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学记》中的减负智慧

时间:2022-10-17 11:34:46

感悟《学记》中的减负智慧

“减负”是目前教育的热点议题,不管社会如何反应,家长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接受,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减负减的不是教学质量,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要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减量不减绩,减压不减效,这实际上是对教师、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为了对减负工作的整改实施有针对性,笔者随机对本校三至五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注:我校为五年制完全学校,就近直升所属中学,不存在小升初的择校压力),其中四、五年级各40个学生,三年级20个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压力不大,每天睡眠时间基本达到8到10个小时。只有6个学生达到5度以上的压力,主要是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家长留的作业多,玩的时间短,一般为一到三个小时不等。(只有一个学生说没时间玩)除11个学生说家长没给买额外的辅导练习册、7个没参加课外辅导班外,绝大多数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课外学习,一般报3到4个班,最多的达到了7项:国学、奥数、英语、钢琴、唱歌、绘画、阅读。

针对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一些学生提出建议:别拖堂,准时下课;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别重复,不太重要的作业少留些,但别失去作业功能;英语背得多,没兴趣;时常得不到教师的赞赏,要求别太高;多开展户外活动,体育运动、文娱活动;让上课变得有趣。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课业负担不重,反倒是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减负不好,因为“减负自己会变懒”,“减的不要太多,否则学习就不好了”,“学习需要刻苦,要多读多写才能进步”。

以上的问卷虽然不是很科学、很全面,但结合平时与学生及家长的交流、访谈及日常工作的问卷反馈,笔者认为它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反映了孩子们的心声。因此,针对以上的问卷结果,除了与家长做好沟通,指导家庭教育,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建议外,更多的是学校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好教师专业提升,努力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和课题。在反思减负这个问题时,笔者发现我国古代教育名作《礼记・学记》对今天的减负问题仍富有现实意义,能给予我们很多的启发。

一、把握尺度,“知其心救其失” ――因材施教,善于研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我们只是单纯、机械地按照文件规定“一刀切”地少留作业,在时间上做表面文章,就会走向减负的另一个极端,减不能恰到好处,又达不到减负的目的,教学质量降低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就薄弱,影响培养人才,是最简单也最无效、最得不偿失的做法。这也是很多学生、家长最担心的问题。

为此,我们要搞好调研,根据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明确哪些要减、减多少、怎么减。《学记》中称为“长善而救其失”,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并具体说明“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的道理。学习中,有些学生的失败是贪多务得;有些学生的失败是所学过少,孤陋寡闻;有些学生的缺点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有些学生的缺点是畏难而退,半途而废。

仍以布置作业为例。大家都知道,“对一个喜爱游戏的学生,让他在电脑旁坐一整天,他不会觉得累,因为他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对一个不愿动笔写日记的学生,哪怕让他一学期只写一篇日记,他也觉得是一种负担”。有的学生写作业的时间长,是因为确实题量大,是因为知识未弄懂,还是因为他边写边玩,学习习惯不好?弄清楚根源,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而根据学生的层次,留学生能自由选择的作业,留不同难度的作业,多留实践性探索性作业,少留重复性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

二、提升高度,“教学相长”――主动发展,善于学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自己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单凭死记硬背得来学问的人,不够资格作教师。但现实是,很多学校的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想创新无从下手,他们可能在师傅的反复指导下完成一堂精彩的公开课,学生的基础知识却不扎实;部分中老年教师教材熟悉得只按惯性顺下去,吃老本,就足以驾驭课堂,应付考试获得好成绩,但学生有多大的兴趣,能提高多少能力,如何进行教学变革,他们就不愿再去费心思突破了,不愿再去精雕细刻了。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教师上有老、下有小的要照顾,没有精力去钻研,另一方面是有些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缺少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没有意愿去反思去尝试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人必须多读书,多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困惑,潜心钻研,孜孜以求,自强不息。

面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的现实,针对部分中老年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况,我校以“青年教师成长林”为平台,通过阅读一本教育专著,撰写一篇论文,讲授一节公开课,组织一次专题活动,进行一次成长汇报展示,开展一项小课题的研究,兼任一项管理岗位,参加一项业务比武,以及导师带徒等途径,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各种条件,整体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国学讲堂”“拓展培训”“炫动风采秀”“团体心理辅导”为渠道,着重增强教师四种意识,即学习意识、高效意识、科研意识、责任意识,打造学习、健康、和谐的教师团队。这样,不断完善教师的修养,丰富他们的学识,激发教师的内需,拓展培训渠道,注重专家引领,在落实细节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有序而健康的专业成长,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三、设置梯度,“学不躐等”――循序渐进,善于教

说到底,课堂是减负的主阵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教师只顾滔滔不绝、嘴巴用得多,学生默默静听、耳朵用得多,其后果就是,学生的眼神迷离了,嘴巴紧闭了,进而耳朵也失去功能了。这样的课堂表面上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没有教学效果,自然得不到学生的喜欢。教师们也许顾不上摸清每个学生的心思时,学生们却早已察言观色,号准了每科教师的“脉”:哪个教师令行禁止,纪律严格;哪个教师干打雷不下雨,说了也白说;哪个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规范书写;哪个教师上课必须积极回答问题……

《学记》中说:“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为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同理,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亦应如此。

“预”:要优化教学,首先要规范各种教学行为,无论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是学业考核、辅导都应有明确的要求,让教师们有规可依,不要“秋后算账”。通过校本教研,说课标、说教材等活动引导教师对学生的难点、盲点、知识的联系点进行分析预设,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台阶,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实教学方法。

“时”: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时机、途径和方法。“善问者如攻坚木”,在学生有需求时及时点拨,给学生创造学习、讨论、思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主动求知。特别是对那些平时默默无闻、老实巴交、不调皮也不捣蛋,但同时也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弱势学生、打工子弟多给予关注,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孙”: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经历不同、资质不同、学习程度也不同,要接受每个学生都不同的现实,按照学生的能力施教,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导,甚至有时也要允许原地踏步,因为,为了学生的成长,等待是必需的,急功近利的教育最要不得。

“摩”: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安全的班级氛围,促进同伴互助,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这样,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吃不饱”和“跟不上”的学生各有所得,教师课堂高效了,学生的负担就减轻了。

四、扩增容度,“藏修息游”――劳逸结合,善于导

我国古代教学就已经非常重视课内外活动相辅相成。“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学校要多搭建舞台,给学生展现才能的机会。

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学校在重视学业成绩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不是为了培养几个特长生,而是不断提高全体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歌声里,在书香里,在舞台上,在运动场上恣意飞扬,给学生们枯燥的学习生活注入快乐的清泉。正向的活动多了,学生就不会沉迷于网络,不会受到太多的影视剧中、社会中的坏影响。

教育行政部门、全社会也应为学校解决后顾之忧,建立学校保障机制,让学校能放心地组织春游、远足、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痛快地呼吸新鲜的空气,闻一闻花草的清香,跑一跑、跳一跳,甚至打个滚又有什么关系?

身心放松了,视野打开了,探索的欲望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了,学习怎么还会是一种负担?

五、转换角度,“和易以思”――师生融洽,善于赞

怕挨批,怕别人笑话,怕被人瞧不起……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首先要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够多方面启发诱导,才能当好教师。不以分数论英雄,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多用“我……”的信息,少用“你……!”的信息,不对学生呵斥体罚,善待学生的错误,接纳有个性的学生,将心比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当作重新求学的学生,以至诚的言行感染学生,“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让学生心悦诚服,乐于达到教师的期望,自动自发地跟随着教师的脚步不断进步。清华大学李艳梅教授在建校百年庆典的发言上说:“对教师而言,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都需要你去发现、去欣赏、去雕琢。我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希望他们也微笑着面对人生,充满希望地迎接未来。”

当教师做到善于学,能灵活运用理论实践,博采众长,获得经验智慧;善于教,能针对教育教学实际,及时把握生成,灵活驾驭课堂;善于研,能敏锐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总结经验得失;善于导,能因势利导,启发博喻,触类旁通;善于赞,能正确运用奖惩,挖掘闪光点,不吝鼓励,努力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就一定会找到解决减负问题的正确路径和有效办法,用思想和行动实践我们的教育理想,实现减负的真正意义。

上一篇:“规范管理,开放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下一篇:科学经营时间,打造高效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