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具操作 培养创新能力

时间:2022-10-18 02:26:36

加强学具操作 培养创新能力

摘 要: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教具,对于增强学习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学具;操作;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16-01

每个学生的主动参和全体学生的积极配合是动手操作活动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组织恰当的操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真正的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并用,容易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能使学生体验到玩中学的乐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

一、加强学具操作,引起学生兴趣

学具就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学生在操作学具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操作的过程和结论,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得出结论,此外,操作学具进行学习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生动有所获。

例如在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做的:我一支一支的数出10支铅笔捆成一捆,直观的说明“10个一是1个十”,其意是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而且初步看到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小棒,数出10根捆成一捆,要求再添上一根后是多少?(11根)。再添上两根呢?(12根)......这样一直数到20的时候,再把数出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通过具体操作,我体会到,利用直观、鲜艳、形象的学具教学,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学具操作,培养有序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操作――认识”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操作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一种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减法”时,对算式22-7=?,我先问:“你们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算式的结果?”使学生知道我们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策略指导和帮助:请同学们拿出2捆零2根小棒,请同学们用操作小棒的方法去寻求问题的解决。在操作中想:1.你是怎样操作的?2.你有几种操作方法?3.几种操作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接下来学生开始了创造性的操作活动:1.先打开一捆,拿出7根,剩下3根和零的2根合起来是5根,再和另一捆合起来是15根。2.先打开一捆,拿走5根和零的2根共7根,剩5根和另一捆合起来是15根。3.先打开一捆和零的2根合起来是12根,从中拿走7根,剩5根和另一捆合起来是15根。这种创造性的操作有三点好处,一是对两位数减一位数法则中“从十位退1,个位加十再减”的算理有牢固的感性支持,二是使学生认识到操作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三是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意识。

三、加强学具操作,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学具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首先通过教具演示,知道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量出求周长所需要的数据,由此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接着再出示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它的周长,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各不相让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列出了6+4+6+4=20(厘米)的算式,有的列出了6×2+4×2=20(厘米)的算式,还有的列出了(6+4)×2=20(厘米)的算式,通过比较,大家掌握了认为比较好的方法,这样安排,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经历了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选择恰当的操作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操作,学具是否恰当是关键,为学生提供的操作学具起点不能太高。应该适合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操作,便于操作,提供给学生的操作材料要让学生能够边操作边思考,有利于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四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学生通过折和画,分别在四张纸片上用阴影表示出3/4,6/8,9/12,6/9,再观察比较,发现其中三张纸片所画出的阴影大小是相等的,即3/4=6/8=9/12,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这三张纸片所画的阴影部分相等,而另一张纸片所画的阴影与这三张纸片的阴影不相等呢?让学生从操作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这时让学生对照折出的图分析: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才能不变?

因此,教师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指导学生有序的动手操作,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围绕教学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学具比较费时,并且秩序比较乱,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取出、放回学具,使用起来更花费时间,因 此,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学生养成操作的各种良好习惯,按教师要求课前准备好学具;专心倾听,领会指导语后再动手;操作完成后立即坐端正并保留操作结果,讨论结束后再把学具轻轻推向课桌边,下课后再收拾等等,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协同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

上一篇:浅议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下一篇:如何改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