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文化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17 09:15:57

煤炭企业文化研究论文

摘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旨在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全面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企业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有力的措施,浓厚的氛围,精细的运作,自觉的行为,以人为本,协调推进,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企业快速发展、做强做大的精神财富的巨大动力。如何搞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解决煤炭企业科学管理的深层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关键词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准军事化本质安全

Abstract:Thekerneloftheindustrycultureistoinsistonpeople_oriented,toacknowledgeandrespectstaff’sconciousactivityandcreativity,toimprovestaff’smoralityandcultivationinscience,tomobilizeandarrangeproperlyallthepositiueelementswhichhelptheindustrydevelop,torealizethesocialstmaterialcivilization,politicalcivilizationandspiritualcivilizationatthesametime.Wemusthavedefiniteaims,effectivemeasures,adenseatmosphere,preciseoperationsanddisciplinedbehaviorsinourcoalindustryculturecultureconstruction.Wemustbepepple-oriented,undertakeourenterprisewithharmonyandattentioneachdetailtopromotetheindustry’spowerofunitingandinspiringinordertospeeduptheindustry’sdevelopment,strengthentheindustryandenlargeitsscale.Itworthconferring

serciouslyhowwecanbestconstractthecoalindustrycultureandsolveseriousproblemsintheadministration.

Keywords:cultureconstruction,people-oriented,precisemanagement,militarizationto-be,essencesafety.

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煤炭企业文化,是新世纪、新阶段实施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型煤炭基地、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的战略要求。煤炭企业确立的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愿景等渗透到员工的心灵深处,变为企业及员工的精神风貌,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一个艰苦细致的过程。

一、构建煤炭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构建煤炭企业文化最重的是员工价值观的确立,行为的养成作为企业文化建塑的最基础工作,更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日本经营业先驱松下幸之助指出:“企业可以凭借自己高尚的价值观,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引导到自身意想不到的高境界,产生意想不到的激情和工作干劲,这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根本”。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分析海尔经验时说过:“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观。”。“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头脑和灵魂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目标性、方向性和战略性,也失去了立足于现代市场竞争的前瞻性、能动性和适应性。分析国内外先进企业成功的因素,突出企业的文化管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调动人的积极性,具有完整的文化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重要的保证条件。松下集团和海尔集团依托人本管理的理念,以强势企业文化,使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些是值得煤炭企业借鉴和学习的。

煤炭企业就是要以真正维护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的人本化管理理念为核心,进一步实施人的情感管理,打造特色企业文化,使广大员工呈现勃勃生机并增添无穷的工作力量。牢固树立以情感人、情感建家的思想,用人本的管理感召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用和谐的氛围凝聚人,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给员工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营造出“家”的氛围,真正让员工顺心、舒心、安心,达到对企业忠心、热心、关心的目的,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人的思想、行为的改变,达到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工作目标乃至更大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广泛开展“情感文化”活动来激励感化员工。

1、各基层单位利用班前会5分钟时间,开展日常生产管理、安全警示、操作技能和先进经验等等“小演讲”活动,在相互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下,创造员工内部的竞争环境,培养员工系统思维,树立“超越自我”的理念,让员工愿意并主动发挥内心的最大潜能和动力,从而展示员工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

2、开设小文化角,主要摆放《中国煤炭报》、《工人日报》等与生产经营管理有关报纸、专业书籍以及《读者》、《大地》、《家庭医生》等文化知识方面的杂志,建立流动图书库,在各单位轮流传阅。大力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鼓励自学成才和健康、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满足员工的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企业工会成立篮球队、秧歌队、合唱队、管乐队等项目,使广大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健身运动中来,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真正做到健康生活,快乐工作。从关心、关爱员工的角度出发,在井下一线队组,设置“小药箱”,常备日常药品和医疗用具,建立用药记录,定期补充药品,举办医护、疾病预防知识讲座。大力倡导全员健身、健心,不仅要使员工身体健康,更要使员工身心健康。牢固树立“素质决定成败、学习成就未来”的理念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小文化角”建设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鼓励自学成才,打造学习型企业和知识型员工队伍。积极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本岗位需要的技术知识,参加非企业安排的学历教育和岗位资格培训,学习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技术知识,深入开展员工读书自学活动。增加员工的读书面,根据员工的需要调整图书室的图书种类,把《我在为谁工作》、《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目发到员工手中,做到员工人手一册。

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技术练兵活动,创造性地做好一线岗位员工培训,树立“学后要有新动力”、“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岗位人才,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4、不断提高职工生活质量,重点是改善硬件条件,职工食堂、班中餐食堂完善各种厨房设备,就餐环境优美整洁,班中餐饭盒集中清洗、消毒、保管,把饭菜做精做细,让一线员工吃上新鲜可口的饭菜,喝上放心的水,树立“科学饮食、营养饮食、健康饮食”的理念,并提供“节日餐”、“生日餐”,单身职工宿舍进行公寓化管理,宾馆化服务,被褥、日常生活用品齐全,每间宿舍配备电视、电话,给员工以家的温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

5、因地制宜地设建住宅小区,栽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亮化矿区。用美好的环境陶冶员员工情操,愉悦员工心情,树立“和谐创造发展动力、和谐提供良好环境”的理念,进而适应煤炭企业能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体现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6、统一员工工作装、节日装、礼服装,配带企业标志徽章,让员工感受到做为企业一员的荣誉感,树立“维护企业为荣,损害企业为耻”的企业荣辱观,激发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二、管理推进,精细运作。

煤炭企业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工作标准化”等标准化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管理,是文化建塑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1、按照“实用、简化、创新、高效”原则,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注重与现行各项制度和现场管理衔接相融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目的,用有型的管理制度加以整合规划,形成员工共同遵守和执行的行为准则。首先要以高标准、高起点,建立符合矿井实际的建塑规划。同时,以企业文化建塑和学习型企业建塑为重点,按照“理念渗透、行为养成、环境塑造、管理推进”四个方面的逻辑体系,确定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舆论工具,广造声势,大讲其目的意义,大讲其深刻内涵,大讲其对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和竞争生存能力的重要作用,增强干部职工建塑特色企业文化的自觉性,营造浓厚的建塑氛围。形成全面实施全员分层次动态精细化考核制度,推行班前班后会礼仪、标准体系、走动式管理等各项制度机制。严格落实走动式管理,大力推行精心化考核,坚持各级领导干部按照标准化要求,不间断地巡回监督检查,深入一线,深入现场,达到管理无盲区、监督无死角、考核兑现无漏洞,促使全体员工真正做到上标准岗、干放心活,工作不断创新,效率不断提高,实现企业管理方式由传统、经验式的粗放型向科学型、集约型、精细型、自觉型的重大转变。

2、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也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灵魂。通过深入挖掘整合企业的文化底蕴,最终确立形成各种理念如:“团结、奉献、求实、进取”的企业精神和“以人为本,依法治企”的价值观,以及“人才立企,诚信固企,科学兴企、创新强企”的经营理念,“没有一个没有责任的人,没有一个没有责任的事”的管理理念,“科学、民主、有序、高效”的决策理念等等,使之成为干部职工乐于遵循的行为规范。在理念宣灌渗透上,编辑印刷《企业文化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学习时间等教育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全员性互动式文体活动、竞赛考核,来弘扬企业精神和各项文化理念,潜移默化地教育渗透。在此基础上,全力打造企业文化长廊,建设好矿区文化,把矿区主要建筑物、会议室、学习室、井下主要工作场所、地面车间等地点,各种精神理念及企业徽志随处可见,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3、企业文化与安全工作相结合,靠“深严细实”打造安全长效机制。安全工作是煤矿企业天字号大事。将精细化管理导入安全管理之中,大力倡导“安全无小事、小事当大事、事事抓落实、确保不出事”和“珍爱生命,珍爱健康”的安全理念,做到管理求严,作风求深,检查求细,制度求全。针对影响矿井员工安全生产的“看惯、干惯、习惯”等不规范行为和薄弱的客观基础条件,制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并严格落实走动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在安全教育中,强化人性化教育引导,通过“三违”罚款单由家属签字、亲人嘱托、协管帮教到家门、党员“零三违”示范岗、责任区以及“三违”人员讲评亮相等做法,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员工关注安全、体会安全、共同提高。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是企业向人本管理转变的重要标志,企业应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企业工作计划日程,并尽可能地给予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

4、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相结合,靠艰苦奋斗和精打细算创造效益。确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质量理念,严格执行倒逼成本制度,并将节支降耗、小改小革、收旧利废等降低成本措施纳入员工考核体系,与安全工作同步监督检查、同步考核兑现,使节约每一分钱、每一张纸、每一个螺丝成为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为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提供可靠保证。

5、企业文化与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相结合。

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首先要创建本质安全型文化。按照事故“可能预防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继承原则”,首先实现设备和机具本质安全化,即选用的设备既要考虑其生产效率,又要考虑安全可靠性,加大安全设备投入和科技创新,提高设备和机械的安全可靠程度。其二实现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即以工程质量标准化和环境文明创建提升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第三人员的本质安全化要求操作者有较好的心理、生理、技术素质,即有想(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会(安全技能+专业岗位知识)、能(能遵守制度+能创造安全环境+能正确操作设备),加强培训和思想法治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依靠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体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使职工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维护企业的安全形象,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第四生产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即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实现安全管理无缺陷,建立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按照层次和责任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管理绩效考核抵押金,质量标准化考核奖励办法等全方位奖罚体系。

6、行为养成,自主自觉,推行准军事化管理。

以规范区队班前会礼仪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强力实施准军事化行为管理,完善“一点、二总、三讲、四说、五分、六宣誓”区队班前会礼仪程序,“一点”:即点名答“到”;“二总”:即工长对当班工作进行总体讲评;“三讲”即最优、最差员工站在讲平台上进行讲评,“四说”:即值班人员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体评说,并安排当班应做的各项工作,提出注意事项;“五分”:即当班工长进行工作分工;“六宣誓”:即全体起立,进行安全宣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动态转换制度,形成动态转换激励机制,并将职工的日常生活行为起居纳入行为养成管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矿区文明程度,一线职工排队下井、升井,机关人员三人成排进出办公楼。

7、规范行为,实行“千分制”考核。

通过“千分制”考核,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职工行为,优化管理体系,建立责任明确、科学规范、公平合理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从精神文明、标准化上下岗、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工作质量等五个方面进行,由对结果的管理考核,提升到对过程的考核。考核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因岗位不同而考核的侧重点不同,公正地评价岗位业绩。量化评分,逐日统计,按月汇总并将当日打分情况上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工作表现好,业绩突出的员工,以奖励千分制分值的方式进行工资二次分配,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以人为本,管理推进,精细运作是建塑煤炭企业文化的有效手段,构建强势企业文化是促进煤炭企业生产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和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山西焦煤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手册

2张能虎主编.西山安全文化建设.[2003]并内图出字第03—0045号

上一篇:高速切削对设备的选择论文 下一篇: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