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中年级的识字教学

时间:2022-10-18 12:24:54

谈小学中年级的识字教学

在低年级,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进入三年级以后,教学重点就是理解词句和阅读感悟了。其实,第二学段(3~4年级)识字与写字仍很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就指出:要求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仍不能退出中年级课堂。

如何抓好小学中年级的识字教学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多元识字,激起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呢?

1. 演示汉字演变过程。“有趣的汉字”讲的是汉字的演变过程,它告诉小学生汉字的“家”由甲骨文到金文,再由金文到小篆、到楷书的演变过程,这个“家”字的出现还引出了一个小故事。学生不但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而且知道了一些历史知识,他们对这些都非常感兴趣。学生还自己收集了“日、月、山、鸟”等几个汉字从甲古文到楷书的大致演变过程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展示出来。

2. 游戏带动识字。游戏不但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中年级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不过,在中年级,学生玩的游戏难度要加大。如给汉字加偏旁。“主”可以加上哪些偏旁,变成什么字?学生就可以想出常见的“住、注、柱”,然后进一步探讨、启发,“驻、拄、蛀”就想出来了。

3. 开展识字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如开展“火眼金睛”活动,把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如“棉、绵,折、拆”等写出来,让学生去辨认,认得多、错得少的学生就是“火眼金睛”。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如“秋”字,出示:“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字谜竞猜,帮助学生识字,记住字形。

二、 辨析字义,寻找方法

一个汉字往往有多种字义,单独的一个汉字有时很难确定其该为哪种意思,而且读音也有好几种。因此,必须置汉字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切知道它的读音、意思。

1. 联系上下文辨析。当遇到多音字时,这个字到底该读哪个音呢?这时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上下文去辨析。多音字处在语言环境中,它们往往跟词语一起出现,可以根据词语来读,如“闷热”,这里的“闷”就是第一声;“苦闷”,这里的“闷”就是第四声。也有的字不是和词语一起出现的,就要读懂课文大意,再联系上下文去分辨该字的音义。

2. 使用工具书辨析。到了中年级,学生的工具书不但有字典,还有词典,当学生把握不准一个字的发音或者意思时,可以到字典、词典中找答案。如教学“炊烟”一词时,学生提问为什么不用“吹”,我让学生自己查词典搞清楚两者的区别。

3. 课外读物助辨析。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大量阅读了。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巩固识字,而且对字、词的理解能力也会大大加强,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语言材料,辨析字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三、 变化方式,记忆字形

中国的汉字虽然结构复杂,形式多样,但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汉字特征,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记忆:

1. 部首记忆法。有许多汉字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者换另一个部首就能变成新的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字进行分类,让学生说一说某一个字是怎样由另一个字加、减、换部首得到的,这可充分发挥学生头脑中的迁移、联想功能,学生参与其中,记忆更为深刻。

2. 组合记忆法。可以把一个较繁的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来记忆。如“赢”字可拆为“亡”“口”“月”“贝”“凡”,“腐”字可拆为“广”“付”“肉”等。这类字猛一看,笔画繁多,但拆开来看,都是一些简单的独体字,而且从这些简单的独体字中可以揣摩出合体字的读音、字义。

3. 对比记忆法。这是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相近或字音相同、相近来归类、对比进而记忆的一种方法。例如“跑”“抱”“袍”“炮”这四个字,字形、字音相近,容易混淆,若归类、比较后,可编成顺口溜加以区分。如“有足就是跑,有手就是抱,有衣就是袍,有火就是炮”。

学生识字很快,但忘得也快,因此学过的生字教师还要及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巩固,防止遗忘。很多教师认为对中年级学生的识字与写字的指导,已经不是教学的重点了。可我认为,“识字与写字”仍然是中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教师不但要继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要培养他们识字的良好习惯,还要引导他们把字写规范、美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城校区】

上一篇: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浓度监控装置的设计 下一篇:浅谈法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