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教学成为课改趋势

时间:2022-10-18 12:52:20

走班制教学成为课改趋势

2月20日,山东省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出台的《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在分层教育方面,山东省今后将全面实施中小学“选课走班制度”,赋予不同学习水平、各有所长的学生更多自主选课权。当月27日,教育部在北京市十一学校,召开新春新闻会。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说:“教育部第一次把会现场搬到一所中学,专门为了推荐一所中学的改革经验。这在我们的历史中是没有过的。这些都是源于这所学校正在进行的一场看似悄然无声,实际上却是惊天动地的一场大的变革。”而北京市十一学校正是没有行政班和班主任的“走班制”学校典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指出,推进“走班制”已提上了教改的议事日程。

学生如何走班选课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学生们不再按传统做法分班,而是“选课走班”。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变一班一张课表为一个学生一张课表,课表由学生自选的各门课程组成。

选课走班是怎么回事?就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类型。学生人手一本《学生课程手册》,手册介绍了学校全部课程的设置目的及要求,比如初中语文为必修课,如果有余力想进一步提高,可以选修名篇欣赏、演讲与口才、议论文写作、古典诗词欣赏等课程。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就细分为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汽车技术、影视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19个模块。“我们开设了学科竞赛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每个年级都成立自主研修学院,有些学科不需要学习的学生可以在此相互切磋。”学校课程研究院院长秦建云说。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学校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在好多课堂上,相当一批学生已经不需要学习了,必须把这部分学生解放出来。还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学生听不懂。开发适合不同类型学生需求课程的分层分类教学,正好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从目前来看,除了北京市十一学校,我国高中的“走班制”尝试主要集中在选修课方面,还有的高中则在必修课方面进行分层教学探索。具体来说,学校推出几十门选修课,供学生选修,选修课程通过可以获得一定学分,作为学生综合评价所用;另外,在必修课方面,则推出A、B、C等不同课程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与以前学校按学生的成绩分班不同,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今年2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先拿英语试水,在高一年级实行英语“走班制”教学,该校校长申屠永庆说:“英语实行‘走班制’,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法,这是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其实,早在课改开始之时,浙大附中教科室副主任王保全就已着手研究走班。全年级12个行政班,英语分为三层教学班,包括2个A班,8个B班和2个C班。A班,着重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能力;B班,着重学生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加大思维力训练;C班,着重学生的基础强化。那么,对学生的分层依据是什么?除上学期的期中与期末成绩外,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建议,同样关键。“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并不一定出众,但英语素养很高,表达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强,更适合在A班。”申屠永庆说。9月,物理与地理两科也将进行分层走班。因为,这两科的学生差异大。如果条件允许,数学也将进行走班。每学期结束,进行一次调整,有小部分学生可以升或降。流动的依据,同样,除了一学期的成绩,还有任课教师的评价。不再唯分数论,意味着,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将发生改变。“现在,得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发言、小组合作,还有完成作业等情况。这些,都是在考察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力和毅力。”王保全说。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也在新学期扩大必修课走班动作:所有科目都分层走动。12个行政班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类,由学生自主选择。之后,再进行各有不同侧重的走班。比如,人文类学生的物化生科目不分层,政史地分。科学类的学生,则反之。语数外三科,所有的学生均分层。

目前,人文类共有4个班,分A、B两个层次(B班学生的基础相对扎实)。科学类共有8个班,分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基础,逐级递增)。同时,配之相应的选修课。比如,人文学部侧重与历史、地理有关的课程,科学学部侧重与化学、物理有关的课程。成绩,是杭师大分层的主要依据。这由三部分构成,期中、期末考试各占40%,省考试院统测占20%。期中过后,将进行一次微调。再流动的依据,仍以成绩为主。

走班后怎么管理

2008年秋季,浙江省高中开始实行新课改,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生的课程由以前的必修课改成了“必修+选修”的模式。学生在上必修课时,按照原来传统班级的模式,在自己教室上课,而选修课,则根据自己的选择去选修课教室上课。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从学习规律上来讲,这样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但“无班级管理”是组织管理方式上的改革,就要考虑学校的师资、班额等种种因素。

在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咨询师王海勇看来,“无班级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以什么样的速度推行,在多广的空间继续,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他认为,在没有班级的情况下,学生们能否做到自治,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有集体归属感,这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据了解,美国实行“无班级管理模式”的高中,基本上都辅有发达的学生自主测评系统,也都设置有负责学生指导和生涯教育的学生指导中心,并安排有全职辅导老师,但我国高中类似的专业服务还很缺乏。“只有把这些配套‘设施’做好了,才能让‘无班级管理’遍地开花。”王海勇表示。

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行政班仍保留,每班都有班主任。自习课管理、大型活动组织,由班主任操办。同时,搭配成长导师。每位学科的教师都担任导师,负责10名学生。上周五,学生们刚完成导师选择。导师的角色,更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学业与心理成长。今后,将由他们牵头各自的小型家长会。家长想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既可以给导师或班主任打电话,还可以登录新建的管理平台。每天,各科老师都会更新学生的情况,包括出勤、作业和状态等。今后,班主任是否会消失,渐渐被导师取代?“这肯定是趋势。虽然,这样会没有班级的归属感,但同时,给学生更大的平台,去更好地自我认知,增强社会化的能力。”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任学宝表示。

而当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还在保留行政班和班主任的向前过渡时,北京市十一学校已经取消了行政班,对相关管理职责进行了大调整。为了及时听到师生的心声,做出正确决策,自2007年开始,北京市十一学校减少管理层级,年级学部成为骨干部门,集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管理于一身,副校级干部兼任年级学部主任。中层部门由管理部门变为职能部门,与初中年级学部、高一学部、高二学部、高三学部、国际学部协商工作。学校用了近3年时间,把原有的十几个中层部门压缩到4个,即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工会。教职工的聘任由各年级学部、各部门双向选择,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在每一个学科和每一位教师。

学部下面分若干项目组,高二年级学部主任王春易说:“我们学部就分为自习、课程管理、咨询师、诊断与评价等项目组及学生管理学院,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咨询师、导师。”没有了传统的行政班,学校里少了些行政的硬力量,多了些平等的氛围。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班主任不复存在,代之的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导师和咨询师。

学校对于学生侧重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占对学生评价比的50%。高中历史教师李亮说,应对高考只是教师和学生的短期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未来,要学会学习,要有更高的理想,这是师生的长期目标。李希贵说,学校领导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师生培养良好的感情,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当大家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时,变革之路上的坎坷才会被认为是暂时的代价。

试点推广的探索之路

2005年秋季开学,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老师们发现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则“吃不了”。面对此种情况,经过研究,校长唐一飞决定实行走班制。即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全面实行走班制教学:学生参加每天6节课的常规教学外,根据自身兴趣和学习需要,到学校开设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计算机等教学班,继续上课。这让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重新组成新的教学班上课。唐一飞说,走班制教学相当于大学生选修专业。学生觉得自己在某一科有“跛腿”现象,或者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希望进一步提高,都可以自愿报名选择走读班。当时,虽然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但专家多持肯定态度。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叶显发教授认为,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快、慢班,而是按学生能力分层教学,体现了“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自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提出深化课改,加上首批开展试点的4所高中(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青田中学和义乌中学),目前在浙江省教育厅备案开展走班的高中已有11所。除了这些省教育厅试点推广的学校,浙大附中也在新学期尝试:在英语课中进行分层走班。“初中进入高中后,是一个转变。不少学生,会发生变化。单纯以中考成绩分层,并不科学。先给他们一个学期的适应,同时,老师需要一个学期的考察。”浙大附中校长申屠永庆说。

“为走而走,形式上的走班,一定会失败。”申屠永庆坦言。在他看来,并非所有的科目,都适合走班。走班,有一定的前提。出现问题,并非走班不对。而是没有处理好综合素养与高考的关系。走班,要打破不唯分数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走班,同样关注高考,提升高考水平。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得平衡,是一道最难解的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十一学校的模式能否进一步被推广或者是“复制”,关键在于建立“评价机制”。推广“选课走班制”,就必须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这包括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落实学校的办学自,给予学校自主设置课程、开展教育教学的空间;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建立以高校自主招生为基础的多元评价体系。只有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把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让学校摆脱千校一面,让学生个性、兴趣得到充分发展。

上一篇:以色列第四天:与“圣经酒”的完美相遇 下一篇: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