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情感 净化灵魂

时间:2022-10-18 04:59:54

体验情感 净化灵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中《总目标》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设计思路再到目标不难看出:语文课程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语文教学应注重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丰富精神世界的德育教育目的。

一、美美的文,浓浓的情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对文和情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文心雕龙・情采》);“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文心雕龙・物色》);“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则见其心。”(《文心雕龙・知音》)从刘勰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任何文章都是作家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而成的产物,是作家心的自然流露、情的自然宣泄。选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的篇目,专家们尽管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文中渗透了浓浓的情,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读者受到情感的熏陶。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仅凭常见的几种体裁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记叙文中,作家对记人文章中笔下的人,对叙事文章中涉及到的人和事,对写景文章中的景和物,无不充满褒贬,无不充满爱憎。议论文中鲜明的观点、用词的毫不含糊、界限分明,无不显示了作者的强烈的正义感,对光明、美好的执着追求,对丑恶、阴暗的无情鞭打。说明文中用词的恰到好处、数字的精确选用、形象化的描绘,无不显示作者对科学知识的深钻细研,无不体现了作者治学的勤奋严谨。其余的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哪一篇不渗透作者的浓浓情感。有的是作者直接表露出来,有的是作者笔下的字里行间或通过笔下的人物表现出来,真可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文美情浓,其情跨越时空,牵涉古往今来,跨越神州海外,为我们师生体验情感提供了广阔的天空。

二、体验情感,角度多多

注重让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感,应立足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从文中体验出来的情感,不代表学生体验到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独自去体验文中浓浓的情。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点拨。

体会恰到好处的词语。汉语言具有表义的丰富多样性,同一个意思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文章的作者经过深思熟滤的选词来表义,显示了其特定的情感。

语文学科的美育,一般情况下是凭借情感性语言进行的。这一类语言不只包括形象描述语言,而且也包括议论抒情语言。“寡情即无鉴赏力”,激感便是美育的主要中介。

总之,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贯穿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也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得以体现。语文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尽的责任,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在课堂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审美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

上一篇:如何刻画人物肖像 下一篇: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