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化学实验是新课程化学教学的基石

时间:2022-06-29 04:03:05

刍议化学实验是新课程化学教学的基石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在学习化学时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任务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能把这种兴趣维持下去,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初中学生 化学实验 新课程实施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新课程化学教学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对于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在学习化学时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任务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能把这种兴趣维持下去,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能力,关键在教师。教师在教育观念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决该问题的首要条件,其次才是教育经验、教育技术、教育方法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做到:教师应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体。教师的作用是如何帮助、引导每一位学生发展,与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以榜样自居,更不是学生的救世主。教师应该规范地言传身教,讲明道理,以理服人。教师自身素质高,有较强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素质左右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很难想像一个故步自封、能力低下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要培养出有能力的学生,教师至少应该谙熟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做好实验。

一、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让学生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

例如,对“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这一实验,曾做过如下对比:教师不加任何说明就动手做实验,火星四射把学生全都吸引住了,他们象看焰火一样地欣喜若狂,但实验过后询问他们“观察到什么”时,绝大多数人仅回答出“火星四射”而已,若再深入问一下“还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得出什么结论?瓶底为什么要放少量的水”时,就没有回答得出了,可见,教师如不注意引导,实验就成了“看热闹”。学生只能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表象,没有注意到实验的本质。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即观察的目的,顺序及内容,并且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教师纠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如“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应注意从颜色、光泽、状态等方面,铁丝和生成物的区别,观察顺序是“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由此可以回答出:反应前是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燃烧过程中火星四射,放出热量,反应后生成黑色粉末状物质;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也提高了课堂演示实验效果,使学生在实验是的观察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二、强化分组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1~2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1~3中,请学生先思考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若能反应,思考如何进行实验。学生并分组实验。第一组同学直接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放在一支试管中反应,结果没有明显现象,得出结论不反应;第二组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先加入盐酸溶液,再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最后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第三组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先加入盐酸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最后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第四组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最后逐滴滴加盐酸溶液,得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第五组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最后逐滴滴加盐酸溶液,得到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红色。针对这五组同学做的实验,我提出了5个问题:哪一组同学的实验可以恰好中和反应呢?哪一组同学的实验最合理呢?试验中为什么要逐滴滴加溶液呢?在滴加溶液时为什么要边滴加边震荡呢?为什么有的小组在试验中会看到有气泡产生呢?接着同学们展开讨论,最终弄明白了这几个问题,真正的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由于化学实验现象的趣味行,学生做完实验后,应该趁热打铁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才能真正认识实验的原理,又能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点燃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接着用一个玻璃杯子罩住这两支燃着的蜡烛,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布置完实验后就有学生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了,有的同学认为高的先灭,有的同学认为低的先灭。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并且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

通过这种家庭小实验,不仅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且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学生的化学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第一步:教师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并引入课题。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

第二步:学生个体或合作探究实验。

学生自己探究实验不仅可以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其自主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第三步:学生设计方案、反思评价。

这一步主要通过对不同的化学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对实验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从中体验到实验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实验,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化学实验,能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初步具备合作实验的能力。化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化学实验是新课程化学教学的基石。

上一篇:浅谈如何拓宽教育思路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下一篇:课堂环境下二语词汇深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