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绿色评价

时间:2022-10-18 02:12:12

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绿色评价

绿色,是自然的颜色,是和平的颜色,是生命的颜色,意味着灵性生发、和谐平等和个性张扬。小学作文提倡让儿童能真正写自己想写的、喜欢写的作文,让儿童在快乐的作文中去享受作文的快乐。这种作文充盈着绿色,呼唤灵性,呼唤个性,更呼唤建立充满信任与爱护,全面公正,不断激励学生的绿色评价。

绿色评价,以儿童为本,遵循儿童的身心规律,着眼于儿童的可持续发展,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作文,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儿童。它关注评价标准多维度,评价形式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关注儿童个性差异,关注作文过程发展,充分挖掘儿童写作潜能,有效促进儿童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关注个性差异

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诗人用敏锐的眼光欣赏台阶的小草,从中发现了独特的春情春意。绿色评价,倡导老师也要有诗人的眼光,诗人的情怀,去发现、欣赏、呵护每个儿童的习作。淡化统一的目标,关注儿童的个性差异,关注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儿童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因材施教,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提出适合发展的具体建议。

二、关注过程发展

1. 关注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绿色评价淡化习作结果,关注材料获得过程的评价。通过积极的评价引导儿童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学会从生活中选取有趣的、有感的、印象深刻的或者新奇的作文材料。通过观察、调查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习作材料。

2. 关注习作的修改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儿童习作还应关注儿童作文的修改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应关注儿童在习作前有无起稿,有无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意见,有无认真阅读他人的评语,别人提出的合理性意见是否采纳,修改前后是否有明显的进步等。

三、关注形式多元

绿色评价试图改变传统的教师“裁判式”的评价形式,改变过去儿童一味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让学生、教师、家长成为参与评价的三大主体。

1. 自我评价

文章修改完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这是个好习惯,要跟平常说话一样地念。习作完成后,应首先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自行修改,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发现问题,进而反思,自我改进。

2. 互相评价

学生有了自评自改的基础,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可以用同桌互评、四人小组互评、自由找同伴互评。引导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先说说“欣赏点”,找出每篇作文的闪光点,由衷地赞扬对方,再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习作要求,提醒对方怎样写会更妥当。这样,互评互改,学会了欣赏,增进了友谊,而且培养了合作意识。

3. 教师评价

让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欣赏的语气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一起修改文章,并在共同修改过程中,授予孩子们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儿童学会修改,学会评价。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这一过程监控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儿童作文自改和互改进行认真检查,即:评价得怎么样?改得怎么样?并通过星级、奖章、评语,及时表扬和指导,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

4.家长评价

定期把习作带给家长,让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自己孩子作文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如写作态度、写作习惯等,更调动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

四、关注方法多样

1. 评语激励

采用个性化、有针对性、多角度的评语对学生习作加以引导。有肯定赞美性的,有指导提示性的,也有情感交流性的,还有启发探究性的等等。

2. 优点单

收集、罗列习作中优美的句子、段落或观点等加以表扬。

3. 作文相册

也称作文成长册,搜集儿童平时的习作,每次习作的准备情况、态度记录及老师、家长、同伴修改反馈的情况,评价等级等,全程记载儿童作文的动态发展过程。

4. 佳作亮相

开辟习作园地或展示台,将儿童一定时期内习作中的优秀作文,报刊征文中发表的作品,自办的小报及“作文成长相册”等在学校或班级展示。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绿色评价,便是唤醒儿童被压抑或还未开掘的学习渴望和热情,使儿童在作文过程中得以个性张扬,激情飞扬。绿色评价孕育着希望,绿色评价充满着生机,是激励儿童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上一篇:做好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启蒙老师 下一篇:优化话题设置 突破习作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