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小学生合唱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17 10:10:31

浅谈民族地区小学生合唱的教学方法

【摘要】合唱是世界上声乐表现中最常见,最普及的一种艺术形式, 各按自己一组的曲调同时演唱同一歌曲。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 优美和谐动听的合唱引导小学生思维进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良好心理情感的健康满足,受到正能量高尚美的熏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操和音乐文化素质。

【关键词】合唱 训练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81-01

一、培养学生对合唱音乐的兴趣

(一)合唱教室

用学校一间教室专门作为音乐教室,或称合唱教室,用世界著名合唱团的简介图片, 走向世界级的歌唱家范竞马、阳光、廖昌永的照片美化环境,给学生充满音乐环境美感, 有适合学生合唱时使用的台阶 “合唱台”,音乐教室周围附近应有鲜花、释放氧气好的竹林或者银杏树,绿色植物等。优美的音乐环境是会深深地吸引小学生观看充满音乐的图片,阅读歌唱家范竞马、阳光、廖昌永的故事,并到音乐台上去唱歌。

(二)观看网络视频,音乐会录像和聆听音乐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 国内外合唱团的网络视频, 音乐会录像,光盘是很好的音乐资料。

让学生观看国内外专业童声合唱团的录像、光盘或对录音进行欣赏学习等,学生聆听美声专家的演唱,感受声音的高位置状态,感受“竖”的声音,感受歌唱声音在咽管中运动的气息“音柱”,感受声音在咽管道里的歌唱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知与欣赏水平。

二、培养学生良好歌唱习惯

对学生良好歌唱行为习惯的培养,音乐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按照学生常规进入教室,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范唱讲解,仔细地观看老师歌唱时的口型和面部状态。歌唱良好习惯的培养首先是坐姿;要求身体坐正,脚放平整,抬头平视讲台。站立时抬头挺胸眼要平视前方指挥。整体状态是精神饱满,表情自然;注意力集中,注意倾听习惯、呼吸习惯、合唱中只有整体团队 “在唱自己声部的歌唱, 同时要能够聆听到另外一个声部也在歌唱”等。严格要求学生会产生教学好效果也就是声部的和谐与声音的融合。

三、合唱教学

合唱音乐教学是一种声乐教学集体大课方式,它能把每个学生的个性声音统一到共性声音之中去。学生们在演唱多声部合唱,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声部演唱任务,还又要与其他声部合作完成协调,这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平衡感、音色感、协调感方面的综合音乐素养起重要作用。音乐课的合唱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教学实践中,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强的与一般的均同等耐心指导。小学生童声合唱是在许多学生在变声期前, 少数学生正在开始变声, 因此,特别注意正确地使用嗓音、保护嗓子。

四、合唱的基础训练

(一)合唱的歌唱气息基础训练

歌唱气息状态训练理解“气息是歌唱的发动机。”没有气息就没有歌唱,歌唱必须有气息的支撑。童声合唱的教学中,从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特征出发,把吸气和呼气动作分解开来,从生活的呼吸习惯进行指导。用“像闻花香”做深呼吸练习;用自然放松的生活呼吸半打哈欠的状态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呼气动作进行单项训练。训练采用 “打嘟噜”,口鼻同时吸气,吸到两肺叶的底部,感觉是腰部向外扩张;然后小腹略稳住,然后均匀地吐气,吐气出来时双唇不停的始终均匀 “打嘟噜”,感觉气息的支点在横隔膜,声音集中、明亮、有共鸣,再配合歌唱的呼吸三种训练, 歌唱呼吸的发声训练, 歌唱呼吸的练声曲等,形成气息要深的,位置要高,声音要竖的歌唱气息基础。

(二)歌唱声音咽管通道训练

培养学生用“高位弱声”的发声状态, 产生明亮、集中、轻细的整齐,统一声音质量。在合唱初级阶段教学就采用声音进入后鼻孔通道 “高位弱声”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歌唱习惯。教师示范,让学生领会:1.歌唱声音气息是波动。 把声音“唱到额头上去”感觉声音气息在流动,感觉声音气息是波浪式的“高位置声音连绵”。2.歌唱声音气息像是颗粒性跳动。当腹肌运动时又产生 “有弹性、有力、短促跳跃。”感觉歌唱声音气息跳动。

(三)音准节奏训练

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合唱声音艺术基础。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对长音,三度音,四度音,五度音和声音的转换练习,每堂课应该让学生练习几分钟,让他们唱准全音和半音,大调式音阶的概念逐渐地加强。有听辨和模唱后。两声部或多声部合唱练习,学生演唱时做到能监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做到高、低声部和谐统一的音准。

(四)分声部练习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合唱作品的训练要分开声部来进行。第一步,先进行低声部的训练;第二步是进行高声部的训练;第三步是合唱作品的训练;第四步,排练,排练过程是指挥、伴奏、学生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全程,核心是舞台正中央的“指挥”,伴奏和学生的行动都要随“指挥”的手势来进行。

作者简介:

王涂伟(1987-),男,汉族,四川乐山人,本科,乐山市马边县高卓营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火车头文化”牵引下的“卓朗”教育 下一篇:分析路桥建设工程中造价管理的作用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