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练笔

时间:2022-03-09 04:08:15

在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练笔

摘要

要使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想象、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等方式写作;引导学生品说读书的滋味,书写读书时发生的有趣故事,让学生“阅” 读爱写,“阅” 读有趣。

谱写故事;品说滋味; 奏响插曲

2011版课标强调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教师:“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但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的阅读得到升华,激励他们持之以恒地进行阅读,真正地感受读书乐趣,还得引导学生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勤加练笔,以写促读,这样才能“阅”读越有趣。

一、谱写故事新篇章――妙趣横生

课外读物引领孩子们走进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与各式各样鲜活有个性的人物交上了朋友。这时,教师不防帮助学生找到个性化材料,及时提供练笔平台:或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写同题作文;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故事新编、续写故事;或让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现实中……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谱写故事新篇章。这样以写促读,孩子们读课外书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而且写出来的文章里还能散发出深沉而有内涵文学底蕴,充满着孩子们个性的思维火花,妙趣横生。

(一)融入新元素――改写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后,对文章的主旨、语言特色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理解。如果此时能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交流阅读过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及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学生不仅有了“一吐而快”的成功感,还能在交流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创设一个怎样的平台呢?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以及表演等方式来展示固然是好方法,但笔者认为根据文章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融入时代与社会的新元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改写,则更符合学习语文的特点。因为改写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综合的基本功。学生能否成功地改写,关键在于其是否认真地阅读,对文章的主旨、语言特色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是否有了一定的把握中,所以改写具有“促读”的功能。

如教学了《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后,班上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始阅读《红楼梦》。但对小学生来说,这本书的确难啃。怎样考查他们的阅读情况并引导交流呢?那年春季,恰好甲流盛行,于是笔者灵机一动:不如让学生想象一下甲流来到了荣国府的情况,并写下来吧!学生若能在新编的故事中正确把握人物形象不就说明她们读懂了吗?我把意图与学生交流了,她们也兴奋不已,欣然接受了这一富有挑战的任务。于是,她们边写边读,边写边改……一周后,不少学生的作文亮点频出,如一位学生写到:

“唉,唉,唉!”不知是谁在桃花树下连声叹气?只见她柳眉微皱,身倚树干上,双眼迷离地看着化为彩蝶般的桃花花瓣。且不说这几天院子里走动的丫头、小厮们少了又少,连许多门客也不见了踪影,这还不是甲流给闹的!前几日凤姐闹了点小风寒,身边的丫鬟全部病倒,只有平儿还勉强支持,全府上上下下全慌了,每个人都戴上了个大口罩,样子说有多吓人就有多吓人。这几天诗社的活动也取消了,湘云、宝钗家里是断不许来往,可闷死她了……

如果没有充分的阅读,到位的人物形象的感悟,何来如此惟妙惟肖的《新编故事》呢。这样的小练笔让学生展示了阅读的丰硕成果,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分享的伙伴们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的真正乐趣,不由地也加入了阅读的行列。

(二)做同题作文――仿写

作品中的素材多是来源于生活。而儿童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多数能在学生的身边找到原型。教师只需稍作点拨和引导,便能激起学生与作品的共鸣,滔滔不绝地描述自己身边与作品相似的人物或情节。如许多学生读了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同桌冤家》后都深有感触:自己身边也有这“冤家”呀!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写同题作文――有范文引路,有亲身经历,学生笔下《同桌冤家》个个惟妙惟肖。这样的仿题材练写,在学生与作品、作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他们领悟到作者取材的平实:原来作家写的故事其实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把身边的故事写下来就可以像作者一样出书啦!同时更让他们品尝到了阅读滋养写作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三)让主人公穿越――续写

读完一部作品,投入书中的学生总有意犹未尽之感。课余,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对自己喜欢的情节与人物高谈阔论。如何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呢?续写故事,让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现实生活中来,是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好方法。如读完《三国演义》,让梁山好汉走进他们的作文;读完《西游记》,让他们试着创作了属于自已的历险记,新编《孙悟空来到我学校》……《美人鱼公主超市》《我与丁文涛的辩论》诸如此类的想象练笔,让他们延续着阅读中的乐趣。

二、品说读书长滋味――情趣盎然

“最是读书滋味长。”读书何味?这也是一个以写促读的练点。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我引导学生:“用心读书的孩子自然就能在心中感受到与众不同的读书滋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交流:

“期末考临近,我妈妈以‘雷霆之势’没收走了我的《会跳舞的向日葵》。我趁老妈不在时,在家里翻箱倒柜,终于被我找到了――藏在老妈的柜子里!哈哈,找到了书就好办了!周末,天刚蒙蒙亮,我就悄悄地起床了,蹑手蹑脚地从老妈的柜子里“窃”走书。回到房间,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如饥似渴地看起来,看得我腰酸背痛腿抽筋,这时读书的滋味是苦的;但读到精彩的地方,我又如在吮吸着一杯杯甜甜的甘蔗汁般甜到每个牙缝,甜到心里。先苦后甜,这和青橄榄的味道很相似!”

“我觉得读书有时就像吃了颗辣椒。曾经我自以为是地“教育”弟弟――蛇是大坏蛋。读了《中国少儿百科全书》,我才知道蛇的全身都是宝:蛇皮可做成乐器;蛇肉可以吃;毒蛇的毒液可治疗多种疾病。现在想起来,我的脸还火辣辣的,羞愧极了!”

……

课堂教学结束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我适时地布置了今天的小练笔――《读书的滋味》,学生们都很乐意地进入了教师创设的写作“圈套”,一篇篇情趣盎然的作品被张贴在我们班的“作文园地”上。这些美味的“心灵鸡汤”,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阅读与写作和谐发展的桥梁,“阅” 读越有趣。

三、奏响读书小插曲――别有风趣

阅读不仅厚实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给他们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使他们的生活充满情趣,变得丰富多彩。当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主旋律时,学生时刻与好书相伴,他们吃饭、上厕所,甚至出门旅游都要带上一本书阅读。课间他们谈论的是马小跳、升旗手、安利柯、王二小……他们在借书、买书、藏书、读书、谈书时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些小插曲不仅能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更他们让 “阅” 读越有趣。如一次读书故事分享会上,一个学生写了这么个有趣的读书故事:

上周三,老师发了单元测评三试卷给我们,可怜的小王不幸“中奖”了――拿到了破损的卷子。这时,她抢过我的那张试卷,对我说:“我把《淘气包马小跳》给你看,你就把这张新卷子给我,好吗?”我看了看那张破损的卷子,又看了看那诱人的书,狠了狠心,说:“交换吧。”放学后,我飞快地跑回家,一到家我就掏出那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突然,我听到妈妈的脚步声,急忙把书塞到书堆里,又胡乱地翻开语文书,拿起笔,假装做作业。妈妈走进来,用眼睛扫描着房间里的“一草一木”。我的心砰砰直跳,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上帝保佑,别让妈妈发现我的书啊!”

小作者不仅牺牲了一张新试卷,还干起了窃读的行当。课外阅读中的这些故事,多有趣!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小故事,并和他们一起分享这些有趣的故事,怎能不让他们“阅” 读越爱写,“阅” 读越有趣?

当然,课外阅读与小练笔的结合点还有很多。如介绍读书方法:可以是书中介绍的名人读书方法,也可以是自己总结的经验;推介所读好书:为书文写梗概并谈推荐理由;漫谈读书小体会……这些也是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练笔的好方法。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更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与交流阅读成果的机会,让学生“阅” 读越爱写,“阅” 读越有趣。我在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素材,从而指导练笔这条路上尝到了甜头。但两者之间如何才能更加优化,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

上一篇:教学改革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下一篇:挖掘中职美术课的愉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