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看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

时间:2022-10-18 10:58:16

从认知角度看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

摘 要:时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范畴和形式,也一直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对象。由于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人们很少直接对时间进行概念化,也很少以时间本身的词汇来谈论时间。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时间的理解需要参照啊其它相关概念来实现。英语中的时间主要通过空间实现概念化,人类认识时间的共性往往是把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把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映射到时间范畴。而隐喻和转喻则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工具,是重要的思维和认知工具。

关键词:时间 空间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1. 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关系

“一种语言没有隐喻和转喻是不可思议的:这两种支配力是人类言语基本结构中所固有的”(Ullmann,1962:91-92)。作为时间概念化不可或缺的认知手段,二者都是从始发概念向目的概念的映射,对于建构相互人类思维及关联范畴组成的复杂网络起着关键作用。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隐喻是在不同认知模型之间进行的映射,而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模型中进行的映射,即在同一认知模型中的一个范畴被用来代替另一个范畴,在同一认知模型中,用一个范畴去激活另一个范畴,以突出后者。按照完型心理学的研究,隐喻与相似原则及顺接原则有关,即人们容易将相同或类似的东西看作是一个单位,以及人们倾向于寻找有规律、变化小的整体。转喻与接近原则及突显原则有关,即人们容易将距离相近的事物看作一个单位,以及人们容易观察到事物的突显特征。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有时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因此,有学者提出将隐喻和转喻看作认知操作的连续体(cline of cognitive operations),Goossens甚至提出了隐转喻(metaphtonymy)这一概念。时间一直以来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对象,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空间和时间是一切物体的存在形式”。时空概念紧密相关,但二者又具有不平衡性,人们对空间概念的认识早于时间,空间概念更容易被人们所感知。Alverson(1994)。对英语、汉语、印地语和Sesotho这4种互不关联的语言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人类的时间经验源于对空间的经验(张建平,丁展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探讨时间概念空间化的隐喻与转喻。

2. 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

当代认知语言学奠基人莱考夫(George Lakeoff)和约翰逊(Mark Johnson)在其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一书中提出,隐喻是人类认知、思维、经历、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很大一部分隐喻来自空间概念。空间方位对时间的理解有着重要影响,人们通常用空间概念隐喻化地理解时间。由于时间具有方向性、不可逆性、持续性、分段性和可测量性等特征,空间具有三维性。相比较而言,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通过时间和空间之间的映射,人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产生了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线性时间,二是循环时间。

2.1 线性时间隐喻

线性时间概念将时间理解为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使时间获得了方向和顺序,这样我们的时间概念结构中才有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概念。根据这一线性模式,时间又可被分为沿横向坐标运动和沿纵向坐标运动。Lakeoff&Johnson(1999:152)提出了“moving time”(时间在动)和“moving observer”(观察者在动)两种模式。

2.1.1 沿横向坐标轴运动 (水平层面)

“时间在动”指将时间的流逝比作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而观察者则是静止的。相对于观察者位置在前面的时间即未来;例如:(1) the coming year; (2)the weeks ahead; (3) The deadline is approaching.相对于观察者位置在后面的时间即过去;例如:(1)The years went by quickly. (2) The gloomy days behind us. 相对于观察者位置固定的时间即现在。例如:(1) at the present; (2) for the time being; 以上例子均蕴含着“时间流逝是空间中物体的运动”(Time passing is motion of an object in space)这一隐喻。

2.1.2 沿纵向坐标轴运动 (垂直层面)

西方人重理性,善于逻辑思维,西方科学的不断开拓和创新思维推动西方文明的发展。在英语中,“The next best thing”正表现了西方人对未来事物的创新求变,探索意识。西方思维方式具有“向前看“的前瞻性、创新性。因此,西方人在时间纵向坐标中取未来为上,过去为下;未知为上,已知为下。

2.2 循环时间隐喻

循环时间的概念与日复一日的太阳升起和降落、白天黑夜依次交替出现有关,人们观察到的这个自然现象似乎是一种循环时间(肖燕)。例如: (1) time and time again; (2) the recurring time; (3) History always repeats itself. 值得注意的是,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中,主要是线喻,且以线喻中的水平层面隐喻为主。

3. 时间空间化的概念转喻

在认识和理解时间概念的过程中,人们也常常用空间来转喻时间。转喻也是以某一个ICM为基础的,人们常用典型的或特别的成员来“以偏概全”地认识和表达整个范畴。另外,我们也可以在ICM的基础上突显某一模型,缺省另一些模型,从而可形成许多不同的用法,这也是一种转喻用法。Taylor (1989:124,139)认为转喻是一种比隐喻更为基本的意义扩展方式,因为我们首先会通过接触或邻近来认识事体时间的关系。Panther & Radden (1999: 1-2)也指出:转喻是一种可能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现象。转喻可被理解为一种概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概念实体“目标体”,在心智上可通过同一个ICM中的另一个概念实体“转隐体”来理解。)语言表征中的时间和空间短语常常是相似甚至等同的,时间借助空间的词汇语义实现了自身的概念化,由于空间是一个比时间更具体的概念,时空概念的转喻常以空间距离与时距的相互转喻来实现。

4. 结语

人类对时间概念的认知主要借助空间概念来实现。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中,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包括线性时间和循环时间两种方式,但以线性时间认知模式为主;时间空间化的概念转喻通常以时间和空间距离的转喻来实现,该认知方式是以线性时间概念来实现的,都借助了时间线性流动的特点与空间概念进行映射来实现语言表征。时间空间化的的隐喻和转喻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经验,基于日常经验之上的概念化并不是杂乱无章的,特定的时空认知模式决定特定的其语言表达的概念隐喻和转喻。

参考文献:

[1]赵文学, 赵桂英. 汉英时间作为空间隐喻的对比研究 [J]. 学术论坛,2007-5. No. 196.

[2]张建理,丁展平.时间隐喻在英汉词汇中的对比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No.178.

[3]肖燕,文旭.时间概念化的转喻实现方式[J]. 外国语,2012-5. No.3.

作者简介:张淑珍(1987-),女,山西运城人,现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研究。

上一篇:《格列佛游记》中的理性批判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图像传播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