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问题蕉苗”背后折射监管缺位

时间:2022-10-18 04:22:08

广东“问题蕉苗”背后折射监管缺位

日前,作为“粤抗优1号”蕉苗研发团队中的一员、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厚彬看完“问题蕉苗”报道后,内心颇为不安。陈厚彬说,“粤抗优1号”还仅是高校里的科研试验品,根本不宜贸然扩大种植。

陈厚彬强调,他们的蕉苗除了在试验地及与科研院所合作试验表证之外,从未向蕉农销售或提供“粤抗优1号”蕉苗给蕉农种植。

陈厚彬介绍,“粤抗优1号”在各方面要求优越条件,包括温暖生长条件、肥水管理水平、温暖的花芽分化条件等。因为近年来反常气候条件越来越多,而其生育期长、对低温敏感(尤其成花期),可导致生长发育以及产量不稳定风险。

“我们请陈彪先生协助品种筛选示范试验时已明确说明,我们提供的种质材料都是钴-60辐射诱变育种材料(有一种质材料清单),其效果必须经过表证试验。”陈厚彬说,在其后几年间,陈彪在做推广之前是否在各地进行了优株筛选或表证试验,以及近年关于种植区域范围、出现的维权事件等等事情,我们并不知晓。

调查发现,对于这个让蕉农损手烂脚的“抗优苗”,之前的声誉竟然还是不错的。鉴定专家结合考察珠海、番禺等地的香蕉试验示范基地情况,充分肯定了该技术成果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建议课题组加强该品系配套技术研究、扩大中试。专家们认为,“粤抗优1号”香蕉新品种最大优点是高的枯萎病抗性。

可惜后来因课题组主要人员担负工作的变动,这样一个科技产品,其后续改良工作长期停滞不前。

“粤抗优1号”究竟是未成熟科研成果,还是国内先进水平的蕉苗?有关专家学者,没一人肯正面回应。

而陈厚彬则认为,即使经过筛选的后代在试种时表现良好,也不宜贸然扩大种植。一是因为前面提到的抗逆性风险,二是品种特性和配套种植技术被农民认识及掌握必须要有一个过程。

问题蕉苗坑蕉农事件后来又有了新进展,不仅广东海洋大学主动出来撇清与问题蕉苗的关系,连当年参与研发的华农教授也主动站出来说,“抗优苗”还仅是“实验室蕉苗”,不知为何有人贸然把还未成熟的科研成果卖给蕉农。

“问题蕉苗”的出现,社会各界反响很大,不少人质疑:通过省级成果鉴定的“粤抗优1号”香蕉新品缘何变成坑农的“问题种苗”?搞学术科研的大学教授缘何成为市场逐利之徒?谁来监督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推广以及关系利益错综复杂的高校“影子公司”?

高校“影子公司”谁监管

近年蕉价高企,种植扩大,越来越多高校农学教授加入到香蕉苗产业利益链条中。

“湛江海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开大规模推广问题种苗,一两年间给华南三省蕉农造成巨大损失,背后是各相关部门近年来对高校科研机构、高校“影子公司”监管的缺失。

陈彪作为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利用广东海洋大学的科研、关系、信誉等资源公开推广问题蕉苗,经商牟利,折射出当前高校学术研究和科研机构的过度功利性。

近几年,香蕉价格高企,香蕉种植在广西、湛江、海南的规模不断扩大,缺香蕉种苗也成为一种常态。广东省内巨大的市场利益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农学教授加入到香蕉苗产业利益链条中。

据有关方面透露,华农培育香蕉新品“粤抗优1号”并没有让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陈彪进行市场销售推广,陈彪却利用与华农大合作中得到的试验品种,在种性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匆忙推向市场,在短短几年间就让一个省级科研成果摇身一变成为令蕉农们欲哭无泪的“问题种苗”。

陈厚彬认为,国内商家在没有明确新品种种性是否稳定的情况下就推向市场,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

在这次问题蕉苗事件中,人们看到近年来农产品一系列安全问题的诱因,一方面是在国内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的努力下,包括基因农产品在内的大量农业新品种诞生,另一方面是一些尚未成熟的品种在商家包装下匆忙推向市场,从而实现利益利润的最大化。

有专家指出,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任何一个新的农作物品种在新的栽培地区大量种植之前都必须经过引种、试种、观察、总结分析论证这个科学的过程,否则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会缺乏思想准备,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手段,最终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

上一篇:对财政支农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下一篇:中国将实施种子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现代种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