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到表达厚重

时间:2022-10-17 02:08:20

表达厚重感,是指文章厚实有分量,或具有思想性,能够引领读者思考社会问题,感知未来命脉;或具有思辨性,能够揭示问题的两面性,启发人们独立思考;或具有智慧性,给读者心灵深处以启迪。一句话,就是能够用辩证的眼光思考问题,透过现象探知事物的根源本质。在历年高考中,那些带有文化气息的满分作文大都具有厚重感,因为这样的文章能够关注人生命运,关注社会发展,探究哲思问题。那么,怎样做到表达厚重呢?

一.选用哲学人物,渗透哲思底蕴。哲思人物、哲学思想,更能充实精神生活,提升人生境界,因而最能被阅卷教师赏识。例如:

生活中,有时不是缺少宁静,而是缺少体会;不是缺少诗意,而是缺少发现。做人当如黄药师,你尽可顽皮,尽可邪气,但你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桃花岛-宁静与诗意。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宁静的深意。闲庭信步,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是何等的境界!虽有家国之痛,但弘一法师的心中仍然有如莲花般的宁静岛屿。心存莲花,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又怎会不得其真谛呢?

二.同类列举更显厚重。日常作文中,我们所使用的很多事例因为平铺直叙、叙述角度单一,因而厚重感不强。我们可以用自己语言加以锤炼,适当列举同类例子,使文章现实感更强,读来更有浓厚的思想气息。例如:

青灯古卷,扫地小僧,一张口,却是"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旷达智慧,他或不曾长跪于佛祖面前打坐念经,但他的思想却最接近佛祖,将智慧压倒他的身上,他就不负后世尊称他为"六祖慧能"。又见深山老林,抬手一挥,就是几百字的《道德经》,人间真理。谁能说得出"上善若水",谁能说得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谁能说得出"高下相生,有无相成"?这些话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史书上记载的,不然千百年来只出了一个老聃?只是思想的重量,让真理向他倾斜,人一生的思想换得这百字真言。

三.深入分析。人尽皆知的人物不妨分析得再深入一些。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材料,如果能结合自己掌握的哲学思想、名言警句等适当包装、深入剖析,也能写出思想睿智、表达厚重的文章。例如:圣埃克苏佩里曾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著追求某种恒久的价值。这个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穿一切的谎言。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讲述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就不是源于创作者的爱?

四.对举彰显深厚思想。事实上,我们在写作时所选择的材料同样也是他人容易想到并选择的,这样的材料虽然充实,却给人不够份量之感。这时,如果能再结合一些正反人物对举,并且渗透一些哲学思想,写出的文章就极可能具有厚重感。例如:

看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认识到你们最重要,才会对别人的困境和需求感同身受,才会推己及人,学会尊重,学会感恩。一滴水珠,融入浩瀚江河中才会永不干涸;一粒泥土,加入到无比浑重的黄土地才会更显厚重。此时我们也许会明白,巴金为何要"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也才会明白,为了给-位残疾教师颁奖,侯耀华为何要跪倒在地上。巴尔扎克说得好,"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

看重他人,绝不是轻视自我,而是在找到自身分量的同时认可了他人。将“我”蜕化成了"我们",不,应该说是进化,那是一种心灵的升华与提纯,是历经沧桑后的亲切与宽厚,超凡脱俗,令人敬仰。

然而,在表达厚重感的处理上,我们一定要做到张弛有度,有理有据,不偏激不隐晦,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引用名言哲理要准确。引用的目的是增强文章的厚重感,是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是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然而,如果是为引用而引用,或者是简单地"贴片",或者是生拉硬拽,倒不如不引用的好;那样的话,非但达不到引用的目的,还会暴露我们做人的缺陷。

其次,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宗教人物、宗教事件要慎提或者不提。高考作文首先要做到思想内容积极健康。所谓积极健康,就是所写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是切合时代脉搏的,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而不是与之相反。

此外,我们必须牢记,表达厚重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练习,要在写作中反复揣摩,不断运用技巧,尤其是对照自己"成作"认真分析,反复修改,精心锤炼,这样才可能写出独具个性的思想厚重的作文来。

上一篇: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