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课堂”观照下Grammar Time板块与Fun Time板块的整合

时间:2022-10-18 09:33:21

【摘要】在“学本课堂”的建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借以激发课堂的教学趣点,启动学生的旧知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迅速投身课堂。课始,教者利用歌曲《The sign...

“学本课堂”观照下Grammar Time板块与Fun Time板块的整合

【关键词】英语;板块整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1-0054-03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江苏省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全部启用译林新版教材,新教材按照活动板块的结构和形式设计,每个单元由Story time、Fun time、Letter time(三年级上册)、Sound time(三年级下册)、Culture time(从五年级上册开始)、grammar time(六年级上册开始)、Song time、Rhyme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等七个板块构成。

新增的Grammar time 板块主要呈现了本单元的重要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律,fun time板块主要是句型操练活动,该板块通过互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故事教学板块中的词汇和句型,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如何将Grammar time 板块和Fun time板块进行有效整合,江苏省特级教师戈向红给我们提供了案例。

1.歌曲激发兴趣,启动知识体系。

在“学本课堂”的建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借以激发课堂的教学趣点,启动学生的旧知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迅速投身课堂。课始,教者利用歌曲《The signs in the park》向学生输入了本课的关键词“signs”,并由此展开话题讨论。

(Listen to a song “The signs in the park”.)

T:What is the song about?

Ss:It’s about the signs.

T:Yes,so “signs” is our topic today.(板书单词“signs”)

(课件出示标志)

T:What does it mean?

Ss:It means Keep off the grass.

T:Yes,it means you can walk on the grass?

Ss:No,I can’t.

T:So it means you can’t walk on the grass.(成功从直接引语过渡至其同义句。)

戈向红老师由一个“勿踏草坪”的标志开启话轮后,利用游戏“Say it out”将话题顺利辐射至其他标志。这个游戏的规则是看到标志或标志内容就要用英语大声说出来,不是标志图案就立即拍手。学生们的旧知在这个游戏中被成功激活,顺利复习了Story time中出现的标志用语。游戏结束后,戈老师布置了一个“Review the story time”的任务型教学活动,这个活动旨在复习story time内容,将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发展其语用能力。

2.复习故事内容,情境活化“学本”课堂。

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内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去进行交际。在新授Grammar Time环节,戈老师并未挖空心思地创设一个新的语境,她利用Story time的现成语境,采用续编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其匠心独运的语境中自主体会语法知识。

T:After dinner,they would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Look,there is a cinema,they see a sign. If we don’t know the sign,what can we ask?

Ss:What does it mean?

T:(指着一个标志询问)What does it mean?

Ss:It means “Danger”.

T:Yes. They are walking,they are in front of the cinema. There is a sign,what does it mean?

Ss:It means “No parking”.

T:It means we ...?

Ss:It means we can’t park our cars here.

(课件切换场景,Mike一家人已经进入了电影院。)

T:In the cinema,what can’t we do?For example,we can’t jump in the cinema.(教师做跳跃的动作,学生顿悟,知晓教师用意,纷纷开启话轮。)

3.借用已有情境,演绎归纳语法。

“学本课堂”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此时戈老师已经悄然转换到了“电影院”这一新的情境。教师的教学目的旨在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通过归纳演绎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散。为了降低语言输出的难度,缩小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问题之间的落差,教师首先运用体态语示范。之后的环节,学生在戈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归纳语法,真正达到了“语不离境”“语在境中”的课堂效果。

T:In the cinema,what can’t we do?(课件呈现can’t shout,can’t run的提示语)

S1:We can’t stand up.

S2:We can’t sing.

S3:We can’t talk...

T:(手指竖于嘴唇中间发出“嘘”的声音)We can’t talk,we can’t shout,we can’t sing,they all mean “Be quiet”.

规则的总结可以依托于演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活动和语言输出的基础上发现语言规律,从而达到自主归纳总结各种语言现象的教学目的。

4.学生自主总结语言规律。

在归纳总结语言规律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再次复习巩固英文标志和其同义句,以期学生从中发现语言现象,总结语法知识。

T:Just now we talked about the signs,this time,can you work out the rules?

Ss:Can’t+动词原形,No+动名词。

在这个环节,教师没有采用灌输式的教学,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的方式逐渐总结出语言规律,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can’t后面要接动词原型,而no后面要接动词ing形式。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达到让学生自主体验学习过程的目的。

5.依据语言支架,内化语法项目。

规律要应用于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其效能最大化。在这一环节,由于教材Fun time板块的操作性不强,故戈老师将授课内容作了微调,分别撷取了Grammar time和Fun time中的两个标志进行内容整合,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为学生提供了语言支架,辅以激励评价的标准,让学生清楚地依据自身能力选择难易程度的任务。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内进行问答活动。)

T(教师针对学生活动进行观察后):I’d like this boy to ask,first I want to ask you how many stars do you want?

S1:I want two stars.

T:(询问该生的合作伙伴)Can you help him?

S2:Yes.(小组两人进行问答活动,顺利获得两颗星。)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之前,戈老师通过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交流。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戈老师及时关注到了所有的学生,并获知学生的掌握情况。在以上的小组展示中,戈老师事先观察到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因此在学生达到了自己预期目标两颗星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在第二组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有一个学生出现了一个小错误,戈老师及时进行纠正后鼓励其争取获得四颗星。这样的做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也能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错,对于自我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获得了自信心,这样的评价发挥出了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6.运用已知探索未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标》强调:“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丰富教学内容。”除了课本中提及的公共标志,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将会遇见更多的标志。因此,戈老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其他的公共标志,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习得新知,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又培养了知识归纳能力。Grammar time 出现了以下四个新的标志:

由于Fun time部分缺乏趣味性以及操作性,戈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将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调整得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能力范围内运用已知探索未知。

T:What can you see?

S1:A dog.

T:We can also say it’s a pet. Do you keep pets at home?

学生自由讨论其他标志,得出“No+名词”的语法规律。

7.问答内化新知,提升语用能力。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戈老师在布置语言运用的任务型活动前,事先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张标志,并在标志的背面标注其含义。进行该活动环节时,一个学生上台进行提问,其他学生进行猜测或询问。

S1:(举起一个标志:)What does it mean?

(学生不认识,无法作答)

T:If you don’t know,you can ask?

Ss:What does it mean?

S1(看过标志的反面提示语后告诉其他同学):It means you can’t walk straight.

经过许多公共标志的学习,教师提示:

T:We can see the signs in the school,in the cinema or in the park.... So we should obey public rules.

利用学生之间互相问答的方式进行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在有效降低语言输出难度的同时又实现了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在归纳了所有标志内容后,戈老师不露痕迹地一句We should obey public rules(我们应该遵守公共规则),巧妙对学生进行了情意渗透。

8.设计标志回归主题,实现知识当堂迁移。

课标明确指出:“现代外语教育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英语课程提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戈老师在拓展环节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为自己的学校设计公共标志”的活动,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T:There is a school near the sign. Look,which school?

Ss:It’s my school.(学生看到屏幕上出现自己的学校,情绪十分高昂。)

T:Yes,you can make more signs for your school. For example,the library,the playground,the computer room. Let’s design our school.(课件显示以下三个句型)

I can put this sign in .

It means .

It means .

戈老师布置的为学校设计公共标志的任务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经过新知学习,新知运用,新知实践活动后,学生们对于为自己的学校设计标志的任务跃跃欲试。任务内容恰恰回归本课主题“signs”,学生在设计标志的过程中热爱学校的情意目标得以实现,新知实现了当堂迁移。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上一篇:“微创新”视角下数学家庭作业的构建 下一篇:让“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多点自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