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深层关系之转变

时间:2022-10-17 12:43:15

三农深层关系之转变

三农问题主要涉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三个方面。经过党和政府多年努力,三方面的工作已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改善。尽管这三方面问题仍然存在,但其背后的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粮食增产逐渐转变为农业竞争力问题

目前,我国基本保持主要粮食品种的供需平衡,粮食的绝对生产能力没有问题。粮食最终产出,除气候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播种面积和农民的投入意愿,后两者又取决于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扩张,城市务工的总收入日益增长,相比之下农业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去城市务工而放弃农业的成本相对也越来越小,这导致一部分边际土地可能被撂荒。除东北和新疆等地外,我国农业主产区的农户经营规模增大很难,土地流转比重很小,限制了农业竞争力的提高。

粮食生产具有土地集约的性质。但我国适合集约耕作的平原地带面临日益严重的耕地减少局面,使得我国农业低成本生产条件受到破坏,影响我国农业竞争力保持和提高。

户籍农民收入提高问题正在转化为专业农户收入提高问题

由于我们的统计没有很好地区分农民和非农民,以致“农民收入”的概很模糊。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结果看,我国平原、丘陵和山区农业从业者兼职比例呈递减趋势。这意味着收入越高的所谓农民,越依赖非农工资收入。我们常说农民收入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指脱离农业但仍然保有农村户籍的人员工资收入增加,并不反映以农业为主业的农户收入的增加。因为大部分工资性收入不能划到农民收入的盘子,而应成为城市非农居民收入。据调查显示,我国农业领域的雇佣工资的日工资单价基本与城市持平,真正务农的农民,其总收入取决于他们总的工作日有多少。

农村稳定越来越转化为城市管理问题

当前,征地、拆迁、“城中村”改造等涉及土地的官民冲突,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首要因素。涉地冲突主要发生在城市扩张的边缘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大多脱离了农业生产,已经不是真正的农民。

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提出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其本意在于强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体制上的统一性,数量上不必要求完全均等,有的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可以高于城市,有的则可低于城市,还有的公共服务农村不需要或不必要。城乡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的方向是土地市场的一体化、劳动市场的一体化以及公共财政的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所谓三农问题,要靠城市扩大的办法来实现,只不过农民不需要住在城里,而是作为“城外市民”。

上一篇:瓦解 第10期 下一篇:对农民讲点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