选择应遵守以下原则。

2.1.1科学性。

所选指标应概念明确,能够较客观、真反映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能综合反映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能反映河道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性。

2.1.2层次性。

河道生态系统受内部与外部多种因素影响与制约,在众多的因子中,各种因子的作用过程及作用方式不同,评价指标应能反映生态系统中的层次关系。许多度量指标往往存在信息上的重叠,所以要尽量选择那些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

2.1.3最简最小化。

在选取评价因子、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及构建评价模式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当遵循简洁、方便、有效、实用的原则,有明确的内涵和可度量性,通过相关学科理论的概括,抽取对生态系统质量影响较大,而又易于获取观测资料,并有利于生产及管理部门掌握的因子及模式,使指标体系最简最小化。

2.2指标体系

由于影响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的众多因素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河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层次来建立。以城市生态河道建设评价为目标层,以自然形态稳定、生态系统健康、景观适宜、服务功能健全等建立准则层。

2.2.1 自然形态稳定。

河道演变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以及人为干预的综合结果,河道的稳定与否是河道生存与演变的关键指标。从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的角度出发,河道稳定指标需包括河岸边坡的自然形态稳定。边坡稳定指生态河道建设通过自然护坡、生态护坡或工程护坡等不同工程措施对河岸稳定的维护和促进作用。

2.2.2生态系统健康。

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的核心是河道态系统的构建。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是河道生态建设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生态系统健康指在城市河道的外部影响因子如洪水、入河污染物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其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适应能力,能够利用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循环过程使系统保持一种弹性平衡状态。

2.2.3生态景观适宜。

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是河岸带区域内不同类型绿化的景观单元镶嵌而成的景观群体。景观类型通常包括稀疏植被景观、水面景观、人文景观等。各种景观单元的大小、形状、位置均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景观适宜性评价就是评价这些景观属性对人类生活的适宜性和环境的协调性。其评价指标可从景观异质性、景观稳定性、自然性、优美性等方面确定,具体可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分维度、景观破碎度、景观均匀度等指标。

2.2.4服务功能健全。

城市河道生态建设的服务功能主要指河道生态建设对于城市河流及人类社会发展对河流所需要的服务功能。包括河道生态建设后对于河岸带水土保持、地表径流拦截以及水质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其具体指标可以用生态服务功能达标率、水土流失治理度、小气候调节能力等指标反映。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生态系统健康愈来愈受到关注。河道整治建设已由传统的单纯防洪、排涝的水利建设观念向建设“安全、舒适、优美”的水生态环境观念转化。河道建设不仅要具备防洪、排涝、供水等基本水利功能,还更加注重河道的生态功能。这一切标志着水利建设理念已经从传统水利向环境水利与生态水利转变。

参考文献

[1] 郑杰.适应多功能的城市河道整治[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

[2] 白世强,张春梅基于维持河流健康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J].人民黄河,2006

[3] 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 朱伟,夏霆,姜谋余.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水科学进展,2007

上一篇:浅谈乌溪水库导截流及大坝上下游围堰施工 下一篇: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