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古筝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2-09-10 09:15:26

幼儿古筝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接受古筝学习的学员年龄层次呈幼年化发展的趋势。如何有效的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及兴趣特征,做好这一年龄层次学员的引导和辅导,是当今古筝教学所面临的首要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出发点,从培养儿童的音乐情感和表现力、创造力等方面,研究了一些实用的幼儿古筝教学方法。

【关键词】幼儿古筝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85-02

一、引言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浓缩了我国近三千年的历史印记,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中国民族音乐百花园中闪烁着光芒的瑰宝。伴随着当今社会风起云涌的学习古筝热潮,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注重幼儿的古筝学习。针对幼儿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在对幼儿学生展开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古筝学生学习兴趣是基础。兴趣是古筝学习的促进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活幼儿学生思维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为使学生对学习古筝产生兴趣,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纽带,是师生感情共融、思维共鸣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古筝兴趣的基本条件。为此,必须加固师生情感纽带,努力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激发幼儿学生对古筝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古筝教学中面临的难点

幼儿的身心和体能还处在最稚嫩的发展时期,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古筝的接受也要慢一点。在对幼儿古筝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幼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抽象概念难以接受、以及弹奏姿势不稳定等难点。

(一)幼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幼儿心理学指出,幼儿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他们的注意力以“无注意”为主,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而古筝教学必须要有幼儿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取得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幼儿学生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所依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幼儿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幼儿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是幼儿古筝教学中的首要难点[1]。

(二)幼儿学生对抽象概念难以接受。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主要依靠有关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这造成了幼儿学生对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容易感知,对于掌握抽象概念和科学概念比较困难。而古筝教学要求幼儿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如何使幼儿学生理解乐理知识,是幼儿古筝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三)幼儿学生的弹奏姿势较难稳定。由于幼儿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活动能力也很有限,尤其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因此在幼儿古筝教学中,要幼儿保持某种特定的姿势时间就不易过长。针对幼儿学生的这一行为特点,如何让学生学习并保持正确的古筝演奏姿势是古筝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

三、幼儿古筝教学方法探究

针对幼儿古筝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难点,并结合幼儿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对幼儿的古筝教学,首要的出发点是激发幼儿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学生对古筝学习产生一定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幼儿学生爱“玩”的特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激发幼儿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同时,要注意对幼儿学生的教学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严格把好演奏姿势关,让幼儿学生学的扎实,让幼儿古筝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1.游戏法。对于刚学古筝的幼儿,古筝只是一件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游戏法就是利用幼儿所喜爱游戏的天性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利用了音乐的象形性,例如:音节在形象上像一个阶梯,在演奏时,可以编一个小鸭子上楼找妈妈的游戏,让学生学习音节联系。如果弹奏的不准,可以解释为“小鸭子踩空台阶摔下来了”,如果弹奏准确,则解释为“小鸭子找到妈妈了”,并对学生给予表扬。这种结合教学内容做游戏的方法,能使幼儿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暗示法。在幼儿学生的演奏过程中,运用暗示法可以减少因为细小错误而打断学生的演奏,保持乐曲的完整性。同时,暗示法可以提高幼儿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老师的提示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词语暗示或动作暗示。词语暗示即在学生演奏中,用“注意”、“小心”等简单的语言,及时提醒学生容易弹错的地方;动作暗示是在弹奏不符合要求时,应先进行解释,之后让学生自己领会这些动作的含义和要求。经过老师多次重复的暗示,学生即可把老师的动作、语言、乐曲特点及内涵要求等纳入记忆,使幼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3.故事引导法。音乐的魅力在于使用简单的七个音符,通过音的长短、高低、强弱、快慢不同的组合和变化,表现出愉快、紧张、悲伤等复杂的情感,但要幼儿学生领悟到这一点,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故事引导法即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内容、意境,并在演奏中表达出来。例如:在演奏古曲《渔舟唱晚》时,老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势给学生讲解,“在鄱阳湖上,老渔翁划着渔舟早出打鱼,到傍晚时波光金影的鄱阳湖上老渔翁唱着渔歌,划着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通过讲解,最终达到让幼儿学生理解乐曲的目的[2],并能够增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二)幼儿古筝教学中应注意的要点

1.从易到难,弹唱结合,帮助幼儿学生逐步掌握乐理知识。幼儿学生对概念、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根据幼儿的特点从简单入手,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在教学中,应当让幼儿学生首先掌握一些具体的事物概念,如认识音符、小节线;再将七个音符分组,编成练习曲,每条练习曲有二、三个音符组成,使用古筝边弹边唱。当学习到由儿歌、童谣改变的小练习曲时结合歌词一起弹唱,会将旋律记得更快,同时也会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音乐的美感,增强学生对旋律的感性认识。在整个弹奏过程中,学生通过内心产生的歌唱愿望,仿佛每一个音符都是由一个个歌词组成,每弹奏一个音符都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在幼儿弹唱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简单的练习曲讲一些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概念,通过幼儿学生熟悉的动作来使其理解节奏、熟悉节奏,如用走步对应四分音符、用跑步对应八分音符等动作来表示音的长短。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又能起到促进幼儿学生大脑开发的作用,使学生在浓郁的节奏兴趣中自己学习、自己理解、自己创造。

2.严格把好幼儿学生的演奏姿势关。首先,要注意避免让幼儿保持演奏姿势的时间过长,要在教学中把视唱、听音、指法、打节奏等内容穿行。其次,教师要做好楷模作用。演奏姿势在古筝的弹奏中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幼儿古筝学习和进步,而幼儿的模仿能力要特别强,教师演奏的丝毫偏差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和进步,因此在对幼儿的古筝教学中,要求老师必须有正确的演奏姿势,并成为幼儿学生的楷模。最后,幼儿学生的控制能力差,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行为,往往在注意到某个问题的同时,忽略了另一个问题。因此,教师要耐心的帮幼儿学生纠正演奏姿势,做到及时、准确、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可把所要注意的问题编成口诀:“身体松、腰挺直、要坐正、头偏低、身右侧、与梁齐、与筝距离要注意”。

3.循序渐进,遵循幼儿学生的认识规律。学习古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古筝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年龄小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一套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树立幼儿学生学习古筝的自信心[3]。如:左右手的演奏从保持手的基本手型及基本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节奏的安排、练习曲的选择等方面,要做到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学生有过量的负担。通过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古筝演奏技巧。

四、结语

古筝是感知的艺术、审美的艺术、传情的艺术。要想让幼儿学员踏踏实实的学好古筝,做到既能够掌握熟练的技巧,又有丰富的演奏情感,需要通过不断了解和掌握幼儿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适合幼儿学员的教育方法,并用慈母般的爱心和耐心来帮助孩子们学习古筝。在幼儿古筝的教学中,既要使用多种能够激发幼儿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古筝的主动性,又要注意教学的进度与节奏,让幼儿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古筝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不断的总结经验,创造出更多的教学方法,努力让古筝新苗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蕊.《论幼儿古筝教学》.大家[J],2012(14):206.

[2]王文娟,容邵.《关于幼儿古筝学习与教学问题的商榷》.音乐大观[J],2014(10):245-246.

[3]严炎.《以琴激趣,循序渐进――浅谈幼儿古筝的普及与教育》.大众文艺[J],2012(9):192.

作者简介:

郭宏涛(1963-),女,职务:辅导部主任,职称:副研究馆员,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艺术培训。

上一篇:外来员工子女英语听说教学初探 下一篇:“火车头文化”牵引下的“卓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