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思维流畅起来

时间:2022-10-18 01:09:42

让学生思维流畅起来

思维能力是儿童学习能力的核心,发展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留心观察身边的课堂,发现不少教师常会遭遇学生思维中断的现象,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中会不由自主地走神、面对教师的提问不知所云或答非所问等,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刻性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学生思维的流畅理应成为当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之一。

其实,造成学生思维中断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教学语言的到位与否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

一、承上启下的过渡语

曾不止一次地观摩名师大家的课堂教学,几乎每一节课都行云流水、天衣无缝,课堂上学生思维敏捷,争先恐后地发言。而回顾我们身边的许多课堂,却往往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课堂教学结构松散,学生常处于思维中断的状态。究其原因,除了名师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教学设计之外,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们精心设计的课堂过渡语。过渡语是承接课堂前后环节的用语,它能把课堂中的各环节内容串联起来,将学生思维的大门打开,对提高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和畅通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案例: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从一个特例中产生一些想法并举例验证,这是我们为获得结论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得到新的结论。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重读“乘”),那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

生1: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由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想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考。除此以外,还能通过其他变换,形成新的猜想吗?

生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课件出示三种猜想):通过联想,大家由乘拓展到除、加和减,如果这些猜想成立,它将大大丰富我们对分数的认识。那么,这些猜想对吗?又该如何去验证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猜想,用合适的方法试着进行验证。(学生举例验证)

师:现在请将你验证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

在这节课中,教师改变以往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常规套路,课始浓墨重彩地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基本规律,使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地进行过渡:“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得到新的结论。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重读‘乘’),那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从而引发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凭借先前积累的经验进行后续学习,深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在积极地思维着。

二、环环相扣的问题链

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会产生或可能出现的困惑,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始终积极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案例: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昨天布置大家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现在请大家围绕屏幕上的几个问题来汇报一下。

1.通过预习,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吗?自己找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指一指、摸一摸它们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正方体呢?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说一说。

3.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4.现在你还有哪些疑惑?

……

这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第一课时。众所周知,单纯求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对学生而言并不是什么难题,只要学生有长方形面积计算和长方体的特征这些基础知识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实践也表明,通过自学,学生练习的正确率极高。如上述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简洁明了,能引领学生很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中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链,除了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外,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及时跟进的提示语

如今,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已然成为一种流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学习遇到障碍、思维无法深入时,提示语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激发、引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顺利越过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

案例:教学“走进圆的世界”

(学生通过自学认识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后)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的?

生(自信地):有。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

生:想。

师: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这就是我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同时,提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在研究的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觉得实在没什么研究了,别急,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记录在老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然后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

张齐华老师教学“走进圆的世界”一课,让小学数学教学掀起了阵阵波澜,他的课堂教学语言已成经典。回首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在学生已经学会画圆并通过自学认识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后,张老师希望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圆心、半径、直径等相关知识,以夯实所学的基础知识。于是张老师不露痕迹地提示学生借助手中的圆片、直尺、圆规等工具,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自主展开研究。同时,为兼顾班级中的后进学生,张老师还不忘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研究提示”。毋庸置疑,如果学生在自行探究遭遇困难时,他们必定会在这温馨的“研究提示”中找到灵感,继续探究下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一角色明确告诉我们: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师应在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打磨课堂教学语言,通过智慧的问题推动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

(责编 蓝 天)

上一篇:“老师,你真正关注学生了吗?” 下一篇:思考,让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