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下肢症状?等

时间:2022-10-18 07:49:57

在线专家

徐焱成,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全国糖尿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市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湖北省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务委员,担任多个专业杂志编委,享受政府津贴。

主编参编专著4部,40余篇,在糖尿病基因分析与防治领域有较深入研究,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鉴定为“国际先进”和“国内先进”水平科研课题5项。专长于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各种类型甲亢、甲减和下丘脑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及相关疑难重症的诊治。

专家信箱

tnbxsj@126.com

本期在线专家:徐焱成

编者按:本刊所作答案,仅供患者朋友们参考。个人具体诊疗方案宜请经治医生详细检查后拟定。另因部分读者来信提供的资料不详,故未能回复,请见谅。

如何缓解下肢症状?

我于2005年3月底查出糖尿病的同时也出现了周围神经病变,先后四次住院,经两次彩色多普勒检查为“双下肢动脉粥样化斑块形成及末梢神经炎症。”右下肢比左下肢重,趾间、脚掌麻木、灼热、刺痛,步行就出汗,时缓时剧。

发病初期医生给我开了磺脲类降糖药,曾发生一次低血糖,后来调整为拜唐苹和孚来迪联用,目前口服降糖药:拜唐苹一日3次,每次1粒;孚来迪每日只中午服1粒。用通心洛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桂附地黄丸(每日3次,每次8粒),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2粒),怡开(每日4次,每次2粒);维生素B12(每日4次,每次1粒);弥可保(每日4次,每次1粒)来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配合适度运动,每餐后半至1小时开始步行,速度每分钟70步左右,走30~40分钟,一天3次。每天主食四两半,每餐一两半,大米每餐半两,其余配以混合杂粮(红豆+玉米糁+小米+荞麦=1两)。

目前空腹血糖在6~7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毫摩尔/升。血压在138,80毫米汞柱左右。现在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状为何收效甚微,是否与运动、饮食、药物有关,需不需要进行调整?怎样才能缓解下肢症状?目前我国有无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湖北 冯美水

专家回复

有时由于发现疾病过晚,病史过长,病情严重,在发现糖尿病时就已经有严重的并发症了,并发症的逆转有一定困难。糖尿病足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这两者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周围神经病变可以使患者足部感觉消失,失去自我保护机能,在足部已经出现病变时难以察觉,导致延误诊断治疗,加重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可使皮肤温度升高,导致远端缺血,甚至水肿,也可导致足部无汗,发生足部皲裂,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导致感染。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与非糖尿病人相比,动脉粥样硬化出现早,发展快,并常伴继发感染的微血栓形成。早期病变者在没有出血及凝血障碍的疾病和在应用胰岛素治疗达标前提下可以使用一些血管活性药物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小剂量阿司匹林、通心络、丹参片、怡开等;病变较重者单纯糖尿病足内科治疗效果不好,常常需要综合治疗。

在糖尿病足病治疗上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如血管介入治疗、支架的植入和PTCA技术。在血管外科方面技术不断提高,突破了许多,小血管的搭桥取得成功。血管内超声检查和溶栓弥补了不能进行手术的空白。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血管疾病解决了下肢没有血管流出道的难题,能够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溃疡的愈合。

小三阳患者如何服药?

患糖尿病6年,通过对《糖尿病新世界》近3年的阅读,对我的治疗有很大帮助,目前血糖控制得还算理想。我现在服格列美脲1毫克,一日三次;二甲双胍0.25毫克,一日两次:拜唐苹50毫克,一日两次(早晚)。空腹血糖5~6.3毫摩尔/升,晚饭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目前血压控制在120/70~80毫米汞柱,用洛汀新10毫克,一日一次。

请问:我这样长期服用对肝脏有损害吗(因为我是“小三阳”,慢性胆囊炎)?如不妥应更换什么药为好?

读者 政玉梅

专家回复

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需慎重,因为这两种药都是通过肝脏代谢,虽然其本身并不损害肝功能,但是在肝功能不全的情况下会使药物代谢减慢,药物积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这对糖尿病患者也是相当危险的。拜唐苹和洛汀新(盐酸贝那普利)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说明对肝功能有影响。所以你需要监测肝功能,如果肝功能不好建议使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

胰岛素抵抗后该怎么办?

患糖尿病5、6年,初期服用二甲双胍及美吡达,后因药物性失效而停用,改为胰岛素30R,早20单位,晚18单位,后渐减至早10单位,晚8单位,血糖控制在空腹5~6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8毫摩尔/升以下。但近期注射胰岛素后出现血糖升高现象,空腹在10毫摩尔/升左右,餐后2小时13毫摩尔/升左右,增加或减少胰岛素剂量,同时加服吡格列酮1片/天,血糖均无改善。2006年10月做胰岛素释放试验,抗体(+),医生说对胰岛素产生抗体了。现已停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改服保健品葛晶胶囊。请问专家: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继续注射胰岛素,应选择哪种?如何应用?

陕西 王先生

专家回复

首先要考虑是否产生了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其原因是由于产生了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抗体和(或)出现胰岛素受体后障碍(即信号传导障碍所)所致。可以采用增加胰岛素的剂量,以及服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或吡格列酮)。需要注意的是罗格列酮或吡格列酮需要连续服用大约3个月才发挥作用,而且停药后药效可以维持约3个月。经上述治疗无效,可以更换胰岛素制剂(如超短效加超长效等)。另外还需考虑是否有其他的原因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如合并有甲亢、皮质醇增多症等。

上一篇:研究新成果――“电子胰腺”治疗糖尿病等 下一篇:“抗菌羽绒服”真的抗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