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结构及建设

时间:2022-04-29 11:28:00

浅谈校园文化结构及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两大层面:一是物化形态的文化,即学校的物质设施、图书设备、宣传阵地、社团组织以及学习生活的管理制度等:二是理念形态(也称精神形态)的文化,即学校的情感意志、价值取向,表现在学校的校风、校训、学风、教风以及由此熏陶培养的师生群体的精神风貌。

一、创建和谐的校园表层物质文化

所谓校园物质文化是指通过直观的形象,如学校布局、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校园自然生态环境等物质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校园文化,是校园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实践改造以后的显现和外化结晶,因为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校园的陈设风格、校园自然生态环境等等物质建设上,积淀着师生的审美价值,凝聚了一定时代校园师生的文化思考。校园的表层文化是校园的直观反映,是校园的"衣裳"。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象,是校园文化个性特点的重要体现。我们所说的校园环境一般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两个部分。

(1)学习环境。校园的学习环境一般包括校园的规划布局,教学设施的陈设风格,校园和谐的自然生态等。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师生营造优良的工作和学习氛围,是所有校长一直在追求的理想。关于校园的规划布局并没有一套程式化的东西供我们模仿,但主旨是有的,校园的规划布局关键在于便于学生学习,便于教师工作,便于师生交流,典雅、美观、温馨、大方。一般来讲,学校的规格和形状是固定的,学校的学生比较多,没有给予我们建设者太多的想象空间,所以,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从细节入手。

(2)生活环境。学校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设施和生活氛围。生活设施主要包括师生员工的居住、休息、锻炼、娱乐设施以及社区的出行、购物、休闲等硬件设施;生活氛围主要包括校内的生活气息、生活习惯等软性条件。学校不仅是师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师生生活的地方,"教育即生活",所以,学校在创建校园环境时,不仅仅要考虑校园的教育特点,也要考虑学校的生活特点,为学校师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起居环境应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

2.学校标识

学校标识是校园文化的可视象征之一,是体现校园文化个性化的标识,它主要包括学校名称、学校象征物等方面的内容。命名源自"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复旦大学,意在自强不息,"复旦"二字不仅成为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标识,这个校名和校徽也成了世代复旦人一种永恒的理想和追求,积淀成为复旦大学最具代表性的校园文化。

二、创建积极的校园核心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发展中,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学校理念、哲学以及价值观,它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校园核心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渗透在学校师生心灵中的一种精神动力,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1.办学宗旨

办学宗旨就是办学的主要目的。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学校的办学宗旨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民族的教育和发展。但细究起来,每一所学校的创建都有她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个性化的办学宗旨,而这种个性化的办学宗旨始终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并进而形成校园的精神文化。

2.经营哲学

学校经营哲学是学校中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问题的基本看法,是对校园全部行为的一种根本指导。对于我国的学校而言,一般都有一种基本的哲学思想作指导,那就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在此基础上,很多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有鲜明个性的独特哲学思想,并以此来指导学校的发展。

3.学校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一种观念。学校价值观是学校师生关于学校意义的终极判断,是学校在经营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一件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不仅取决于它对什么人有意义,而且还取决于谁在做判断。对于人类社会来讲,学校的价值在于文化传播,在于公共服务,在于育人。但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对于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而言,学校的价值观是有差异的,一般而言,学校价值观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公共服务价值观。这种学校主要是从事基础义务教育的学校,各种远程教育体系等,这些学校的经费由国家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承担,学校的办学目的在于普及基础教育,在于最广泛的文化传播和民众最普遍的素质提升。

二是人才教育价值观。持人才教育价值观的学校主要包括普通高级中学,普通大学和少数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追求培育人才的目的,学校多以学生升学和成材为出发点组织教育教学,社会对学校的评判也常常以学校的升学率或学校学生在社会的贡献程度作为标准。

三是利润价值观。不可否认,很多学校的办学是为了追求利润的,尽管利润追求不是学校的唯一目的,但确是主要目的。这样的学校包括幼稚园、各种短期技能和职业培训学校、私立学校以及当前许多公立重点学校以各种名目创办的二级学校(有大学也有中小学)等等。也有一些社会名流为回报社会对他们企业的厚爱而办的学校,不以利润为直接目的,但间接目的依然在于追求其麾下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由于校园文化具有明确的选择性、较强的规范性、严密的系统性、强烈的思想性,因而,在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行为习惯培养上,起着潜移默化、整合调节、激励导向的作用。

上一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失”与“得” 下一篇: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