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之利弊

时间:2022-10-18 03:57:23

儒家思想之利弊

据2009年《参考消息》报道:“到今年10月止,全世界共在8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41所孔子课堂,总数已经突破了500家。”尊崇儒家传统的国家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首先是日本,接着是韩国、新加坡,现在中国和越南也在提倡。于是有人认为,儒家文明最终会战胜其他文明,成为人类发展的“指路明星”。

儒家文明的成就不容否定。稳固屹立了两千多年。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古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诸多大国崛起又复毁灭,更有数百个帝国无声无息地诞生和灭亡。由此可知,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是功不可灭的。

但不应忘记,儒家思想有优点也有弊端。构筑在儒家体系的国家制度压制任何改革,妨碍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阻止新鲜思想渗入中国的土壤,因此,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停滞不前,社会政治思想衰落,经济驻足不前。到了19世纪,中国成了西方列强的囊中猎物,沦为了半殖民地。到了20世纪30年代,几乎被日本帝国主义灭亡。

什么是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大师,因此,孔孟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他主张“礼治”(用礼制管理国家)和“正名”(纠正新旧事物不正当的名称),反对“犯上作乱”(触犯上司,起来造反)。在社会伦理上,他提倡忠孝仁爱,要求人们做循规蹈矩的顺民。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他主张“行仁政”,“保民而王”,反对诸侯的武装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张,还提出了民应该有“恒产”(固定的产业)的主张。

儒家思想的优点在哪里呢?儒家呼吁人们遵守道德伦理规范:尊敬祖先,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兄友弟恭,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夫妇有别。这些确实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它对促进我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人民安定是起过一定作用的。即便是现在,它仍然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强大向心力、丈量社会文明的精准标尺。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孟子说:“仁者爱人。”爱人,就要讲“仁术”,所谓“仁术”,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同情心”。有了这种“同情心”,就不会去做那些损害别人的事,就不会去伤害那些无辜的人;有了这种“同情心”,就会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统治者有了这种“同情心”,就会施行“仁政”,就会使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这就是儒家为天下谋划的策略,这也是使屹立于世界达两千年的原因之一。

儒家思想的另一个重要之点是“义”。孟子主张:当“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时,要坚定地“舍生而取义”,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为了大义,不应该用卑劣的手段去躲避祸患。这种主张,无疑是正确的,因而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代英雄以至现代革命烈士的一个准则。我国古代的英雄和现代的革命烈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为了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出生入死,甚至流血牺牲,正是“舍生取义”精神的体现。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可贵,应该发扬。

儒家思想还有一个重要之点是“礼”。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也。”因此,为人应该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伦语・颜渊》)。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一切言语行动,都要舍乎“礼”。有一次,孔子和学生子路、曾、冉求、公西华在一起谈志向,子路性子急,轻率地进行了回答。孔子当时虽没有批评他,但给了他略带批评意味的一笑。曾问孔子为什么笑子路,孔子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先进》)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于礼是多么重视。礼是道德行为规范。在各个历史时期有各个历史时期的道德行为规范,它对促进当时社会的安定和谐是有一定作用的。我们社会主义也有道德行为规范,那就是“八荣八耻”。我们也应该如孔子所说的那样,一切言行都要遵守“八荣八耻”这个社会主义的“礼”,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安定和谐,使我国的人民永远幸福团结。

儒家思想的弊端在哪里呢?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伦语・颜渊》)这就是“为政”的道理。意思是说,在上位执政的人,要使君、臣、父、子各尽其道;在下位的人,不要犯上作乱,如果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社会就会混乱,那就“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根据孔子的这些说法,一些腐儒便杜撰出了一套“君权神授”的谬论,说什么皇帝是上帝派下来统治人民的,是天的儿子,天下的土地都是天子的土地,天下的臣民都是天子的臣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就是不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不亡就是不孝”。于是皇帝就把天下看成是自己的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这就是君主专制的特征。在这种君主专制制度统治下,臣民没有半点自由。为臣子的只知道尽人臣的“忠”,守君臣的“义”,否则就被视为判逆,就得人人而诛之,因此也就不会想到和不敢想到国家制度的改革。这就是中国停滞不前,长期处在封建社会的原因之一。

孟子说: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人是劳心的,一种人是劳力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也”(《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说:有的是劳心的统治者,有的是劳力的劳动人民,劳心的统治者统治劳动人民,劳力的劳动人民被统治者所统治,被统治的劳动人民奉养统治者,统治者受被统治的劳动人民奉养,这是天下普遍通行的原则和道理。这里把封建统治者残酷统治劳动人民,劳动人民恭敬地奉养统治者,统治者坐享劳动果实,说成是应该的、合理的,这就为统治阶级提供了剥削人民的理论依据。“剥削有理,受剥削活该”这一歪理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使广大劳动人民只有老老实实地劳动,服服帖帖地受剥削。孔子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伦语・颜渊》)“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就从心理上征服了广大劳动人民,使他们都认为自己受压迫受剥削都是命里注定的。在封建时代,中国80%的人是农民,80%的农民是田无、土无角,全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活。租种地主一亩土地,无论丰收歉收都要交租谷2.5担,甚至3担。农民为了维持生计,只好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丰收年成还可以勉强度日,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得到处讨饭卖儿卖女甚至过日。正如孟子所说:在那样的社会里,人民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怎么还会想到创造发明促进社会发展呢?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伦语・泰伯》)意思是说,对于人民只有要他们去做,不可以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也就是说,对于人民只能他们当牛马一样去使唤,不能让他们懂得道理,否则他们就会起来反抗。这就为封建统治者制定愚民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封建社会里,人民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哪里还有钱去读书?90%以上的农民是文盲,所以统治者就可以任意去愚弄摆布农民,让农民成为他们忠实的奴仆。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让封建文人聚集在他们的麾下,实行了“开科取士”,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考试的科目是写八股文。人们要想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就要长期埋头写八股文,以考取秀才、举人乃至进士状元。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晋升,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这样就给社会造成了许许多多的范进、孔乙己式的人物,这样的人,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又有什么作用呢?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弊端很多,它曾使旧中国陷入了最严厉的专制独裁,经济落后,社会腐朽,因此,中国社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儒家思想展开了全面的批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号召彻底甩掉陈旧的意识形态包袱,呼吁将民众从压抑的儒家思想和社会规范中解放出来。

儒家思想如今重获尊敬,是因为它的某些主张、传统对社会很有助益。如新加坡就主张建立“儒家资本主义”,还有的人建议将儒家思想作为21世纪人类生活的根基。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中国不会也不能重返儒家旧路,而是迈上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之路,朝着“小康”的初级目标前进。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是继承了儒家思想的某些主张和传统,如:忠、孝、仁、爱。但邓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的初级目标所定义的“小康”,与儒家所理解的三皇五帝时代的“小康”完全不同。

上一篇:构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美国华文教育与汉语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