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审计立项:做正确的事情

时间:2022-10-18 06:46:11

谈谈审计立项:做正确的事情

兴项就是确立要开展的审计项目。从事内部审计,审计什么往往靠内部审计机构自主选择,立项就是内审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环节。它既决定了内审机构一定时期究竟审什么,做什么工作,也决定了内审机构立足什么基础去开展审计工作。

每年制定内审工作计划,都需要确立一个审计项目计划,明确全年要开展些什么审计项目。这些项目通常是如何确定的呢?一是看领导所需,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内审机构不会去触碰领导不希望触碰的,比较安全;坏处是领导不发话,内审机构常常闲得无事。二是看我们自己的判断,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内审机构可找到“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感觉,坏处是这种感觉不一定合领导的想法,辛苦一年也属枉然。不管属于哪种模式,内审立项的规范性不足。那么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得更规范些呢?从实践摸索看,按供需平衡模式设计审计项目计划是比较合适的。

在审计需求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确定项目“选域”:

一是企业负责人希望审计什么。可以在每年末对企业负责人访谈,了解他们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最好向他们提交一份书面的选项问卷。访谈常常流于随意、粗放或宏观,行诸文字则有沉静的思考过程和谨慎的下笔。选项问卷可以将企业负责人的审计需求具体化。

二是常见的被审计对象希望审计什么,包括专业管理部门和各经营单元。这些单位的审计需求有两个层面:一方面,作为一级管理机构,他们希望获得其内部管理对象的一些真实信息,希望审计部门在这方面能提供一些帮助;另一方面,作为被审计对象,他们对同级管理或经营单元的问题有深刻洞见,希望审计部门把关注点放在他们认为有价值的领域。获取需求的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面谈。

三是监管部门希望审计什么。监管部门熟悉政策,掌握监管导向,掌握被监管企业的综合信息并有独立评价,可以为内部审计提供一些方向。审计立项阶段征询他们的意见,既可使审计重点与监管导向吻合,也可增进与监管部门的联系。获取监管需求最好采用访谈方式,而且需要较高层级的审计人员来完成。

四是企业经营及管理需要审计什么,这是最重要、也最难的立项依据。要避免审计人员辛苦一年却未必在“做正确的事情”的这种结局,审计管理需要狠下功夫。我建议审计部门可建立一个“企业经营及管理活动立项评估分析框架”。该框架应包含以下要素:第一,审计目标。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比较宽泛的,不同职能实现的目标是不同的,不同目标对企业经营及管理活动的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依据审计目标来确立评估分析框架。比如,离任审计,主要目标是对被审计人员的履职评价。风险管理审计,主要目标是评价风险管理状况。这两种审计的目标有差异,立项评估分析的框架也就不相同。第二,评估分析范围或对象。根据审计目标,确立审计应覆盖的范围及对象。第三,评估分析要素。根据审计目标确立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企业经营及管理活动,也就是选择可以切割、解剖经营及管理活动的分类要素。在实践层面,这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风险管理审计,可以选择产品、人员、流程、客户等为评估分析要素。第四,评估分析指标。在每类评估要素下,确立几个评估分析关键指标。比如,客户要素,可以是性质、财务状况、信用等级等指标。第五,评估分析标准。确立按什么标准进行评估分析,包括对象、要素、指标的评估分析标准。评估标准最好是可以量化的。根据立项评估分析框架,最终确定从经营及管理活动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哪些是审计需要优先关注的。

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需求,确定全年审计总需求。在确定总需求方面,我们也可以围绕上述四个维度建立“审计需求评估分析框架”。各单项需求的分析框架――如“企业经营及管理活动立项评估分析框架”――可以纳入这个需求分析框架之内。总体审计需求评估分析框架最好也是可量化的。根据审计需求,估算各项需求及总需求对审计部门资源的总体需要,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方面主要考虑人力资源投入、预算投入要求。质量方面主要考虑各项需求对胜任能力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胜任能力需求也是可标准化的,即划分胜任能力需求量级标准,再以此为基础分别确定审计需求属于哪一能力量级的需求。在审计实践中,审计在这方面的标准化建设是很薄弱的。

审计所需未必就是审计所要审,还要看审计部门是否有供给能力。在审计供给方面,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审计人力资源。二是审计部门的能力与水平。三是审计费用投入。

综合平衡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确定审计的主要选域,即准备审计什么,选择多少及哪些类型的项目。这种平衡,既有数量上的,也有能级上的。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需求从审计目标角度看,是必须纳入审计关注的,却可能受到审计资源限制或审计能力限制,这时就需要考虑外包。

上一篇:新形势下我国会计准则制订的方式与方向思考 下一篇:孜孜不倦,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