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

时间:2022-10-18 09:42:0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

摘 要: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不可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要统筹兼顾,协调人地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至少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人口迁移,它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要素的流动和产业的推移;二是生态环境的变化,这则引起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变。城市化是一种强烈的地表人类活动过程,与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之间相互耦合相互制约,城市化对资源及生态环境可能产生剧烈影响,而这种影响反过来又可能对城市化进程形成约束。

一、城市生态问题

纵观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现状和态势,不可避免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同时也面临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压力和制约。其特征表现如下:耕地资源流失过速;城市水资源稀缺程度加剧;能源供需平衡压力日益增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明显。城市地区的生态占用不断增加,需要的生态支撑面积越来越大。

城市化过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改变地面形态及原本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使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受到影响或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对于气候影响最显著的是城市热岛效应。单体城市的热岛效应研究成果较多,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城市热岛强度和总人口对数呈线性相关关系;建成区的范围与城市热岛影响范围呈同步变化趋势;热岛强度以平均每 10年 0.22℃的速率加剧。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人炸式增长。具有强大的经济活力、丰富的物质文化条件和较多就业机会,对农村人口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大批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我国城市化虽然起步较晚,但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却十分惊人。第二,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城市工商业集中,人口密度大,人工设施密度高,活动强度大,导致交通拥挤。另外,城市出现的“热岛效应”,用水效率低,水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第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是工业最主要的聚集地,工厂排放的“三废”使江河遭受严重污染,空气烟雾弥漫,垃圾堆积,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性循环。

二、城市化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城市人口剧增。城市人口的剧增是众多城市生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打破了城市人口的结构,降低了城市人口的平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平均文化水平和平均经济收入,并消耗了更多的能量、资源。②城市规模扩张。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不断地向周围扩张,侵占周围的农田、森林、草地等等,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河流的污染,降低了河流的自净能力,也给城市带来额外的污染压力,影响到城市的用水。③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我国的一些城市目前还是粗放型的工业城市,这些城市的工业不注重资源的利用率,科技含量少,资源浪费和对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单一化的城市经济系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防范措施与对策

(1)严格加强人口管理,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就业。人类在城市生态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控制人口是解决城市生态安全问题的关键。在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人口管理的基础上还要提高人口的素质。另外,还要以人为本,充分解决好就业问题。在推进城市绿色转型中,要把就业与产业联系起来,产业与资源、环境与贸易结合,只有通过生产力健康、快速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才有可能向充分就业靠拢。

(2)加强环境治理,控制污染。解决城市生活污染关键是要控制源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排放要经过预处理。用新兴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和循环经济的推广,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的最小排放或者零排放。

(3)调整产业结构,做好城市规划,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改变城市中的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开发第三产业,促使城市经济走向生态经济的道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节约用好每一寸土地,要从城市的实际出发,科学定位,突出独到的文化背景、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社会与历史的特质,建设有特色审美意境的生态城市,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4)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力度。管理部门要及时察觉新产生的城市生态安全问题,针对产生的问题及时立法,以便在处理问题时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要对潜在的问题做出预防,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环保法律,加强打击力度。

(5)走绿色城镇化之路。不再实行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城镇化模式,而是采用低消耗、低排放、高效有序的绿色城镇化模式,集中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以资源节约与低碳减排的方式,推进低碳城镇化。同时全面推行低碳能源技术、低碳发展模式、低碳生活方式,加快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建筑、低碳学校、低碳家庭建设,逐步缓解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矛盾,促进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低碳转型。

参考文献:

[1]Grimm N B, et al. Global change and the ecology of cities [J] Science,2008,319:756~760

[2]李伟峰 ,欧阳志云 ,王如松 等. 城市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特征及形成机制[J]. 生态学杂志,2005,24 (4) :428~432

[3]季崇萍,刘伟东,轩春怡. 北京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1):66~77

作者简介:

汤国宇,女,汉族,现就读于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丁军,男,汉族,现就读于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上一篇:PEP小学英语教材创造性使用的尝试 下一篇:浅谈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