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拓宽教育思路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时间:2022-10-19 01:54:21

浅谈如何拓宽教育思路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如何保护他们人身安全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愈显突出,解决中小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越来越急待解决的新课题。

教育思路 人身安全 创新

每年频发的学生安全事故拷问着学校、家庭、社会的安全。学校教育的软肋、社会道德的丧失、家庭教育的空白、年幼无知的惩罚,无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如何保护他们人身安全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越显突出,解决中小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越来越急待解决的新课题。学校是学生安全教育的主阵地,是联系家庭和社会的纽带,理应站在教育的最前沿,创新教育思路,查找教育漏洞,顺应时代呼唤,保护孩子们的安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大好格局。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没有安全,没有生命保障,何谈教育?学生安全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有关学生安全问题也加剧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张关系,而由此引起的纠纷更是纠缠不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山,如何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安全教育的时效性,降低学生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呢?

一、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校内安全教育模式

1.改课堂说教为活动启示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中小学生好动,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一味地用传统说教的方法,教育效果不是很明显。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如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教育方法,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班会上或者重大节日里表演安全性质的话剧、小品,课下传唱安全歌谣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经受过程体验,掌握规避危险的办法和技能,加深印象。

2.端正态度,切忌安全教育随意性

一旦学生出了安全事故,教师不问青红皂白,当着很多同学或者教师的面严厉批评甚至体罚学生,这不但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违师德甚至触犯法律。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写道:“奉劝年轻的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么就可相信他们是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的。”学校不要等到问题出现了而大发脾气,意气用事,更应该查找这些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正确的措施并在以后积极落实。

还有些学校,虽然有年度和学期安全教育演练计划,但不按计划执行或临时取消,随意性很强,结果演练时学生丑态百出,有的紧张,有的嬉笑;有的磨磨蹭蹭、有的慌不择路;有的用手捂着鼻子,有的用书顶着脑袋。不知道学校搞的什么性质什么类型的演练,闹出很多笑话,大大降低了安全教育的质量,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人人都知道迅速撤离,跑到安全的地方,但是全校学生要一块跑的话,谁也跑不去。汶川“5・12”地震发生后,安县桑枣中学师生无一伤亡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但要有策略性,同时还要有程序性,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有序的活动。戴尔・麦康基说过,计划的制订比计划本身更为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是一个有计划有秩序的地方,要依法执教,按章办事,遵循规律,制订好的计划和活动绝不能随意更改、甚至取消。

二、查找安全教育死角、封堵安全教育漏洞

1.坚持常规安全教育,注入新的安全教育内容

《中国青年报》2004年3月28日报道,一篇题为“关注中小学生害”的网上调查显示,有52%的中小学生表示,没有人和自己提到过这个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对儿童害有误解。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认为“害只会来源于异性”,有27%的中小学生认为“只有女生才会遭受害”,有26%的中小学生认为“害只会来自陌生人”。害是多种侵害里非常严重的一种,会给孩子的生理、生活、心理、情感、行为、精神甚至长大以后的婚姻生活都带来影响。学校不仅要抓好防震、防溺水、防火、防电、防交通等常规安全教育,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调查研究“留守女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性安全教育、中小学生上网”等新的安全教育内容。补充注入到学校常规安全教育中去。从而让学校安全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与时代同步。

2.加大校外安全教育

最近几年国家针对不断出现的学校安全事故,从人力、物力政策方面花大力气整改;学校安全教育也进一步加强,设置和认真落实了安全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等等,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一些外来社会人员到学校寻衅滋事伤害学生的现象也很难见到了,但是每年的寒暑假、双休日发生学生安全事故的次数依然没有减少。2011年7月广州一名14岁学生偷骑家里的摩托车造成一死三重伤的交通安全事故,虽然事故发生在暑假,但是这也从侧面显示出学校安全教育的不足。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校外安全事故的预防也是学校的责任,绝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安全警惕,甚至抱着学生假期安全和学校无关的心态,忽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每时每刻、校内校外,任何一个教职员工都应该勇于承担。假期开始前,学校可以举行假期安全签名及宣誓活动,和每位教职员工签订学生假期安全访问责任书,帮助学生制定假期防火、防震安全逃生路线及预防办法,有条件的话可以发放学校印刷的假期安全小手册等,加强学生校外安全教育。假期中间以家访或者打电话、发邮件和QQ通信等方式定期询问学生学习、生活和安全状况,及时了解和指导学生安全度过假期。

3.防范和警惕特殊身份人群

高比例的熟人作案,是未成年人害案件的主要特点之一。同龄异性年幼无知受不良因素影响,个别教师师德丧失,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极少数亲人、邻居丧失伦理道德,都会给未成年学生身体和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对这类特殊人群的心理预防,一旦自己受到了伤害迫于威慑或传统思想而不敢声张,这更加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不容忽视,教育学生平时尽量减少与异性亲属、教师、邻居单独相处的机会,从特殊人群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安全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查找安全漏洞,杜绝安全隐患。

三、结语

总之,学校无大事,事事讲安全,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思想身体都不成熟,极易受到伤害,学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效果,拓宽工作思路,摆查安全隐患和教育盲点,学校教育才能有序进行,才能创造平安和谐的教育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2004-3-28.

[2]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义务教育法,2006.

上一篇: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下一篇:刍议化学实验是新课程化学教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