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江西盐税流向及影响(1921-)

时间:2022-10-18 05:12:17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021-02

摘 要 食盐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民国各级政府用以搜刮民脂民膏的主要工具。民国江西是非产盐省份,食盐只能从外省引入,不同来源的盐,不同盐区所销之盐,其盐税及演变情况是不同的,加上“围剿”战争的影响,民国江西的盐税,较之他省不仅显得更加纷繁复杂,而且负担奇重。

关键词 民国 江西 盐税

民国年间,我国盐税最重的是扬子江四岸的湘鄂皖及赣省西岸,在此四岸中又以赣省西岸最重。江西是一个非产盐区,食盐只能从外省引入,不同来源的盐,不同盐区所销之盐,其盐税是不同的。相对其他省份的盐税而言,民国江西的盐税,显得更加纷繁复杂。

一、民国江西盐区的划分

江西81县,行销盐区有四个:赣南17个县行销粤盐;广信7县行销浙盐;其余的57县是淮盐的引地,行销淮盐,淮盐是江西行销的主要盐种,其行销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后来原为淮盐引地的57县中的原建昌府所辖的五县成为闽、淮盐并销地;民国十四年开始又准许精盐在九江并销,于是精盐在西岸逐渐与淮盐并驾齐驱。江西食盐行销区域详情如下:

1.赣南粤盐行销区――赣县、大庚,上犹,南康,崇义,寻邬,雩都,石城,安远,兴国,瑞金,会昌,宁都,信丰,龙南,定南,虔南等17县。

2.广信浙盐行销区――玉山,上饶,铅山,弋阳,贵溪,横峰,广丰等7县。

3.西岸淮、精盐并销区――南昌,新建,进贤,万载,靖安,奉新,修水,铜鼓,武宁,都昌,高安,宜丰,上高,九江,湖口,彭泽,星子,德安,瑞昌,鄱阳,乐平,万年,浮梁,德兴,吉安,吉水,万安,泰和,永丰,安福,遂川,永新,清江(现樟树),新淦,新喻,峡江,宁冈,莲花,临川,金谷,东乡,宜黄,乐安,崇仁,余干,余江,安义,分宜,宜春,萍乡,丰城等52县。

4.建昌淮、闽盐并销区――南城,南丰,广昌,黎川,资溪等5县。

中国近代盐法,沿用清制,实行的是行盐地界制。在这一制度下,食盐的购销有着严格的规定,商贩只能在指定的盐区销盐,界线被严格地划定,如有违者,即以私盐论处,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二、民国江西食盐的销量、价格及盐税总收入

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尤其对于做体力活的人民来说,食盐量不足会造成四肢乏力。但是由于盐的税率、价格等影响,还是会有销量上的增减。关于民国时期江西食盐的销量总数,史料缺乏具体的记载,笔者只是查到了民国4年至22年江西淮、精盐销售的数据。

由于民国江西81县中原有57县销售淮、精盐,也就是说江西70%的县是售淮、精盐,因此淮、精盐销售的数量,基本上可以反映民国江西食盐的销量情况。按上表民国4年至22年共19年中,江西57县共销售淮、精盐15863245担,平均每县每年销售14647.5担。如果其他24县食盐销售数量,我们也取这个数据,那么,民国年间江西平均每年食盐销售总量就是1186447.7担。

据“江西食盐火油管理局”调查,1931至1934年江西省各县食盐零售价有高有低,相差很大。玉山最低,为每斤一角六分,莲花最高为每斤二角五分,普遍为一角七分左右。

显然,江西盐价在1928-1934年间,有不断升高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从1931开始,国共两党在江西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剿”与“反围剿”战争。如果我们综合以上二方面的数据,以《江西经济问题》所记平均盐价为基础,参照“江西食盐火油管理局”的调查材料,那么,大体而言,民国17至21年江西各地食盐平均价格为:每担15.58元。

民国年间江西平均每年食盐销售总量是1186447.7担,每担平均价格为15.58元,那么江西平均每年食盐销售总额就是18484855元。

据前述“历年西岸精盐税率表(以担计单位元)”,民国17年至21年西岸精盐每担税率分别为:12.00元、12.00元、10.50元、10.50元、12.00元,平均为11.40元。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出5年中江西盐税平均每年的总收入为13525504元,其中盐税占盐价的73.17%。

三、民国江西盐税的流向

盐税由中央税和地方税构成。据有关资料,民国17年至21年,江西盐税每担平均为12.22元,其中中央税每担平均为6.22元,占盐税总收入的51%;地方税每担平均为6元,地方税占盐税总收入的49%。也就是说江西每年13525504元的盐税收入,有6898007元被中央财政拿走,余下的6627497元归地方财政,占江西“总岁收26.65%,而为省收入之第一位。”

中央税直接收归中央财政所有,其支出主要用于全国性的军、政开支,偿还外债和内债等,用于调节社会贫富差距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盐税数量非常之少。

地方税归省政府支配,民国16年成立督征江西盐务附捐处,所有收入六分之二点五支拨为教育经费,六分之三点五为偿还整理金融库专款。18年7月经过省政府确定教育基金每年200万元。20年3月财政部命令西岸榷运局在盐附捐项下每年拨还393万元,200万元做为教育基金,183.4万元做为库券基金,补助公路建筑费9.6万元,还有一五筑路附税按月拨交江西公路处,作为本省筑路专款。24年5月,整理金融库券还清此项每年183.4万元的盐附捐,则改为偿还1200万元的玉萍铁路公债本息基金之用。

地方税中还包括各县征收的地方盐附捐。1927-1934年,正值共产党在江西建了革命根据地,县地方疲于“剿匪”,县地方财政支出很大,所以用盐税来补充财源,导致各县地方的盐附捐名目繁多而复杂。根据民国22年《经济旬刊》第八期“江西剿匪期中各县地方之苛捐杂派”,当时江西各县征收的盐附捐绝大部分用于“剿匪”军、政开支。

由此可见,民国时期江西的盐税收入,绝大部分以中央税的名义,收归中央用于全国性的军、政开支;地方税收中的一大部分也被用作战争经费,而用之于促进江西地方经济发展的盐税收入,少之又少。

四、结论

综上所述,民国江西食盐的行销品种有淮盐、精盐、精盐、浙盐四种,其中主要的是淮盐。因销盐品种不同,各种盐税的税率及其变化情况也各异。从总体上看,民国江西盐税税率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至1929达到了最大值。以淮盐为例,1921-1929年8年内增幅达58%,每担盐税达13.15元,随后盐税虽有所减少,但涨落不定,至1933年稳定在12元左右。民国17年至21年,江西各地食盐平均价格为每担15.58元,而同时期盐税每担平均为11.40元,盐税占盐价的73.17%,民国江西盐税之重可见一斑。民国江西盐税主要由中央税和地方税构成。这一时期,江西盐税中的中央税的增幅并不大,而地方税中的省地方附加税和县地方附捐则大幅增加。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时国家和江西的状况有很大关系,民国时期,国家正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中央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当时江西是共产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江西面临“剿匪”难题,开支剧增,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江西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江西地方政府只有通过各种名目征收附税、附捐以供“剿匪”之需,结果导致盐税中的地方税不断增加。民国江西的盐税收入,很少用于江西地方经济建设,绝大部分用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军、政开支。国家虽试图阻止,但权威和能力有限,盐税剧增的最终受害者是平民百姓。

参考文献:

[1]陈红民.中华民国史新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编.江西经济问题.1939.

[3]贾士毅.民国财政史(上).商务印书馆.1928.

[4]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编.江西经济问题.1939.

[5]盐务署,盐务稽核总所.中国盐政实录第一辑.载沈云龙主编第88辑.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1999.

[6]江西省经济研究室.经济旬刊.1934,1935,1938,1941.

[7]江西省统计室.江西年鉴.1935.

[8]江西省政府秘书处.赣政十年.1941.12.

上一篇: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下一篇:浅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