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视角下数学家庭作业的构建

时间:2022-03-24 09:21:21

“微创新”视角下数学家庭作业的构建

【关键词】微创新;家庭作业;主动;放开;留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1-0066-02

很多学生对数学家庭作业的印象就是做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有必要对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微创新”,逐步实现作业的多样化,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家庭作业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意识到数学是现实生动、科学有用的。“微创新”的关键是从小处着眼,贴近学生的心理,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达到由量到质的转变。对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进行“微创新”,强调以学生的体验为中心,在形式与内容上不断进行构建、丰富和完善。

1.从被动到主动,构建差异的“生命场”。

高效的数学作业要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和充分发挥的空间,在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的需求时,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和发展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1)自选家庭作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应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家庭作业的难易程度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题目。通过给予学生自主的“选择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获得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2)自制家庭作业。这类家庭作业以学生个人或小组为主体整理某一单元、阶段或学期的知识点,以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完善和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二年级期末复习长度单位,教师让学生课前整理长度单位的知识。通过创作交流,学生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还认识了其他长度单位,知道了在网上搜索能快速知晓任何单位之间的换算。

2.从开放到放开,构建探索的“实践区”。

数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当数学家庭作业回归生活与各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1)体验型家庭作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设计体验型家庭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去完成作业。如学习完“20以内的加减法”后,布置“超市购物”的情境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逛超市,探索“20元钱可以买哪些喜欢的商品”,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2)操作型家庭作业。这种家庭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与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如认识单位“升”之前,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型数学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制作一个容量为1升的容器,在制作容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1升”的具体表象。

3.从着墨到留白,构建创造的“加工厂”。

数学作业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适当地布置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的“留白式”作业。

(1)数学小报。让学生以画图和文字结合的形式表达他们自己心目中的数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布置他们以数学小报的形式介绍简单的数学知识。

(2)数学论文。让学生以数学小论文的形式记录下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如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数学小论文――《姚明一步能跨多远?》:今天的数学作业很有意思,老师告诉我们姚明的一条腿大约长140cm,求他一步最多能跨多远。课后我和同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突然,他大喊:“姚明一步最多跨280cm,前提是他会劈叉!”我很好奇,便问:“你怎么知道的?”他得意地笑着说:“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姚明两腿长之和一定大于他所跨出的一步,就算他会劈叉,也就只能跨出280cm。”我恍然大悟,原来姚明迈出的这一步,涉及的数学知识这么有趣啊!

教师要有持续的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中心逐步进行作业设计的“微创新”,让作业形式丰富多样,让作业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年级教师”走班教学:班级授课制下优化教学方... 下一篇:“学本课堂”观照下Grammar Time板块与Fun 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