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阅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9:26:52

深层阅读论文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1篇

1.议论文的整体结构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议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2.议论文的语篇结构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一般可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从层次的角度看,议论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其中,并列式又可以分为论据并列式和分论点并列式;对照式可以分为正反对比论证和破立结合论证;而层进式可以是由“为什么”到“怎么样”,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等的层层递进式论证。

二 高中英语议论文的命题规律

议论文的命题题型主要是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及词义或者句意释义题。具体释例如下:

第一,主旨大意题,包括主要内容、标题和目的三种小题型。

常见题干形式举例如下:

What is the main idea/topic/subject/general idea of this passage?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

This passage mainly discussed 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ummarizes this passage?

What dose this passage mainly deal with?

This passage mainly focuses on ______.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to write this passage?

第二,细节理解题的考察范围是最广的。在题干中出现了文章中具体内容的或者是与具体内容相似内容的题目就是细节理解题。例如,题干中出现人名、地名、时间、地点、具体事物、具体动作等,它的具体形式因文章具体内容而变化。

第三,推理判断题的常见题干形式举例如下: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this passage?

In this passage,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_____.

From this passage,we know/learn that ______.

From this text,we can infer that 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righ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right?

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wrong/right except ______.

第四,词义或者句意释义题的常见题干形式举例如下: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refers to ______.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in line…paragraph…)mean?

The underlined word/sentence“…”means _______.

The underlined word is related to _______.

By saying“…”,the writer means _________.

三 高中英语议论文的解题策略

根据以上篇章结构及其命题规律分析,高考考生针对英语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应有以下应对策略:紧扣原文内容、灵活运用词汇和语法,准确把握文章的题材和体裁。

1.紧扣原文内容

在高考阅读理解中,许多考生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表层的细节题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深层的主旨题、释义题和推断题就必须依靠自身越庞大越好的词汇量去概括总结、推理升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但往往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答案总是与出题者的思路有所偏差,因而在阅读部分频频失分。实际上,不论是对表层信息还是深层含义的考察,都是紧扣原文内容的,每一道题的正确答案都隐藏在原文的字里行间,考生阅读理解时必须做到“不可一字无来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将题目关键词(人名、时间、地点、特殊动词等)在原文中进行精确定位,正确答案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关键词所出现的地方。由此建议广大考生采取先读题干再看原文的答题策略,同时养成动笔标注关键词的习惯,这样才能目标明确,同时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2.灵活运用词汇和语法

建议考生把现行的高考大纲所要求的3500个词作为目标词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如大约一个月内,平均每天100个左右)一次性集中大量地进行一轮轰炸式记忆(可利用各种单词速记法:词根词缀、谐音等)。然后就可抛掉词汇书,在大量高考真题的演练中得到重复、重复、再重复,不断加深巩固记忆在真实考试中出现的高频词。但是即使考生完全掌握了大纲要求的所有词汇,也不能保证在阅读考试中就能认识所有的词,在这种情况下,熟练掌握猜词法就十分重要、如定义猜词法、同义猜词法、反义猜词法、并列猜词法、转折猜词法、举例猜词法、上下文语境猜词法、词根词缀猜词法等。

至于语法,在阅读部分只要求对长难句的熟练掌握。由于高考阅读文章大都是从国外原版文章中摘抄节录下来的,与中学课本中带有中式英语色彩的句子有很大不同,充斥着大量省略、插入、分隔、分词、平行和从句等长难句(高考中主要的六大长难句型)。这些长难句对考生提出的要求是:能够抓住句子主干,即主谓宾。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长难句专项突破,把高考真题中的长难句归纳分类为上文提到过的六大句型,通过集中阅读达到熟悉句型结构的目的。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2篇

一、兴趣程度

兴趣程度感兴趣较感兴趣不感兴趣

诗歌散文70%20%4%阅小说戏剧76%12%6%读记叙文32%44%10%材议论文30%30%32%料说明文16%28%48%

文言文60%30%2%

二、兴趣指向阅读材料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

主要因素主要因素诗歌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好看但不实用,

意象具体鲜明又难学到手

情节曲折生动,学后觉得没多小说戏剧人物形象个性大收获,篇幅太

鲜明长

内容平实易学,

记叙文对写作很有帮平淡,篇幅过长

与考试作文关枯燥,难学到

议论文系密切,对写作手,教学形式单

有帮助一

有些内容较新语言平淡,一看

说明文鲜就懂,教学形式

单一

文章精炼;词句教学形式单一

文言文学得实在,成效乏味

明显

从上述调查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学生课堂阅读兴趣的几个特点:

一、倾向于阅读材料的形象性。根据认知发展的理论,儿童进入青年前期和青年初期,认知功能渐渐由具体、直觉水平占优势过渡到抽象水平占优势。但教学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资料又表明,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难度的材料中,出现的年龄不同,程度也有不同。调查表明,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的仍停留在形象的感知阶段,尚缺乏一种深层的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和爱好。这就势必影响阅读的效果,即使兴趣极高。如散文的阅读,由于兴趣只指向具体可感的语言、意象,而缺乏对构成意象的诸多原因的思考,如表现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具体鲜明的意象的关系,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如何情景交融等,因而最终没有掌握散文的本质内容。有些学生认为散文好看但难学到手,原因也在此。当然,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已有较浓的语言抽象思维的兴趣,因而他们能感到议论文那种严密论证的雄辩之美,对议论文也有较高的兴趣。

二、阅读兴趣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这表现在两方向,一是他们把阅读与是否实用相联系,如是有助于写作,特别是考试中的写作;二是与阅读的成效相联系,读了之后是否有明显的收获,如学古文,他们觉得一篇文章学了之后,马上可以感到自己掌握了哪些文言词句。不过这种兴趣有时也不太稳定,因为有时阅读的成效不是很明显,如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一般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时学生若以一种急功近利的动机去学习,一旦达不到功利目的,其阅读兴趣随即动摇直至失去。

三、阅读兴趣有片面性。他们的阅读兴趣往往指向阅读材料的某些方面,而不是全面的或是主要的方面。如阅读小说,只专注于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的一些表象内容,而不是通过情节对主题思想作深层的思考,不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具体表现去发掘其思想性格特征等。由于兴趣指向的面过狭,有时甚至发生错位,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训练,因而阅读效果明显下降。另外,由于兴趣指向的这种单一性,也导致在一篇文章的阅读时,其兴趣难以持久或出现断续,当某个“兴趣点”过去之后,其他内容就激不起阅读兴趣。学生感到有些课文过长就是如此,如小说,其阅读兴趣常在第一教时,故事情节熟悉后的几教时常常兴趣骤减。

四、要求课堂阅读形式的多样、新奇。既要求阅读材料形式的多样,内容的新奇,又要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不喜欢议论文、说明文教学中一味的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论说层次之类的分析,不喜欢文言文教学中刻板的串讲,不喜欢教师分析学生记录之类的方式。

可见,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因势利导,适当调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针对上述高中学生阅读兴趣的特点,我们认为,这种调控应特别注意如下四方面:

一、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深度,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水平,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习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高中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已达到了一定水平,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就会产生流于肤浅的现象。我们要认同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在其浅层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作深层的思考,以唤起他们更高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目的。

二、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人,并让他们多感到阅读的成果。“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目前的课堂阅读教学有两大弊病:一是“讲”风长盛不衰,学生的阅读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剥夺;二是缺乏明确的阅读教学的目标。通过一篇课文或一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常常不清楚,有时甚至教师也不甚清楚。为此,要多用一些点拨式、问题讨论式之类的教学方式,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多读多分析;还要把阅读目标具体化,把总目标分解到每篇课文乃至每节课,然后根据具体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步骤;在每一单位的教学过程中还要适当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

三、要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兴趣,使其兴趣更持久,阅读效果更全面更好。如文言文的阅读,学生大多关注词句意义,此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注重其语言精炼典雅的特色,学习名家名作高超典范的写作技巧。如学习《过秦论》,自然要让学生掌握许多典型的实词,但也要激发学生对其语言的气势、论证的气势的兴趣,领悟文章观点的普遍意义。又如文学作品的阅读,不能让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还要引导学生对形象的创造、对艺术形象的深层思考,对艺术技巧的鉴赏。学生对论说文兴趣不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体会论证的雄辩严密,说明的准确科学,要培养对问题的思考、对事物的观察等习惯;而不能只停留在论说文的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的教学上。

四、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追求新奇是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即使有效,最终也只能导致学生的厌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就是调控的艺术,其方法如:课堂结构的组织,如何导入课文;引导阅读的欲望,如何把握课堂的节奏,使兴趣持久有序;启发提问的设计,如何使学生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教师语言、体态、表情影响学生的方法等等。调控作为艺术,没有固定的方式,它因教材、学生、教师、课堂气氛的不同而变化,它体现出教师的个性。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3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也是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的能力要求。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考语文试题中议论文的命题受到重视,笔者统计了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考查课外议论文阅读的占70%左右。考查的内容除议论文的文体阅读能力外,更注重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考点详解】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对于议论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除了议论文文体所特有的知识点外,还考查非议论文文体的有关考点。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有:⒈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⒉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补写;⒊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⒋论证结构的理解;⒌议论文语言风格的体会。非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有:⒈考查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⒉理解、概括文章的内容;⒊考查把握句子、段落的过渡、衔接、呼应及其作用的能力;⒋考查评价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向预测】

在今后的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的设计上,将会更加贯彻新课标理念和精神。“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等理念将进一步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体现出来。今后,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的命题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文本材料注重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从近年的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看,其文化内涵已融入到阅读材料中。选文力图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方面的引导。

2.重视基本阅读能力,兼顾文体阅读能力。近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设计,都注重了对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有的地区议论文阅读设题几乎都是基本阅读能力。可以预见,今后的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对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比重将会加大。考查文体阅读能力,主要是考查运用文体知识阅读议论文的能力,直接考查识记、判断文体知识的题目将会很少出现。

3.更加强化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悟是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有助于改变阅读教学中片面肢解课文和机械训练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心论点,即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的见解和主张,也包括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理解。②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文章思路是作者运用材料布局谋篇,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议论文的思路理解主要体现在论证方式、方法的考查,论述层次的划分等。

4.试题的开放性将会增加。近几年在中考中不断增加开放性试题。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主题,是教育肩负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开放性试题承载着创新的火花,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放性试题既有开放的一面,立足于“灵活”,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考生能够充分张扬个性,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有限制的一面,即关于内容、形式等,提出显性或隐性的要求,成为评定答案的重要依据。总之,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复习时,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悟,用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去解读议论文,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自己的视野。

【解题指导】

1.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在议论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阅读议论文,就要抓住这些关键性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反复琢磨。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其中的语言饱含感情,掷地有声。仔细体味这样的语言,作者的见解、主张就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同学们在品味词语含义时,容易停留在一般理解的浅层次上,导致词义理解的不完整或表面化。正确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在文中”是关键,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联系语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感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揣摩才能准确解释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对于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的理解,则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

2.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关键性语句,就是文中对表述内容、点明(暗示)中心、表达情感起重要作用的语句,如中心句、过渡句、照应句、总结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关键语句往往带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找关键语句目的在于找出“画外音”,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

阅读议论文时,孤立地理解语句特别是关键性语句,是不能正确把握句意的,只有将关键语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深刻含义才会浮出水面。一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运用分析词义的办法,联系整个句子甚至全文中心,分析词语的作用,说明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或思想感情。二是根据修辞方法来理解。先弄清楚该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是什么含义,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摘取或归纳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是作者观点的核心。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因文而异,多放在文章开头,但也不尽相同。放在开头的,较易把握,但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审读才可确认是不是中心论点。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放在文中的,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驳论文、读后感,多采取此法。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需要读者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很多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不管放在何处,只要留心题目、论点的位置、分析议论展开后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心论点是可以找到的。另外,需要注意论点语句的特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它不能以疑问句式、短语、比喻等形式出现。

4.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论据的补写。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事实和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等。论点和论据是密不可分的,论据应当是典型的,符合科学或事实的,有力量的。论据的补写也是近年常见的议论文考查题型,答题的关键一是把握论点,二是要分析补写的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论据是否能够证明论点,论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如何。

5.论证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证的方法较多,其作用都是为了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判定和分析论证方法的前提是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主要特点。论证的方法常见的主要有:演绎论证,先提出中心论点,再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归纳论证,即先摆事实讲道理,再归纳结论。举例论证,即列举事例作为论据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即引用理论(名言、格言、定理、法则)来论证论点,又叫理论论证。对比论证,就是把相对立的事实或相悖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以证明作者的观点。比喻论证,即以形象的比喻证明观点,从语言上,表现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论述的对象作本体,再设出与这个对象本质上有相似点的喻体,进行阐述。归谬论证,也叫引申法,由反面论点,引申出错误的结论,以对方反面论点。这几种方法在文章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6.文章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程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综合式,等等。要注意分析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在分析问题时,还要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事实举例的论证方法,有的段则侧重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有的段则集中阐述道理进行论证。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认知。

7.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是议论文阅读的一个重点,概括文章内容(或全文内容,或部分语段内容),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文中寻找表现中心的句子;另一种则是用自己的话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做这类题要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在细微处寻觅答案。从宏观上把握,即从作者的思路出发,进行分析,挖掘其深层含义。在细微处寻觅,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留心文中提示性、暗示性、总结性的词句,要注意文中的议论句、格言、警句等;概括道理要由事及理、由物及理,归宿是“理”,“理”应有普遍性、哲理性、深刻性;答题时,要善于组织文中的词句或者格言、名言、警句等,概括内容一定要扣住文章的主旨进行生发。

8.拓展分析。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4篇

一、完善细节,铸就习惯

好习惯让人受用一生,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同样适用于英语的阅读教学。如何培养阅读的好习惯?从细节入手,不断完善,解决阅读速度过慢的问题。

1.拓宽视幅。视幅一般是指人的眼睛视点在阅读书籍或观看物体、图像时其眼睛停顿一次所能看清内容的一个有效幅面。在相等的时间里,视幅越宽的读者,阅读速度就越快,阅读效率就越好。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视幅,循序渐进地教学生摆脱从词到词的迁移,进而过渡到意群到意群的跳跃。信息量的扩大,不仅可以为学生赢得时间上的胜利,更可以为学生在信心的确立上提供足量的支持。

2.限时阅读。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词数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强化学生效率意识,更主要的是消除学生的一些认识误区。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越慢读越好,能够有利于全面掌握阅读材料。从理论上说,是正确的。但从实战角度来看,则是不可取的。考试时间的有限性和阅读时间的无限性常常让学生初之坦然,继之悚然,考后茫然。而限时阅读的训练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二、科学引领,训练思维

阅读理解根据程度由低到高分为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三个等级。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要求读者必须具备较高的阅读技能,同时又通过不断地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帮助读者获得较高的阅读技能。因此,思维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从关键词、猜测词义两个角度对进行思维训练的教学加以说明。

1.关键词训练。我们所阅读的材料是呈线性排列的字和词组成,其中并没有标注何处是重点,何处是细节。但熟练的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与语境在忽略细节的同时抓住关键性的词语,通过关键性的词语重新建构语段的意义。

材料中的关键词,如何寻找?一般来说,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关键词通常表示事物本身的特征、存在的状态或者表示物体的行为动作,是句子中的关键词。一般都是形容词、副词、名词、动词、数词等一些表示实在意义的实词构成。(2)关键词出现的词频较高,经常在文章中反复强调,以示其重要。(3)关键词通常出现在每一段的首尾句或每篇文章的开始段落中。(4)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连词等等总结性的语句中。

怎样使关键词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中更多的时候,我采用的是关键词中心法。即立足关键词,通过关键词的组合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或概括,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句子以及整个段落的意义,进而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

2.猜测词义训练。猜测词义就是阅读时遇到生词通过上下文或构词法等快速猜测、判断某词的词义。学生在阅读时难免会遇见生词,遇到生词就查词典,既影响阅读速度,又影响学生对文章脉络层次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猜测词义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猜测词义训练常常需要借助于构词法(利用前缀、后缀构成新单词)、定义线索、解释说明线索、举例线索、对比关系线索、因果关系线索、增补、解释等逻辑关系线索来有效地进行。

三、区分文体,高效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按文体划分,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同文体的文章其篇章结构不同,主旨内容呈现方式不同,相应的,教学手段也应有所区别。立足文体,让课堂因文章的不同而改变,而高效。

记叙文是叙述发生的一件事,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但在记叙过程中,有的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以地点为线索,也有的文章以事件发展的过程或人物的思想行为及认知为线索,各有千秋,风采各异,这也就要求我们同中求异,细致甄别。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体。说明文中的每一段一般都有一句话表明该段要讨论的主题,通常在开篇第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从文章的整体结构中区分主题句、次主题句和细节,进而了解文章大意和主要信息。这样阅读教学就会变得轻松自如,教学效果也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议论文的结构通常是开篇提出问题,中间段落用详尽的数据进行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了结构特点,对材料内容把握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 阅读 技巧

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来高考的重头戏。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侧重提高阅读能力”。阅读理解题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始终是分值最高的一个题型,故有“得阅读者得天下”之说。

随着近几年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理解题更强调对阅读速度、知识面和理解能力的考查,试题变得越来越灵活,形式更加多样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物、科普、新闻、广告甚至图表.在各类体裁中,议论文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文体,因其信息承载量最大,选材偏离生活常识,阅读量最大。阅读本身要求速度快,议论文中词汇、句式又高级复杂,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文体的恐惧。因此,学生在扩大视野、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有必要掌握一些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这样才能在阅读理解这个重头戏中一锤定音。

议论文往往有观点,有事实,逻辑性强,命题往往从事实的有关细节及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表达意图等方面着手,考查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判定能力。所以学生要培养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或者说根据情境(某几句话能读懂的)能揣测作者的意图。议论文的阅读同其它体裁的文章阅读一样,可以有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定、词义理解等几种出题方式。对此我们提供以下几种解题策略与技巧:

一、重视文章标题,找准全文主题句,把握文章主旨

标题往往是全文的主题,审视标题,有利于理解全文,提高解题效率。主题句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之作用。根据主题句既可以知道文章议论的是什么,也可以知道作者希望读者了解主题方面的哪些内容。议论文题材偏难,但其框架一般都很清晰,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交替使用正面和反面的论证方式。通常,先总说现象或观点;其次,正面陈述、反面论证;最后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再次总结文章。通常主题句会出现在文章的首句或句末,在这些地方要多留意表示归纳的词汇,也可以在具体事例之后或之前的表示观点的陈述句中寻找。

二、细读文章,注意文章细节理解

除主旨题外,细节理解题也是阅读理解题中的基础题,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的具体事例、数字、时间、地点等的理解。经常出现排序题(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序),图表题(按文章内容找出正确图形),正误题(依据文章内容对所列的陈述进行正误判断) 对这种题型,无论细节题如何变化形式,立足点都应是从文章中找出相应词句作为依据。虽然答案中有的细节在文中很清楚,但可能与问题无关。细节题的破解一般用寻读法,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对比,有根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假如问题采用的是反向思维,题中含有not或except等表示否定意义的词,则要更加留意。此法可以加强阅读的针对性,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做此类题目还要特别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英语中有许多功能词。

三、理解整体语篇,掌握作者意图

做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整体语篇的同时,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的发展作正确的推理判断,站在作者的视角,而不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从而走入误区。英语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与主题句,段与段之间通常有过渡词语连接,承上启下,使文章行文连贯。有时文章还会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推理上运用较高级的手段进行组编。要想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全篇的文脉,即句内、句间和段落间的修辞手段或逻辑关系。作者往往在构思语篇前总要进行预先设定:读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读者可能与自己共同拥有什么样的生活经验、思想见地和需求欲望等,然后设计一些隐藏在语篇深层的"潜台词"。因此,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利用主题句进行推测,揣摩文字背后作者的意图,运用背景知识去挖掘文章深层含义,从而正确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同时认真体会文章的语气与感情基调。

四、多读多背,扩大词汇量,掌握猜词技巧

新课程背景下,阅读理解的词汇量保持在3500个左右,读速大约每分钟60-70个单词,也就是说高考中的每篇文章要在6-8分钟完成。高考的文章大约有3%左右的生词,须根据上下文或整篇文章才能做出推断。由于当今的阅读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甚至出现没学过的词汇。许多学生感到生词特别集中,困扰很大,有的甚至烦躁得难以坚持阅读下去。要解决阅读中的生词问题,一要扩大英语词汇量,二要学习并掌握一些猜测生词词义的方法。如:利用同义、反义、上义、下义、词的集合、词的搭配等关系;利用照应、替代、省略、定义、举例等情境关系;利用词缀、转化、合成等构词法;利用后置定语或同位语等语法结构;利用前后对比或因果推理法。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6篇

那么,如何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呢?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1.从一语双关中分析标题的含义

七年级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从把握文章标题一语双关中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如人教版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不久将离开人世。再如《心声》一语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2.从修辞手法分析标题含义

以比喻、拟人等修辞形式暗示主题。《没有开花的紫罗兰》使用的标题就是一个比喻,它暗示出紫罗兰“开在小铁的心里,那是一朵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善于想像的心灵之花”,标题引人深思,同时也深化了主题。理解了标题的比喻义,“‘紫罗兰’最终没有开花,但作者以‘花开在哪里’结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比如“变色龙”的字面意义是一种善于变色的蜥蜴,而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变色龙”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拔掉那颗蛀牙》一文的标题“拔掉那颗蛀牙”并不是写拔掉生病的牙齿,而是用标题来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学会去爱,付出爱,才能健康、快乐、幸福。

3.从线索、设置悬念角度分析标题含义

以线索的形式来分析文章主题。中考选文以“家园落日”为题,我们很容易发现“家园落日”就是文章的线索,按照这一线索提示,进行引导式提问:“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就‘落日’本身着笔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学生便能找到作者以“家园落日”为题的根本用意了:爱“家园落日”的根源在于爱“家园”,因而把描写重点放在了那些最能体现家园特色的景物上,具体地体现了作者热爱家园的情怀。读完《羚羊木雕》,我们知道此文的线索是“羚羊木雕”,由此分析文章的主题。

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的角度分析文章主题。中考选文《赌》,文章以“赌”为题,引导读者由现实生活中“”联想到这一概念外延的深层含义,由“上帝让暴君与哲人打赌,看谁能穿越沙漠谁为王者”的表层意思自然联想到“人生就像一场赌注,狂妄自大者必然输掉人生,输掉性命”的深层含义,通过这一思维过程,就不难解决“分析标题‘赌’的含义”一题。

4.从象征义入手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共同点。高尔基的《海燕》写于1901年正是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生活过社会最底层、深知百姓疾苦的高尔基。用他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海燕”的形象,海燕以它独特的形式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由此,我们联想到敢于迎战革命暴风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我们在分析标题的含义时就要紧扣其象征意义:以“海燕”为题象征着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茅盾的《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进行细致的描写,在枝、干、叶、皮的描写中,含蓄地体现了人的“正直、团结、进取、质朴”精神,而“倔强挺立”则突出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表达了“白杨树” 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松树的风格”标题借松树的风格象征共产主义风格。

题目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有:标题的深刻含义;拟写标题;分析多义;理解深义;题眼展现等。文章的题目,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一般来说,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我们有所启迪,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4.1 理解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文章的标题与主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①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 ,所谓标题即主题。这类文章以议论文为多。近几年的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题中尚没有出现标题含义理解的题目。②有的文章标题形象地暗示主题。③有的文章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后两类文章以散文和小说居多 。

4.2 透过表象,善于联想。散文、小说的标题往往不像议 论文、说明文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很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因此,其标题除了有它的表层意思之外,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即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理解标题的含义也就是要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4.3 整体感知,善抓点题句。阅读文章要有整体感知的能力,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才能提炼文章的内涵。文 章的标题不是游离于内容之外的,而文章中的点题句又是理解标题含义的钥匙。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学科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要树立“大语文观”,作文更要树立“大作文观”。因此,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诱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的教学模式,完全背离了作文教学的创新理念,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但是,现在的小学生的作文现状不容乐观,视作文为苦差事,每到作文课,很多学生总是表现为愁眉苦脸,抓耳挠腮,纵然是生编硬挤出几句来,也没有什么新意,交差了事。针对学生的这一现状,我们对作文教学的策略、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讨。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改进作文教学,落实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看到作文题目一脸茫然,不知道该从哪里写起。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惧怕作文,看到作文题目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框架阅读帮助学生累积写作素材

框架阅读就是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阅读议论文可采用此法。议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议论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非常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学生掌握了这一文体框架,再写作文就感到容易多了。

二、写读后感帮助学生提高洞察力

写读后感,一文一议,一事一议,可以敏锐学生的洞察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写读后感可遵循引-议-联-结“四字诀”,更容易生效。

第一,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

第二,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第三,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第四,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回扣“读”的内容。要写好读后感,就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三、培养语感,准确表情达意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8篇

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抓好“基础工程”;阅读积累,练好随笔。规范书写。写好规矩文。每次作文训练应当强化:审题意识、思维训陈、分析能力训练、文面规范。

现将下面一些关照送给正在备考的高三同学:

1、“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厚积方能薄发,不求甚解式的阅读、信马由缰式的涂鸦、别有用心的识记、如痴如醉的琢磨……这哪一样准备也不能少。同学们平时要不断地积淀思想、情感,不断地积累素材、论据,不断地训练语言、技法。要用新鲜、时尚的素材为作文加香!

2、全面解读“文如其人”。一说文面就是脸面,文面事关作文的成败。同学们一定要书写工整、文面保持整洁、标点使用规范、字数写足,以漂亮的文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睛。

3、文章的境界能反映作者的人品。所以,大爱、朝气、快乐、智慧等积极面应成为我们文章的主旋律。文章中应多些责任、正气和良知,少些油滑、世故和!

4、真实是记叙文的基石,有情有义是记叙文的生命,细节是记叙文的亮点,情节波澜曲折、人物形象丰满是记叙文的特征。有生活才有分数,自己的经历、生活是最好的材料仓库。写自己的生活最能凸现个性,有自己思想的作文才最有价值。

5、运用论据、多层面地说理是议论文的特征,论据的新鲜,切入角度的巧妙、说理的充分且深刻才能吸引阅卷老师。学会拟三个以上的分论点,多写层进式结构的议论文。

6、深刻,成熟是高考作文区别中考作文的重要特征。幼稚的记叙文、肤浅的议论文都不应该出自高中生笔端。

7、加强“规矩文”的写作训练。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和议论文中的叙述都不应该超过全文的三分之一。在整体的“规矩”之上,再追求创新,使一己之长得以发挥。

8、作文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的工作,坚持非常重要,恒心最可贵。同时,限时作文训练是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800字的作文应控制在50分钟内写完。

9、考场作文尤其强调“立片言以居要”,“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扣题的作文永远不会被埋没。扣题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层扣和深层扣,我们需要明扣、深层扣。同学们要将文章中心浓缩成一句话的主旨句,在开头、中间、结尾都巧妙呈现。

10、用足5分钟时间审题,避免盲人骑瞎马;作文之前,提纲先行!建议先将提纲写在作文草纸上。

11、行军用兵,贵在韬略,无谋之兵,如乌合之众。作文取胜也必须谙熟韬略,对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要作仔细研究。要写有技术含量的作文。

12、新教材编排特色是突出了人文主线,作文训练也要兼顾教材上的人文主题,每个人文主题都要认真训练,每次作文都应体现一个人文主题。

13、大家要重复写作,对没写好的再写。也提倡一题多练,记叙文、议论文要都会写,并从练习中清楚自己擅长哪种体裁写作。

14、学会一材多用法。备用一组典型事例,研透这些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去用熟这些材料,学会在考场上对备用材料挪移、嫁接和抽取。因为典型事例的典型性具有多重性,典型事例能从不同角度生发出不同内涵。

15、加强人格、升格训练。写作水平不能很快提高的因素固然很多,不会为自己的作文把脉,不会为自己的作又升级――不会修改,乃是至为关键因素。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9篇

一、 把握主题句理解文章

文章的首段与末段、段落的首句和末句,一般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段落中心思想,其它段落及句子只起补充、说明、解释或引申的作用。因此,首先要搜索目标,找出文章及段落中的主题句。了解了它们的含义,就可以顺着提供的主要线索去捕捉文章的相关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 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 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议论文则含论点、 论据、 结论三要素,通过解释、 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起因、发展、 结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运用提纲,勾画出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

三、熟悉猜测生词的方法

阅读短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这时,首先要把整段、整篇文章看完,通过对全篇短文的理解,就很有可能猜测出生词的大意。另外,还可以从含有生词句子的上下文,以及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理解生词以求获得其真正含义。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构词法推测。在阅读文章时,我们总会遇上一些新词汇,有时很难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词意,而它们对文章的理解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时,如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词根、前缀、后缀等语法知识,这些问题便不难解决了。

四、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在实际阅读中学生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本理解题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 深层理解必须忠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 立足已知推断未知;要求学生对文字细节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不能就事论事。

五、善于总结,统筹全文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阅读理解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题型:一是直接回答who, whom, which, what, where, when, why, how等疑问词引起的细节问题;二是猜测词义题;三是推理判断题;四是综合概括题。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看完,看清楚试题要求再作答。有时,要先看题,后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可缩短阅读时间,效果也许会更好。

总之,阅读理解试题是高考试题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学生按上述答题方法去做,再做些适当的练习,一定会在阅读理解试题上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10篇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辩证地揭示了学与用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研究生在读书时的两大任务:读书和研究。在研究生期间要不要进行一些科研,不同的学者拥有不同的观点。前苏联关于研究生培养的两个学派:朗道(L.D. Landau) 和塔姆 (I. E. Tamm)。朗道学派主张研究生学习期间只学理论基础知识,不搞科学研究;而塔姆学派则强调研究生应该在学习的基础上从事一定的研究工作。要想探讨研究生到底要不要进行科研,就应该知道研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首先研究就是探讨学术问题。学术就是知识的深层面元素或知识的仍不可知面。也可以通俗地讲,研究就是去发现,就是写东西。然而,发现也好,写东西也罢,无不与读书有直接的关联。从这个角度看,塔姆学派的主张是比较可取的。

国内和国外许多学者很多都对英语语言文学这个领域有过研究。有的学者研究了英语文学教学层次。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对作品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及创作思想的了解,加深语言使用、思想概念表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从而在各个层次上全方位地学习英语,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有的学者对英语专业文学课作了调查与思考。综合师生双方的态度与看法提出对这门课的改进意见。但是国内针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应如何做研究的论文还是比较少的。本论文拟从细读文本,精读文献,倡导创新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应该如何做研究。

2.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应如何做研究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分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要努力探讨具有专业特色的研究方法,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

2.1细度文本

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做研究之前一定要细度文本,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我们又应该怎样潜心细读文本,深入揣摩作品呢?对此王崧舟老师给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文本是你美丽的倒影。意思是说,从根本上来说,文本细读的不是那个文本,而是你自己。心中有的,眼中才有;心中没有的,眼中始终没有。读者应该做到与作品里的主人公一起去冒险、一起去爱、一起去恨、一起去分享胜利、一起去分担失败。文本解读靠的是解读者主体的文化积淀、人文底蕴与学识修为。所以,文本解读因人而异,见“底”论深浅,“拿来主义”的具体方法是没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一种言语智慧的传递。阅读英语文学原着是了解说英语国家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是英语国家文化中带根本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双方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英语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说英语国家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综上所述,细读文本,揣摩教材,首先强调“我”的潜心会文,品味揣摩。只有“眼睛”在场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只有“头脑”在场的阅读是低效的阅读,惟有“生命”在场的阅读才是真正高效的阅读。文本细读,既是一个接受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近年来,在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新批评主义中也强调了细读法。由此可见文本细度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2.2 精读文献

上一篇:抗震结构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语文课程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