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30 08:23:33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口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题,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本文在指出现有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探讨了有效提高口语教学效果的途径。

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方法策略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都表明英语表达能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也是如此,不管是在求职应聘时还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会经常用到英语口语,如口语面试、查阅专业资料、接待外商、洽谈业务、出席国际性的会议或出国旅游等。因此,非英语专业学生确实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学好英语口语。《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指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可见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社会、学生有需求,大纲有要求。因此,搞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大学英语改革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外语教学在“开口”能力的培养上还明显滞后。

1.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

首先,由于受到地域、师资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外语学习起始年龄不一致,导致教学内容重复、交叉,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次,虽然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学大纲对中、小学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定性要求,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英语教学并未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听说训练,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初高中时期学生和老师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忽略和不重视,因而导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展极不平衡。

2.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口语训练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把着眼点放到了精讲语法和死记硬背上。口语训练不被重视,学生不仅感到索然寡味,味同嚼蜡,而且学习动力不足,效率低下,久而久之,便形成厌学的情绪,在交际时难以利用语言表达思想,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现象。

3.缺乏语言交际的环境

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可供语言大量输入和输出的语言环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认为利用情景创设、协作学习、对话交流等学习环境因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在我国的口语教学实践中,语言学习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由于课时有限,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机会很难得到保证。加之高校扩招使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与大学英语任课教师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少高校只好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而这种方式能提供给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或语言输出的机会太少,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4.学生被动对待口语学习的态度和羞涩自卑的心理的影响

首先,许多学生学习外语的内在动机仍然为通过考试。其次,心理障碍也是制约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原因之一。由于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语音语调不够规范,对西方文化的不了解,语用能力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缺乏信心,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此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教为含蓄,课堂上不喜欢主动发言,课外也不愿主动与外教进行交流。

5.受评价手段的影响

现行的英语测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结构与语汇、阅读和其他一些写译技能等的掌握情况,在测试中,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常常比流利性、熟练性和得体性更重要,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一些不统一的理解,很难形成科学的评价方式,这就造成了教与学的矛盾。

6.教师的素质制的制约

优秀的口语教师除了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还要熟悉英语国家的习俗,博闻强识,具敏捷的思维和快速应变的技巧和足够的热情及耐心。然而,在我国师资队伍中,这样高素质的教师十分缺乏。再者,教师的导向问题,尽管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认识到了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可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还是有很多的老师的教学按照四、六级指挥棒走路,四、六级考试中也没有设立口语考试这一项,所以真正在课堂上强调口语训练的老师也不多。

三、改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对课程体系进行改进

根据要求的精神改革课程内容,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将口语课程纳入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基础知识课型,增加技能型、综合运用型和文化知识型课程。各大中小学教学应该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完善、能体现重视口语教学的教学大纲。

2.让学生成为口语课的主人

“Practice makes perfect”,这句话用在口语课上最合适不过。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直接表现在“能开口说”,而不是“知道怎么说”。与其他课程不同,口语课上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和设计活动。因此,教师不是课堂上的主人,而是指导者和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在口语课堂上穿针引线的作用。,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口语课的主人。然而,在当今的口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或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不少学生只是以“Yes”或“No”附和一下同伴的话,教师一离开,随即恢复中文交谈。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入会话之中。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认为利用情景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第二外语课堂能有效实现以上目的,并极大地辅助和促进外语口语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和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比如英语角、英语讲座、英语沙龙、英语戏剧社、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等。学校还可以开放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让学生欣赏英文原版故事片、英语系列教学片等。

4.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在使用英语表达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外语焦虑――害怕出错,羞于考口,有紧张感。所以,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提高口语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说英语在口语训练初期可以鼓励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减少表达中的错误,增强学生开口讲英语的信心。鼓励学生敢说,肯定其优点,缓解其压力,消除焦虑情绪,激发和保持动机是学生成功地进行口语学习的关键。

5.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口语测试

测试对教学具有很强的反拨作用。学校应将口语考试正式化、系统化,作为一种学习效果评估手段固定下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主动性。期中、期末考试应加强对学生的口语测试,教师可以灵活地采用问答、复述、独白等形式进行测试。

6.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稳定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科的发展。高校要采取措施,保证外教能长期任教,同时应对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规划,培养一批稳定的口语教师队伍。高校应加大财力物力投入,放宽教师进修学习的政策。通过进修学习,让教师提高口语水平,拓宽知识领域,同时掌握英语口语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7.发挥多媒体软件教学的优势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充应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英语教学软件,将英语口语教学与声音、动化、图片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语言交际场景,提高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并调动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英语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势在必行。尽管困难重重,但只要认清方向,找准目标,用好方法,师生互动,让学生融入英语语言环境,教师优化教学方法,长期努力,必有收获。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叶志榕.课堂口语活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2).

[3]刘建金,胡慧河.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课的积极性[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

[4]Hedge 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王守仁等.新编英语口语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上一篇: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思考与改革探析 下一篇: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