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作为证据的效力分析

时间:2022-10-17 11:20:26

【前言】公证作为证据的效力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公证的证据效力含义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①所谓的公证的证据效力,又称作公证具有作为证明的效力,是指公证证明的内容是一种可靠的证据,...

公证作为证据的效力分析

摘 要:我国的公证,一般认为在法律上有三种效力: 证明效力、执行效力和要件效力。其中最主要的无疑是公证的证明效力。公证证明效力的正当性、权威性来源于法律对于公证证明的合法性、真实性的实体和程序的系统保障, 公证证明由此具有高度公信力。公证本质上是一种证明活动, 公证证明是公证最为核心的、最为广泛的活动, 公证证明的法律效力也就成为公证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

关键字:公证 公证证据 公证效力

一、公证效力

公证效力,是指公证证明在法律上所起的效果和约束力。公证效力是通过公证书的效力得以体现的,因此,公证效力又称公证书的效力。公证书是公证机关出具的一种法律文书。公证书之所以具有法律效力,是因为它和审判机关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相同,都是根据法律制定的,是正确适用法律的结果。【1】

二、公证作为证据效力

(一)公证的证据效力含义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①所谓的公证的证据效力,又称作公证具有作为证明的效力,是指公证证明的内容是一种可靠的证据,它在诉讼中具有不同于一般证据的特殊的证明能力。

(二)法律关于公证证据的规定

1、法国

《法国民事诉讼法》中虽然没有专门对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作出规定,但有关"提出公证文书属于伪造的申明"的规定,间接地反映出公证文书不同于一般私文书的效力。《法国民事诉讼法》对"提出公证文书属于伪造的申明"专门列章,对其规定了较一般私文书更为严格的申明程序,并且在不同情况下提出申明的程序也不尽相同"。简言之,在规定公证文书具有推定真实性的同时,各国立法也允许对公证文书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只要有足以公证证明的证据即可。【2】

2、德国

《德国民事诉讼法》第416条规定: 由制作人署名或者经过公证人认证的私文书, 完全能证明文书内所为的陈述是由制作人所作出的。第435条还规定经公证机构认证的公文书缮本与公文书原本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3、中国

我国各类法律法规中也有关于公证文书效力的规定, 主要体现在以下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文件中:

《民事诉讼法》第67 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但有相反证据足以公证证明的除外。"

第218 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 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据悉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新规定共有83 条。其中和公证有直接关联的有以下三条:

第9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

(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前款(一)、(三)、(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的除外。"

第11条:"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该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

第77条:"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

(二)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

此外,司法部《关于我国公证制度和公证书效力的复函》司发函( 1994) 005 号] 中确认"公证书具有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②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 "当事人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以定购、现场交易等方式购买侵权复制品而取得的实物、发票等可以作为证据。公证人员在未向涉嫌侵权的一方当事人表明身份的情况下如实对另一方当事人按照前款规定的方式取得的证据和取证过程出具的公证书应当作为证据使用但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三、公证证据的特征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第65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证明文书,应当辨别真伪,审查确定其效力。而第67条则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公证证明的除外。"因此,较于一般的民事诉讼法上所规定的证据,公证证据具有以下的特征:

1、公证证据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法律人员出具的证据。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公证职能只能由国家专门设立的证明机关-公证机构统一行使。公证证据只能由公证机构出具,其他任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无权出具公证证据。

2、公证证据是公证机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所出具的证据。

公证作为国家司法制度的一部分,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违反法定程序所进行的证明活动不具有公证的效力,所出具的公证书也不具有公证证据的效力。

3、公证证据具有特定的形式要件。

公证机构在审查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后,对于符合办证规则的申请事项给予公证,最终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公证书。

4、公证证据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

《公证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该项公证的除外"。由此可见,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即公证证据具有特定证据效力。这是其他普通证据所不具备的。

四、公证证据的效力内容

(一)对于法院

民事诉讼法和公证法规定,对于公证证明的事项,"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这表明公证证明具有约束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效力,由此也产生了法院在认定事实方面的作为义务。

如果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了与案件主要事实或要件事实有关联的经公证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法院就有将其作为事实认定的义务。

公证证明的对法院的效力还体现为法院对公证证明事实的实质审查判断的自由裁量权的限制或排除。在诉讼中,法官对当事人提出的各种证据都有审查判断的权力,通过审查判断该证据与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确定该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或证据资格(确定什么样的证据事实或证据材料能够进入司法程序或审判程序),确认该证据证明力的大小(判定特定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程度)。但各国也根据具体情形对法官的这种自由裁量进行限制,尤其是在证据能力方面,限制更多一些。这种根据法律规定明确确定证据的证据能力、证明力的原则也称为法定证据原则。从法律规定的公证证明的效力来看,毫无疑问, 法官对于公证证明的事实的审查判断受到相当的限制,即只要公证证明的事实(证据事实) 与案件事实有关联,法官对于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大小就没有多少自由裁量的余地,一般地说是排除了法官的自由心证。

(二)对于当事人

公证证明的法律效力就约束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而言是一种义务, 对提出公证证明的当事人而言就具有了免证的法律效果。这一点可以从民事诉讼法第67 条和公证法第36 条逻辑地推出。《民事证据规定》 进一步明确了公证的免证法律效力。

这是从行为意义上证明责任的角度强调主观证明责任的免除。针对公证证明的情形,当事人只要向人民法院提出了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 人民法院就应当将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而无需当事人再提出证明该争议案件事实的其他证据。

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与提供证据的关系来看,当事人的事实主张一旦有了公证证明,即使当事人没有为此提供其他证据证明,也不会因此导致该主张不成立。而不能简单地说民事诉讼法和公证法所规定的免证效力就是免除了当事人的证明责任,确切地讲主要是免除了当事人提出其他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

五、公证证据的几点思考

(一)公证书的证明效力

公证证明必须以法定的文本形式加以表现,公证文书就是其法定文本形式, 它负载了公证证明的所有信息。在公证证明效力的研究中,一个必须在法理上予以回答的问题就是公证文书的证据属性,即公证文书是否一种诉讼法上的证据以及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第67 条和公证法第36 条的规定与公证文书的证据属性之间的关系。

公证的基本功能就是证明,具体体现为证明特定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存在与否的状态。而公证文书是这一证明结果的文本形式。公证文书的内容陈述了一个事实状态, 公证文书只是这一事实陈述的物质载体。

然而,作为公证文书陈述内容的事实之所以能够成为法院裁判所依据的事实,是因为这些事实是经过公证的,在形式上是由公证文书加以确认的,公证文书对这些事实提供了完全的证明。在这种情形下,公证文书对于案件争议事实而言是一种间接证明。也就是说,公证证明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公证证明的内容对案件争议事实的直接证明;另一个是公证文书对公证证明内容真实性、合法性的证明。民事诉讼法第67条和公证法第36条仅涉及了第一个层次,并没有规定第二个层次即公证文书间接证明的证据效力问题,但这并不是说公证文书没有这种证明作用,不是一种证据。只要具有证明作用,有一定客观表现形式或证明信息的载体,就是一种证据。任何证据都是一种证明手段和方法。而且,也可以从民事诉讼法第67 条和公证法第36 条中自然推出公证文书的证据属性。因为法律明确规定的是" 经公证" 的事项,只不过在有的情形下公证文书对于案件事实是一种间接证明而已。这两个层次的结合使公证证明成为一种复合证明或复式证明,即公证文书证明某一特定事项,该事项证明案件某一特定事实。

在大陆法系国家,理论上均将公证文书作为一种证据,因为公证文书本身对其陈述事实具有证明作用。在证据属性上,公证文书被纳人书证的范畴,且为书证中公文书的一种。所谓公文书,是指公务员基于其权限在职务上所制作的文书, 除此之外的所有书证都被归于私文书。公文书与私文书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意义。特定的公文书只要是有权限的机构制作的,就推定为真实。私文书则要求有当事人本人或人的签名或盖章时,才能推定其(在形式上) 真实。公证文书是由公证员依据其公证权限制作的,因而也是一种公文书。

(二)公证的公信力之思考

毋庸置疑,公证是靠信用为本的行业。当社会信用丧失的时候,公证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行为。公证机关是国家证明机关,行使国家证明权。公证人员对公证内容进行了合法性、真实性审查,依法出据公证文书。所以经过公证的事项,可以判断其内容真实性大于虚假性,以至对这样的事实反复进行论证并无必要。可以说,公证的公信力是公证证据效力的渊源,也是公证存在之根本。【3】

(三)如何保证公证文书证据效力的实现

1、完善、协调公证立法【4】

公证文书证据效力不能得以实现的情况表明,完善立法、协调立法是当务之急。完善立法,就是法律对公证尚无明确规定的有关问题应迅速作出立法规定。协调立法, 就是立法机关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多方面的正确意见作出法律规定,使法律与法律、法规与法规之间协调统一。要完善、协调公证立法,应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明确规定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公证文书所确认的法律事实、法律行为和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均应当认为是真实的、合法的。

二是明确规定公证文书不经法定程序,不得废除、撤销或变更。这种规定,有利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公证文书证据效力的稳定性,有利于防止行政干预、以权代法而侵犯国家证明权的行为。

三是对某些法律事实、法律行为和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实行强制公证原则, 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必须公证的事项。我国目前要求当事人必须公证的事项只在个别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中有所规定,而在实体法中均未作规定。

四是明确规定公证机关的地位、作用和公证职能、办证程序及公证员的任务、权限。

2、普及公证法律常识

要保证公证文书证据效力的实现,普及公证法律知识是一项基础工程。应将公证法律知识列入普法的内容之中,通过各种形式将公证法律知识灌输给广大干部和群众。

3、严格公证工作管理

由于当前公证员的素质层次不齐,以及某些公证事项本身的复杂性,致使公证工作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提高公证信誉,保证公证质量,必须狠抓公证工作管理这个关键环节,需要从加强公证员的培训,提高公证队伍的业务素质入手,下大力组织公证员学习法律法规,开展公证理论的研讨,指导公证实践的进行。

注释:

①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条。

②详见:司法部关于我国公证制度和公证书效力的复函(1994年3月3日 司发函[1994]055号)

参考文献

[1]崔卓兰.公证制度[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4页.

[2]刘颖.公证证据效力研究[J].中国司法, 2003,(07):47.

[3]潘洁.论公证的证据效力[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92.

[4]张福林,姜贵盛.谈谈公证文书证据效力的实现[J]. 山东法学, 1998,(06):50.

作者简介:程若森、男、中国政法大学、2011级、法律硕士学院、研究生学历、法律硕士专业、公证法学方向。

上一篇: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企业性质理论的文献综述 下一篇:银行对特定资金的监管责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