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时间:2022-10-05 12:44:15

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摘要】本文对目前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且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计算机基础(二)》教学改革方法为例,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安排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措施的分析。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基础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2013年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1+X’分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为:2013XY0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0-01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提升,促使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在大学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成为其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国大学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

一、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

目前,高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部分院校还停留在黑板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只会造成学生们理论性和机械性记忆。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容易遗忘,也很难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由于计算机软件版本的不断更新,新的操作方法和软件不断涌现,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缺乏改进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可能还会让学生们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无法应对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

(二)教学内容落后

在高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软件的更新替换速度越来越快,而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和大纲多年未更新,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目前大多数高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多以Windows/office的教学为主,部分学校在此基础上开设了Visualbasic,C++等程序和语言,不过这些程序都比较陈旧,也多年未更新,脱离了社会对计算机水平的要求范围,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应对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本文主要针对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中《计算机基础(二)》的教学改革进行相应的研究。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安排及考核方式等内容。

(一)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基础(二)》课程主要针对于我院4个系开设,分别为经管系、会计系、旅管系、文新系。该门课程原统一以Visual?鄄foxpro程序设计为主,但根据各系各专业发展需求、社会需求及计算机考级需求,计算机公共课教研室将《计算机基础二》的教学针对不同系开设不同课程。针对会计系开设以access为主的课程,主要体现学生应用数据库的能力,为今后学生参加工作使用各类信息系统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的考试。针对经管系、旅管系、文新系开设以MS Office高级应用为主的课程,主要体现学生能够独立正确使用办公软件的高级技巧完成复杂办公业务问题的处理,同时也能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的考试。

(二)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对于2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如下改革:

1.MS Office高级应用课程

该门课程教学内容为word、excel、powerpoint的高级应用,主要使学生能够掌握3个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从分析问题开始,能够利用3个软件完成办公业务的处理,侧重于学生的应用及设计思想。因此本门课程主要于案例驱动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选取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教师带领学生先对案例背景、特点、使用范围及需要使用的办公软件技巧进行分析,然后由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自由设计,完整最终效果。学生在设计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由教师进行辅助解决。

2.Access数据库技术

该门课程教学内容为access数据库的应用,主要使学生掌握access数据库对象的操作,并能熟练应用,为今后工作学生接触到的各类信息系统做准备,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为边讲边练,教师把新知识点讲授完成后,给学生大量的练习实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辅导解决。

3.学时安排

《计算机基础(二)》是一门3学分的公共基础课,原学时安排为2学时理论(2学分)+2学时上机(1学分)。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现将学时安排为1学时理论(1学分)+3学时上机(2学分)。因该门课为大班教学,理论课安排1名老师进行教授,上机课安排2名教师进行学生辅导。这样将原来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更改为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

4.考核方式改革

针对MSoffice高级应用课程而言,该门课程的考核分为2部分:日常教学项目考核(50%)+期末上机考核(50%)。日常教学项目: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室针对本门课程3个软件设计了4个综合案例,分别为Word部分2个,excel部分1个,PowerPoint部分1个。这4个综合案例需要学生将每堂课上实例熟练练习掌握后才能完成,因此学生必须每堂课认真完成布置案例并熟练掌握。日常教学项目的考核由任课教师根据本班授课进度及情况随堂安排考核。

期末上机考核:以全国计算机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题目为要求,采用机试闭卷,定于18周进行考试。

针对Access数据库课程而言,该门课程考核也分为2部分:日常教学项目考核(50%)+期末上机考核(50%)。日常教学项目根据教学进度,按章节知识点进行3次小测,将平时成绩提高,取消期中考试。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施过程里,相关的教研组要不断的对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研究,进而对其教学的质量进行相应的提升,这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相关院校只有对这些工作进行相应的完善,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进而促进其在教学过程中又好又快的进行操作,从而对我国社会型的人才进行高质量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淑霞.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04:59-62.

[2]金智. 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探讨[J]. 长沙医学院学报,2008,02:65-67.

[3]黄霞.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4:59-61.

作者简介:

丁爱芬(1985-),女,汉族,云南曲靖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周华君(1984-),男,汉族,湖北襄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算法设计,信息安全。

边景芝(1985-),女,汉族,河北定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马瑞英(1986-),女,汉族,云南宣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上一篇:过重学业负荷对学生健康的不利影响 下一篇:外来员工子女英语听说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