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分析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及发展

时间:2022-10-17 11:25:06

【前言】制度经济学分析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及发展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制度的供给和变迁都是个体对参加约束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之间的权衡,也就是诺思所说的制度变迁基本假定,据此他认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个体期望获得潜在利润,这种潜在利润就是外部利润,是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利润。当个体发现他从新制度中所获得的收益将...

制度经济学分析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及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074-01

摘 要 本文针对多变贸易体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多变贸易体制 形成及发展

一、需求诱致型制度供给

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是指面对潜在收益的微观主体(个体或群体)作为初级行动集团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制度创新,并引发次级行动集团跟随,在两个行动集团的共同推动下最终形成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制度变迁。它意味着该制度创新是微观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活动,是自愿安排而非强制安排。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是指由权力中心强制完成,遵循自上而下原则的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特征。

制度的供给和变迁都是个体对参加约束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之间的权衡,也就是诺思所说的制度变迁基本假定,据此他认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个体期望获得潜在利润,这种潜在利润就是外部利润,是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利润。当个体发现他从新制度中所获得的收益将大于改变制度所将获得的成本时,他会致力于改变已有的制度。而当改变制度的个体的谈判力量足够大时,制度则会发生变迁。

经济全球化始于对世界市场潜在利润的追求,其出现是一种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当然,对潜在利润的追求只构成了对全球化这种制度创新的需求方面,一种制度安排要成为现实还有待于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本身有很大的稳定性抑或说是惰性,没有足够的压力或刺激,人们不会考虑改变它而技术却是在不断进步的。

从关税贸易总协定建立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立,从乌拉圭回合谈判产生的矛盾一直持续到多哈回合谈判仍没有得到解决,这都说明整个WTO体制是个缓慢的诱致型制度变迁的过程,各国政府对利益的追求构成了对全球化制度创新的需求方面。乌拉圭回合结束时,发展中国家对自然人流动问题表示不满,随着多哈谈判的展开,该问题再次成为关键性问题,这反映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该问题的态度存在极大差异。发达国家的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改善各方在自然人移动上的承诺,并将这些承诺落实。发展中国家关注的是进一步提高与商业存在脱钩的自然人移动的承诺水平,简化自然人流动的程序,取消壁垒。自然人流动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在多哈回合中可以收获利益的主要领域,因此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但由于谈判力量的悬殊,此次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而对于制度体系相对的完善的欧盟而言,它的形成过程既体现了需求制度性制度变迁,又呈现了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在欧盟形成的早期,个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建立欧盟,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即是需求制度变迁。然而随着欧盟的不断扩张,一些经济体为了加入欧盟,而接受了一些无法到达的制度规定,如评级规定。这便是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的反面案例。如近期的希腊债务危机,希腊为了符合评级规定,与高盛签订协议,改变其财政赤字,使其符合欧盟规定,顺利加入欧盟。但这却带来了无穷的隐忧,不但拖垮了欧盟的经济,还将导致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从制度的供给和变迁都是个体对参加约束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之间权衡,即诺思的制度变迁基本假定。成员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和其他排外经济集团发展带来的竞争加强,都构成了制度变迁的外部性。正是两者构成了世界经济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潜在的“ 外部利润”增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开始认真研究怎样趋利避害,使期望的外部利润内部化。

二、多边贸易体制应注意的制度环节及其经贸措施

1.降低由交易成本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减效应

交易费用具体说来,包括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谈判费用、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等。要降低由交易成本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减效应可以从降低交易成本入手。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降低信息成本

各国之间加强透明度,认真遵守执行WTO基本原则(贸易无歧视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贸易可预见性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

(2)降低对策成本

反倾销、反补贴作为针对他国出口的对策措施,它的实施会给被执行国带来对策成本,要降低针对本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

2.建立相关制度安排,防止搭便车效应

强制性制度变迁是为弥补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不足而出现的。制度是一种公共品,“搭便车”的问题在所难免,如果新制度安排仅靠诱致性创新的话,那么一个社会的制度安排就会满足不了需求,因此需要国家干预以补救制度安排供给的不足。WTO的一系列规则和协议都是各国政府出面制定和签订的,政府在其中起了主要的作用。各国政府通过政策的强制性来影响市场,促使制度变迁的发生。

针对制度安排的不确定性,面对经济形势变化要随时调整政策以适应最新的局势变化。如针对公共健康危机WTO修订TRIPS协定第31条就显示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重要性。相信随着人们自身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一系列新的修订案还会不断提出,WTO体制也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彼得・罗布森.戴炳然译.国际一体化经济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青木昌彦.周黎安译.比较制度分析.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3]吕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和中国的对策.HTTP:// .CN国研网.

[4]张亦工.交易费用、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透视.东岳论丛.2005(5).

上一篇: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下一篇:贸易保护浪潮中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