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环境外交的政策实践及其战略意图分析

时间:2022-10-18 11:52:10

日本环境外交的政策实践及其战略意图分析

摘要:目前,环境问题已同国际安全、世界经济并列,成为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之一。二战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的进程中,明确提出环境外交,并把其纳入国家对外战略,不仅是为了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更是为掌握环境外交的主导权,占领全球环保制高点,为日本的环保产业开拓国际市场。

关键词:日本;环保;环境外交;气候外交

中图分类号:D8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278-02

环境外交也称生态外交,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和人员的官方行为,运用谈判、交涉、缔约等外交方式,处理和调整环境领域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其二是指利用环境保护问题实现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其他战略意图。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新理念开始渗透到各国的外交政策与实践当中。在倡导环境保护和开发协调发展、建立和谐国际社会的今天,环境问题同国际安全保障、世界经济并列,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重要课题之一。日本是最早明确提出将“环境外交”纳入国家对外战略的国家,并在亚洲和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环境外交。

一、日本开展环境外交的背景

二战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的进程中,把地球环境保护作为拓展大国外交的重要领域,积极推进环境外交,既是维护本国环境利益的需要,同时,也是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和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方式。

(一)维护自身环境利益的需要

战后初期,是日本经济由复苏到高速增长的时期,由于重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生产活动和消费地区过于集中,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致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高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公害问题开始引起政府、产业界以及公众的广泛关注。60年代,日本政府相继通过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控制法》、《城市规划法》和《公害纠纷处理法》等法案,以立法的手段限制和治理污染。1970年日本政府又修改了《公害对策基本法》等法律,删除了“维护生活环境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条款,实际上是确立了“环境优先”原则,以取代从前的“经济优先”原则。经过20多年的努力,日本不但成功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环保经验,为日后积极拓展环境外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的新热点,日本将其纳入对外战略的重点领域

20世纪70年代,环境问题开始登上国际关系的舞台。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根据这次会议的建议,同年召开的联合国第27次大会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新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环境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凸显,日本率先提出环境外交,将其作为日本对外战略和外交决策的重点领域之一。

(三)亚太地区环境的恶化促使日本积极推进区域环境外交

亚太地区的人口占世界一半以上,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1.5倍于世界平均的人口密度、世界最少的人均清水资源,以及低于世界平均两成的人均可耕地面积。“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令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在环境方面债台高筑。日本作为区域内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以环境保护与合作为基点,积极推进区域环境外交,据此发挥日本作为环保大国的主导作用。

二、日本环境外交的政策与实践

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启动了迈向政治大国的步伐,这一战略要求日本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同时,日本国内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成功地解决国内环境问题后,也开始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外部的环境问题。1984年日本政府倡议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9年日本主持在东京召开的地球环境会议,并提出“地球环保技术开发计划”。同年,日本外务省发表的《外交蓝皮书》中,除重复过去日本的安全保障、为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和推进国际合作这三大课题外,还增加了“对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对策”这一新的课题[1],第一次将环境问题作为日本外交的课题之一对待,开始将其纳入到日本对外战略框架之内。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认为“地球环境问题是冷战后国际社会构筑新的和平与繁荣框架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2],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从国内转向国际,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环境外交的功能与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环境外交。参议院外交与安全调查会建议将环境厅升为环境省,意在协助外务省展开环境外交。自民党成立了以桥本龙太郎为首的“环境基本问题恳谈会”。环境厅拟定了《环境保护基本法》草案,要求增加环保方面的ODA,实行海外环保合作志愿人员制度等。1997年,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这一国际性公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2008―2012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降低5.2%。日本积极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谋求环境外交的主导权。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社会对于人类生存与环境危机的重视与思考,日本政府更是将环境外交作为拓展大国外交的重要领域,将环境问题提升到维护国家安全、扩大国际影响、促进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2003年1月1日,日本经团联发表了《为建设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日本而奋斗》的报告,提出了“将环境作为日本企业强项”的“环境立国”战略。此后,经济产业省也发表了“环境立国”宣言。2007年,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纳入议程,标志着气候问题成为国际安全问题。2007年底,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签约国大会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确定了《京都议定书》后的减排框架路线图,而气候外交也成为主要国家谋求主导未来国际秩序的新途径和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安倍内阁时期,日本的外交路线开始向气候问题倾斜。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美丽星球50”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2050年前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50%。为此,日本将设立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使那些排放量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日本有所需求。福田接任安倍上台后,不仅在达沃斯会议上提出了“清凉地球构想”,在2008年7月于北海道举行的八国峰会上,日本更是将气候变暖与能源、粮食问题,以及朝鲜半岛无核化等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一起作为主要议题,大打“环境牌”。

三、日本环境外交的战略意图

众所周知,外交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环境外交亦不例外。环境外交的实质,是各国通过外交手段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在世界有限的资源及环境容量中获得尽可能大的份额。日本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有其深刻的战略意图。

(一)树立环保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作为日本大国化战略的一部分

二战后日本以战败国身份重返国际社会,其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能力受到严重削弱和制约。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开始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大国地位。而地球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环保意识是当今人类的新道德,日本积极开展环境外交,促进国际环境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树立环保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更是具有一种“道德制高”的效应。1992―1996年,日本向国际社会提供了总额约9 800亿日元的环境援助,大大改善了日本的国际形象。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为了改善同周边邻国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为了在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问题上能得到东亚各国的支持,更是企图抓住地球环境保护这一重要课题,欲从环境外交入手拓展自己的外交空间,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由于日本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多年经验和雄厚的资金以及技术能力,使得日本有可能通过环境外交,扩展日本在相关地区的国际影响力。

(二)掌握环境外交的主导权,占领全球环保制高点

日本在节能技术和发展新能源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在能源利用率上,2004年以美元为单位GDP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日本只有280克,为欧盟的一半,仅为美国的40%。2007年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指出,“日本应当在具有技术和制度优势的环境能源领域发挥领导力”。可以说,这是日本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话语权和主导权的领域。为确立环保大国的形象,日本不仅积极推动签署关于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京都议定书》,还通过主办一年一度的“亚太环境会议”,推进亚太各国的环境政策对话。日本在《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提出了以亚洲国家为中心,“建设国际循环型社会”的战略方针。对日本而言,以环保为突破口发挥国际作用,不仅是掌握国际环境外交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更试图占领全球环保的制高点。

(三)为日本的环保产业开拓国际市场

日本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在环境、能源领域的领先技术,在亚洲乃至全球积极开展环境外交,不仅提高自身的国际声誉并谋求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国际领导权,同时也是为其环境产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根据《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工业化国家的政府机构以及商业组织可以对发展中国家环境友好投资。近年来,日本更是利用主办八国集团峰会、第四届非洲发展东京会议和有关国家科技部部长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机会,发挥日本在环境和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宣传、推介本国的相关技术和产品。

参考文献:

[1] 日本外务省.外交蓝皮书[M] .大藏省印刷局,1989.

[2] 日本外务省.外交蓝皮书[M] .大藏省印刷局,1993.

上一篇:关于小区地下车位的需求分析 下一篇:浅析大学生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