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实践活动对“95后”大学生影响的探究

时间:2022-10-17 01:23:47

融合教育实践活动对“95后”大学生影响的探究

摘 要:“融合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是让残障的学生与同龄正常学生一起在常规学校(班级)接受教育。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是一所招收健听学生和听障人士的高职院校,实施融合教育已有8年。融合教育对听障学生积极影响的研究已经很多,旨在探究融合教育实践活动对“90后”健听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融合教育的实践活动,能更好地激发“90后”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增强其自信心、同理心和感恩能力。

关键词:融合教育;“95后”;大学生;感恩;影响

一、融合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

融合教育思想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民权运动,是一种用来描述障碍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专业术语,其基本含义是不要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之内,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目前,国内对实施融合教育高校的研究较少,对实施融合教育高校中健听大学生影响的探究更少。因此,探究融合教育环境的实践活动,以及健听大学生受到的影响是一件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是华南地区招收听障学生的一所全日制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约4000人,其中,听障大学生约200人,他们和其他健听学生共享相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目前,在校大学生都已经是“95后”,相对于“85后”的学生,他们思想更为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权利意识凸现,他们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他们自我意识强,容易忽视别人的感受,他们特立独行,缺乏团队精神。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探讨融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内容、形式、以及“95后”大学生在其中的行动和受到的影响。

二、融合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和内容

为了实施融合教育,我们在住宿模式、学习模式、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学生活动方面进行了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融合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1.“平等参与融合”的理念先行,让健听学生从内心接纳听障学生

面对听障学生,学生工作的理念是“平等、参与、融合”,从学生干部入手,再一次延伸至社团,最后普及到每个学生。第一步“平等”是针对初期听障学生对团学工作活动的陌生,健听生对与听障学生沟通的不自信而设定的。首先要求健听学生干部树立平等意识,勿以另类眼光看待听障学生,鼓励其主动与听障学生进行沟通,从写纸条、短信开始,积极突破沟通障碍,营造愉快合作的工作氛围。参与是指所有的学生组织和社团向听障生开放,邀请发动听障学生加入其中,同时发动健听学生根据听障生的特点为他们特别设立学生社团,例如,手语协会。通过参与活动,让更多的健听学生对其加深了解。融合是指对于听障学生,他们对大学的学习和活动已有相当的认识,由以往的内心充满不确定变到积极自信、乐于融入。对于健听生,他们已掌握基本的与聋人学生沟通的技巧和规律,由以往的不熟悉、不相信变为乐于与其合作、看到其身上的“闪光点”等,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关系。

2.创设“2+2”住宿模式,“95后”学生和听障生共同生活

在生活上,实践“2+2”的住宿模式,即2个聋生和两个健听学生同住一间宿舍。为了更好地推行这一模式,我们采取志愿者报名,面试选择的方式。健听学生在没有任何手语基础的情况下,要想尽一切办法和听障生沟通,帮助听障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他们一起建立宿舍公约,开展宿舍活动,解决宿舍矛盾等,一段时间过后,“95后”学生学会了手语,理解了听障学生,他们成为朋友。

3.健听学生和听障生共同进行实操性较强的课程

根据听障生动手能力强、理论较差的特点,让他们和健听学生一起上实操性较强的课程。课堂上,听障生积极主动,大胆举手发言,对健听学生带来了压力和影响。让“95后”的学生反思自我在同龄人中的位置,通过对比,让他们更客观地认知自我,认知他人。

4.所有学生组织、社团和活动都向听障生开放

学院要求所有的学生组织和社团必须面向听障学生开放,给听障学生充分自由选择的权力。在各种学生组织、社团在成员招募时,指导老师不断培养学生干部的全局意识,让他们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听障生既特殊又不特殊,他们同样是学院的一分子,不能够被忽略排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各种学生组织、社团都纷纷向聋生开放,有的还根据聋生的特点,进行特别的招募。

同时,在校内外的学生活动中,听障学生也都参与其中,和健听学生一起排演文艺节目,和健听学生同台竞争……另外,健听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听障学生的活动中,例如,爱耳日活动、助残日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和听障生沟通交流,更好地接纳和了解他们。

5.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采用“健听生+听障生”合作模式

在听障生的班级,设立“特教助理”,由两名大二的学生担任,采用“健听生+听障生”的合作模式。特教助理引导听障生积极参与团总支学生会的锻炼,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听障生和健听生在活动中的融合。另外,各系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也吸纳大一的听障生担任部门干事。在学生干部的培训中,采取健听生和听障学生一对一结对的措施,要求他们之间建立联系制度,互相支持,互相帮扶。

三、融合教育实践活动对“95后”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

如果说融合教育理念的宣传和普及让“95后”学生从理性上了解了残疾人,那么融合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则让“95后”学生从感情上、行动上实实在在地理解和接纳了残疾人,让他们走进了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世界,也让自己从这个不一样的世界中收获很多。

1.学生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更具包容性

“95后”的学生都是从电视上或者网络上了解听障人群,参与融合教育实践活动的他们价值观更加多元化,能够切实体会听障人士和他们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在了解了这种不同后,他们变得更加包容,能够站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他们走向社会接纳残疾人群体,并平等地对待他们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有公益心的人。在学院发起“2+2”住宿模式,征集志愿者的时候,大二、大三的学生报名人数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参与“2+2”住宿的学生能够包容听障生因残疾而给他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例如,听障生会常常无意弄出很大的声音等。

另外,为了更好地和听障学生沟通,学生自发成立了“手语协会”,他们走近听障学生,和他们学习手语,和他们沟通交流。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手语协会、篮球协会、街舞队……各类学生社团纷纷向听障学生伸出了欢迎的双手,邀请听障学生加入他们,社团的会员也自发学习手语。不懂手语的学生也会非常主动地采用手机大字的方式和听障学生主动交流,帮助听障生解决他们在社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95后”的学生说:和听障生在一起生活、学习、活动,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开阔了,更能理解和包容身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了。

2.培养了学生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同理心即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95后”学生自我意识强,其成长环境造成其难免更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更多考虑自己的感受,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通过对参与融合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的观察和访谈,发现他们开始变得考虑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更可喜的是,这种同理心不仅仅体现在参与融合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生身上,也慢慢出现在其他学生身上。当“95后”学生在校园里见到听障学生的时候,他们会很礼貌性地用微笑、点头或者招手等方式打招呼。因为他们会开始考虑听障生的感受,礼貌性地打招呼不至于让听障学生产生被忽视的感觉而自卑。所有学生社团、学生组织的成员在开展活动前期,都自觉地考虑活动是否也能让听障学生有参与的机会,活动开展期间,他们会通过他们学习到的手语和听障生沟通。

3.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融合教育环境下,听障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校园各类学生活动和竞赛。他们的那份用心、积极的态度影响着所有在校的健听学生。课堂上,原本“不屑于”举手发言的学生,看到听障学生在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他们也主动举起自己的手;运动场上,看到听障学生虽然听不到欢呼加油声却一直坚持的场景时,健听学生自发用手势表达他们对听障生的鼓励;文艺舞台,当听障学生用手语表演节目的时候,健听学生在台下和他们用手语互动。他们说:原本我们以为他们是残疾人,什么都不会,可看到他们那么主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努力、更积极呢?融合教育环境下,健听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升,他们开始参与到曾经被他们视为“无所谓”的各类竞赛、活动中。校园中呈现出融合竞争的良好氛围。

4.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品质

在融合教育实践活动中,优秀的听障学生展示出了热情、诚实、才干、勇气、坚强、责任……成为“95后”健听学生的榜样。在榜样的作用下,在强烈的对比下,健听学生学会了感恩,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参加融合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生表示:听障学生遇到失聪的遭遇,却没有抱怨生活,而是微笑着面对生活,积极学习。每次我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他们,觉得自己的这些困难算不了什么;每次遇到了痛苦的事情,都觉得这些痛苦都是一时的,我学会了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苦,学会了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美丽的一面。

总之,实施融合教育实践活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给“95后”大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推动他们“向上、向善”,提升了他们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3).

[2]王琦.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融合教育”的路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1).

[3]张宁生.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上一篇:对于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办法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提升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大班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