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校外教育活动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7 06:27:43

对农村校外教育活动的几点思考

摘 要: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是统一的,必须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农村校外教育;生活即教育;学校教育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难以凝聚,众多的农村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校外教育的责任显得更加重大。对校外教育的认识和开展很值得我们思考,尤其是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本文就这方面的内容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关于开展农村校外教育的意义

1.开展校外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有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竞争与合作,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我们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保障。芸芸众生忙碌于大千世界,他们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能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通过你追我赶的竞争,促进人们的共同提高和集体的发展。如果组织教育学生参加学校的课题实验活动、农忙假日参加生产劳动,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开展校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处处人人都可以创造,那么创造之源头何在?源头正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和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生活与教育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校外教育,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动手动脑,汲取知识,获得灵感,培养生活能力,创造精神,提高人文素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成为生活的强者和时代的主人。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常常听他们诉苦,孩子的作文是最大的难题,每逢作文写作课,孩子畏惧,家长烦恼。原因是孩子作文无话可说,家长不知所措,甚至有不明事理的家长要求孩子背作文,背来背去,都是别人的东西。我听后,颇感心酸。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跳出家庭和学校的框框,参与社会生活呢?殊不知笼中之兽永远是一头困兽,只有搏击长空的飞鹰翅膀才更加有力,飞得更远。

二、关于农村校外教育活动的设想

1.农村中小学应担当校外教育的主角

农村青少年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贫乏,严重地制约了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看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村各类学校应担当校外教育的主角,从组织管理到场所的设立、活动的实施,应尽心尽力。争取农村学校的配合是改善农村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以考虑成立以校长、德育主任、校外教育辅导员等“多位一体”的校外教育领导组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校外教育网络。通过开展家长学校、校外教育培训班等,明确学校在校外教育的职责和任务。

2.拓展阵地,构建校外教育平台

要开展好校外教育工作,作为农村中小学必须开发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一批教育阵地和活动场所,并充分发挥这些阵地和活动场所的作用,比如,建立以培养兴趣特长为主的场所――校外辅导站或活动中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就地取材,让学校有特长的教师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对青少年进行写作、科技、声乐、画画、书法、体育等特长辅导,不但丰富了青少年课外生活,而且从小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特长。

3.城乡统筹,对应帮扶,开展传帮带活动

如,教育行政机关可以组织送教下乡、送器械下乡活动,选送优秀专业教师下乡讲课。又如,活动中心不定期地将区域专业教师请到农村开展讲座等活动,让农村学生尽量享受与城区同等的教育,当然组织农村专业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农村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发挥长效的作用。

校外教育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效率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目标意识,主人翁精神,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创新能力,使青少年能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周建中.农民工随迁子女参与校外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焦保明,男,1969年5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江苏省泰兴市张桥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研究方向: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研究工作。

上一篇: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为例,谈“菜单式教... 下一篇:教与学双面凸显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