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时间:2022-10-18 01:11:05

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使学生深刻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 教学学生

1、在生活情境中组织数学教学

在学习之前.先向儿童呈现一个真实的或具有现实性的生活情境,当儿童发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数学学习任务就是一个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时.尤其还可能是一个他们常常在思考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就会投入更大的更积极的情绪状态去主动探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假设论证、操作实验等活动,获得问题解决。并在进一步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获得一般性的结论。只有这样,儿童才有可能去有效地发现普通的数学规则和特殊情境之间的联系。例如,对于“圆的初步认识”,在通常的教学组织中,一般都是先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都见到哪些物体含有圆形的,然后就让学生按教材给出的规则、方法和顺序去尝试用圆规画圆。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是圆形的?这些在学习中很难体验并获得理解的。假如我们呈现这样一个情景:同学们正在做一个游戏,有一面小红旗插在地上、然后有一排小朋友排列在红旗的正前方,等老师发出口令后,大家都奔上前去夺这面红旗,以夺到者为胜。学生就会立刻提出异议,这样的游戏方法不公平,理由是每一个人到达红旗的距离不相等。那么,怎样解决最合理呢?思考、讨论,尝试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就很容易使学生能体悟到圆的基本特性。对教师来说,将知识合理的组织并运用恰当的生活情景转化为符合儿童生活经验的且需要儿童去探究的生活性课题。

2、让学生在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原型。如果我们能把数学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研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真正联系;认识到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就能更清楚的认识到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并把我在超市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学生。“鲜橙汁”、“桑葚汁”、“胡萝卜汁”三种饮料的果汁度分别是30%、50%、67%,以“你认为什么饮料果汁含量最高?怎样才能看出来?你认为喝哪一种饮料好?”为题,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比较,学生不仅认识到果汁度就是果汁量占饮料总量的百分比,而且还经历了百分数的产生到应用的全过程。通过这些生活中到处可见的实例,使学生不仅体验到百分数的应用价值,而且体现了学生们在生活中不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实生活中的有些现象,表面上看起来与数学知识无关.但只要认真仔细地分析,将许多素材进行取舍,也可能成为数学问题。例如,汽车、电梯、钟表这些物体.看起来它们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却不难发现它们与数学中“平移“旋转”有关。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由于参加了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一些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方法。教师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将课内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变流,把自己实践调查的内容以数学应用为名写下记录。这样.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完平面几何的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建筑物数学问题”的实践调查。(1)、分组分别对本校教室的门窗、走廊等,从其形状、大小、高度、建筑材料、占地面积等方面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资料。(2)、小组进行观察整理、分析、调查材料,讨论交流、提出探索并解决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门或窗的形状为什么是长方形?教室的门、窗的面积多大比较合适?为什么?教室的面积多大比较台适? (3)、全班听取各组汇报后,共同讨论交流,解决各组未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提出:根据这项实践调查活动,让人人都动手写一篇数学小论文。

总之,数学要与生活相结合,让数学服务生活。这样,学生就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程转变成有趣的数学课。学生也乐于学习,运用数学于生活中,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话中的重要性。

上一篇: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学生价值取向引导研究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思维方式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