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营时间,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时间:2022-09-28 01:06:14

科学经营时间,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当前,在新课程理念下,各个学科都在致力于构建高效课堂。就英语学科而言,笔者认为,除了精心备课、优化教学设计和加强教学反思等途径之外,教师还要学会如何科学地经营教学时间,因为它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科学分配时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无论做何种事情,都要预先做好计划和准备。对课堂时间而言,准备工作首先要从分配时间开始,因为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如果能在课前对时间做到科学调配,上课时就会明确每个教学步骤的任务和大致的时间长度,进而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就会显得游刃有余,运筹帷幄之中。因此,为了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和计划性,上课前,我们必须做好时间分配。

具体如何分配时间,方法很多,情况因人而异。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时间分配不能搞一刀切,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虽然从总量上看,小学英语一节课的时间长度都是40分钟,但由于每节课的课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学习状况等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时间结构也应随之作出调整和改变。以新版《小学英语(精通)》五年级上册的单课和双课为例。单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内容是第一次接触,因而教师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呈现和巩固;而在双课中,因为学生对教学内容已经有过认识,再次学习只是起到巩固、强化和熟练的作用,此时,我们就可依靠精炼、概括的语言,用很短的时间达到新知再现的目的,其余时间可用来做习题。假如不这样处理,即仍沿用单课教学的模式去对双课教学的时间进行建构,那么,双课的教学效果下降不说,课堂时间也会被浪费许多。可见,我们只有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符合教育规律。

2.时间分配要全面、具体。

众所周知,构成课堂时间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时间的设计者――教师,早在时间分配前就应该把这些要素考虑周全,避免因为漏项而使整节课的时间设计出现盲区。

另外,正如前文所讲,由于执教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因而对教学时间的分配方法也会因人而异。然而,无论哪种分配方法,都要注意一点,即它的具体性。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关注全局,也要关注细节;既要注重整体,也要注重部分;既要有面的要求,也要有点的落实。

3.时间分配的比例要恰当。

作为教师,虽然我们掌握着分配课堂时间的权力,但如果对它的结构比例分配失衡的话,打造高效课堂的愿望仍然不会实现。要想把握好尺度,我们需重点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即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讲和练的关系、重点和一般的关系以及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间的关系等。只有把这些关系中各个要素的时间比例分配恰当,它们之间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例如在讲和练的关系上,课堂要以练为主。因为英语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光听不练或练习得少,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为此,教师一定要精讲多练。一般来讲,对于新授课,教师用于讲解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到15分钟之内,其余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操练和练习。

4.时间分配要符合实际,灵活机动。

上课前,尽管我们已对时间作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但它毕竟是一种预设,与实际的课堂实施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实教学中,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一旦出现与预期的时间不相符的情况时,我们就要作出灵活的调整和变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有效使用时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要想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对时间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只有通过对时间的有效利用才能发挥作用。要想用好时间,可以从两个途径入手:一是时间的“质”,二是时间的“量”。

首先,在提高时间的“质”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把握好“黄金时间”。

学过心理学的人,可能都知道关键期。其实,不仅人生发展有关键期,我们的课堂也有关键期。有研究表明,在以40分钟为单位的一节课里,上课后5到20分钟的时间段是小学生思维活动的高峰期。如果我们能在这个阶段完成新知呈现的任务并且解决好重点和关键问题,就可以事半功倍;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鉴于此,课堂上,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段“黄金时间”,以保证学生能在最佳时域内学习。

2.利用好“单位时间”。

按照常规的教学程序,英语教学一般要经历复习、呈现、操练、练习、拓展等环节。假如把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分解的话,那么,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就是笔者所说的“单位时间”。在教学实际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内容的一节课,在各教学环节和时间结构都相同的情况下,有的课堂效果非常显著,而有的则收效甚微。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区别,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一些教师没能利用好课堂的“单位时间”。

其次,在提高时间的“量”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好“隐性时间”。

虽然我们不能任意延长一节课的时间,但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时间。所谓“隐性时间”,指的就是节省出来的这部分时间。要想用好它,至少需要做好四项工作。

(1)必要的课前准备。

作为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在英语学科中,需要提前准备的事情有很多,除了常规的工作以外,一些教学内容也可提前进行。如一位教师在教授《新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时,为了巩固本课具有提醒功能的交际句型,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制作标语牌。由于这个环节用时较多,致使最后的语言训练不得不在匆匆忙忙中收场。假如教师把与语言目标不相关的制作过程放在课前进行,那么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安排语言训练,于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2)较高的管理艺术。

一堂课40分钟,对教师来说或许很短,但对学生来说可能很长。因为受生理原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可能将整节课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有时会出现“分心”现象。要想处理好类似的问题,教师就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可见,教师的管理水平对保持课堂气氛的和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对课堂时间的利用发挥着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3)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

由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之经验浅薄,因而在理解抽象的知识特别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实时,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如果能借助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那么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事实证明,恰当地使用教学媒体,不但会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更为重要的是,教学媒体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对提高教学的效果作用十分明显。

(4)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现实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现象:原本比较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很大方面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缺有直接的关系。对教师而言,教学基本功犹如上课的武器,这个“武器”是否锋利,关系到时间效率和课堂任务的完成效果。

2.使用好“弹性时间”。

在课堂的所有时间中,既有教师可以提前预设的部分,也有依靠教学实施动态生成的部分。通常,后者是不受教师的主观思想左右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教学状况来决定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这部分时间可长可短,可多可少,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笔者把它称作“弹性时间”。

在英语课堂中,出现“弹性时间”的机会有很多,既有教师层面的,也有学生层面或其他层面的。对于教师层面,我们要完善三个阶段的工作:实施前,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施中,掌握好节奏,把握好尺度;实施后,及时反思,进行调控。对于学生层面,教师可事先给出一定的时间限度,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超过限度,任务必须停止,而对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情况,则需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综上所述,要想科学经营时间,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分配时间,二是有效利用时间。二者殊途同归,方可达到实效。

上一篇:感悟《学记》中的减负智慧 下一篇:提升校长管理职能,激活学校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