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女生性知识、性态度、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18 02:41:12

职业学校女生性知识、性态度、的调查分析

【摘 要】目的:调查中职和高职女生性知识、性态度、现状,为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市三所职业院校一年级女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①职业学校女生对性生理知识了解较好,但对性保健及生殖健康知识普遍缺乏了解。②职业学校女生的性观念趋于开放,对身边有婚前的朋友多持宽容态度,但多数学生反对多性侣、现象。③在被调查人中,12.20%的中职生和9.72%的高职生有过,且绝大多数在第一次时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结论:对职业学校女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要从一年级新生入手,尤其要加强性保健及避孕、性病及生殖器炎症预防等知识的宣传。

【关键词】性知识;性态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的渗入,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冲击,青少年学生的性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巨大变化。通过对职业学校女生性知识、性态度、的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女学生性知识缺陷、性态度及现状,为在职业院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市三所职业院校2011年度新入学的女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被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职业学校女生性知识、性观念、性态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发放1973份,收回有效问卷1921份,回收率为97.36%,其中中职1057人,高职864人,年龄16-21岁。

1.2 研究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到抽样班级集中发放调查问卷,向学生说明调查意义和填写要求,问卷当场收回。内容包括性知识的了解情况、对待非婚等现象的态度、等。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现有性知识

本次调查将性知识分为性生理知识、性保健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表1调查结果提示学生普遍对月经、生殖器官等性生理知识了解较好,对经期保健、生殖器卫生等性保健知识以及有关避孕、性病防治等生殖健康知识了解较少。

2.2 性观念、性态度

表2-1显示,更多学生认为对婚前可以接受,66.79%的中职生对有婚前的朋友表示理解,而高职生更是高达81.25%,对多性侣和现象多数学生表示反对。

2.3 状况

表3显示,在被调查人中,有12.20%的中职生和9.72%的高职生已经有过性经历,在第一次时93.80%的中职生和78.59%的高职生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其中意外妊娠发生率分别为17.83%和35.71%。

3 讨论

3.1 职业学校女生性观念、性态度的特点 调查显示,职业学校女生的性观念趋于开放,对身边有婚前的朋友多持宽容态度,但多数学生对多性侣、等不符合社会普世价值观的行为也同样持否定态度,她们具有比较合理的道德评判标准,同时,对恋爱对象的性要求,多数学生表示结婚时或谈婚论嫁时才可以接受,这也说明学生虽然性观念开放,但大多数对自己的持慎重态度。

学生性观念的开放,社会的影响不能小视。社会是个体社会化的外部条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可能会改变原有的性观念, 性态度、性价值等而形成一个新的体系〔1〕。这就要求全社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学校这个小环境中开展更加全面的性教育,肯定、固化已有的、好的行为习惯和观念,让她们意识到“性”本是一件纯洁美好、严肃的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家庭和性道德观念。

3.2 对性教育内容的启示 调查结果显示,对性知识的了解,高职生得分率高于中职生,但总体上来说学生普遍对性生理知识了解较好,但对性保健及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了解。这说明高职生通过三年的高中学习,利用各种途径获取的性知识较初中毕业的中职生有所增加,但她们的性知识仍然比较局限,因此,在对职业学校女生进行性教育时不能仅停留在讲解月经、、生殖器官等生理知识方面,更要加强对月经期保健、保健、生殖器卫生等性保健知识。

3.3 性教育的时机 调查发现,即使在一年级新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有过性经历,有些学生还发生过意外妊娠。因此,对职业学校女生进行性教育应该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尽早进行。要让她们了解过早性生活、意外怀孕、人工流产等可能造成的危害,提高她们的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约束自己的、推迟发生的时间,对已经发生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学到的知识把对自身的危害降到最低。

性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并不断完善和健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体系, 满足大学生对性科学知识的需求[2]。对大中专学生进行性教育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性教育的职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珊珊,马飞.大学生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的综述[J]. 知识经济, 2009, (1):154- 155.

[2] 谢华.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内涵、现状、问题及其教育体系[J].中华文化论坛,2010,(1)

上一篇:输血病历监测与输血安全 下一篇:ICU 护士心理压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