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特定资金的监管责任分析

时间:2022-04-21 03:31:22

银行对特定资金的监管责任分析

摘 要:本案为最高人民法院公告的涉及到银行责任的经典合同纠纷案例,本文首先对案例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本案涉及到的法律概念信用证和汇票进行了一定叙述,最后对本案中的义务和责任问题全面分析,认为华夏银行对第一次被支取300万不负赔偿责任,在符合监管条件且能够进行监管的情况下,违反三方协议约定,致华东公司以"木材开证"名义擅自支取350万元,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关键词:信用证 合同纠纷 银行责任 监管不利

一、案件简介

2004年3月16日,华东公司、柴里煤矿与华夏银行三方签订了一份《合作经营印尼木材协议》,主要约定:柴里煤矿同华东公司合作经营印尼木材;华东公司承担国外进口风险,国内销售风险由柴里煤矿和华东公司共同负担;柴里煤矿负责提供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于2004年3月18日前按华东公司的要求将该笔资金汇往华夏银行,由华东公司办理国际贸易信用证开证申请。在办理国际贸易信用证开证申请时须同时有柴里煤矿负责人温忠诚的书面同意意见,华夏银行见到温忠诚的书面同意意见后,按照华东公司和柴里煤矿共同申请的条款办理信用证开证事宜;木材到港后,华夏银行按相关信用证条款付款,木材销售款统一汇往华东公司和柴里煤矿在华夏银行新设立的共同账户上,由华夏银行负责监管;经营资金交易周期为90天;木材销售后的营利由华东公司与柴里煤矿各分成50%,华东公司于木材销售完成后七日内向柴里煤矿一次性返还1000万元资金及应得的营利分成;柴里煤矿与华东公司任何一方违约,对方有权终止合同,由违约方承担对方总资金额20%的违约金等。

合同签订后,柴里煤矿于2004年3月 18日派其工作人员李洪亮给华东公司送去两张银行汇票(付款人李洪亮,收款人华东公司),共计金额1000万元人民币。3月 19日,华东公司给柴里煤矿写下收据,注明"今收到柴里煤矿(李洪亮)投资款项,共计1000万元人民币。"同日,华东公司将上述两张汇票承兑1000万元后存入其2004年1月16日在华夏银行开立的一般结算账户上。此后,华东公司于2004年3月22日开始从该一般结算账户支取该笔资金,至2004年9月21日止,该账户中还剩余 70.905万元。

2004年9月22日,柴里煤矿致函华夏银行称:"2004年3月16日经贵行、华东公司及柴里煤矿友好协商,顺利签订了《合作经营印尼木材协议》。根据合作协议第八条约定,本次合作经营资金交易周期早已届满。我方原提供的开具信用证条款信函中除保留动用资金前必须有我方温忠诚先生的签字条款外,其余条款相应自动失效。除先期付出的300万元资金外,其余 700万元资金的使用和支配,拜望严格依合作协议的约定即资金的使用和支配前必须有我方负责人王玉海先生或温忠诚先生的书面同意意见方可。"同日,华夏银行当时的客户经理陈刚在该函上签注:"请双方按2004年3月16日签订的联营协议执行。"2005年1月27日,陈刚致函柴里煤矿矿长王玉海称:关于联营协议一事,只要木材一到港,我将及时将到港地及时间告知您。此后,华东公司一直未办理进口木材事项,并继续以支票形式同城提出资金转账给自己。至2005年3月17日,上述一般结算账户中还剩余227.7元,此后再未发生业务。

二、与本案相关的法律概念

(一)信用证。由于信用证对国际贸易的巨大作用,因此多次被英国法官比喻为"国际商业的生命液"。 国际商会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对信用证所作的定义:"信用证意指一项约定,无论其命名或描述,该约定不可撤销并因此构成开证行对于相符提示予以兑付的确定承诺"。

信用证有以下特点:1、信用证是一种独立的、附条件的和第一性的银行付款责任。2、信用证是一种单向的、无对价的、约束力无双向性的付款承诺文件。3、信用证是一种纯粹的、独立的单据性文件。从信用证的交易机制来看,信用证虽然依托于买卖合同,但其又不是单纯的合同,而是具有一定阶段性的付款协议。在开证申请阶段,开证申请人依据买卖合同向银行提出开证申请,信用证与买卖合同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信用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1.开证申请人与开证银行之间因开证申请书形成的契约关系。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以开立信用证为基础的委托合同关系。开证申请书是约束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的主要法律文件,其中应明确开证行被授权付款以及开证申请人保证向银行偿还垫款的一切条件。开证银行的义务就是及时将信用证通知受益人,并收单、审单和付款;开证申请人的义务主要是付款赎单,并支付手续费,提供开证保证金或提供抵押等。2、开证银行与受益人之间因信用证形成的契约关系。信用证是开证银行与受益人之间的主要法律文书,开证银行与受益人之间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合同关系。当受益人接受信用证之后,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附条件的支付承诺。3、开证银行与中介银行因信用证支付形成的法律关系。当开证行授权另一家银行依据表面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付款、承担延期付款责任、承兑汇票或议付时,开证行和保兑行(如有)必须承担如下责任:即对已付款、已承担延期付款责任、已承兑汇票或议付的指定银行予以偿付。4、中介银行与受益人之间因信用证形成的契约关系。

(二)汇票。我国的票据法中并没有对汇票做出详细的定义,我国《票据法》第19条规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票据法把票据的具体的管理实施办法的制定权,给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支付结算办法》等部门规章。《支付结算办法》第53条规定: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是我国《支付结算办法》中规定的"三票一卡"三种结算方式中的一种。其在经济活动中有很强的支付和结算功能,是企业客户经常使用的一种结算工具。

银行汇票有如下法律特征:第一,银行汇票是一种完全有价证券。所谓完全有价证券,是指证券权利的发生转移及行使均与证券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其权利之发生,须作成证券,其权利之转移,须交付证券;其权利之行使,须提示证券,如这三者有一可以不必如此时,则为不完全的有价证券。第二,银行汇票既可为自付证券,也可为委托证券。第三,银行汇票的出票人、付款人都是银行,但不一定为同一银行。第四,银行汇票记载有出票金额、实际结算金额和多余金额三个金额。

三、华夏银行应承担的违约责任范围

(一)银行监管义务的认定

解决这一争议焦点,关键在于认定华夏银行是否对本案1000万元资金具有监管义务。如果其负有监管义务且能够监管,但却怠于履行义务,则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如其并无监管义务,则不应承担责任。银行对储户资金的监管义务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规定,二是储户与银行的特殊约定。

1、从法律上来说:

本案诉争的1000万元性质上为开证保证金的备付金,由柴里煤矿交华东公司存于华东公司的一般结算账户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条、《中国人民银行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等规定,开户人对一般结算账户内的资金有自主支配权,任何单位包括银行不得任意限制、冻结和扣划,否则即构成对开户人的侵权。因此,华夏银行对涉讼1000万元并无法定的监管职权或义务。

2、从合同约定来说:

三方合同《合作经营印尼木材协议》第三条约定:"乙方(即柴里煤矿)负责为本次合作提供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于2004年3月18日前按甲方(即华东公司)的要求将该笔资金汇往丙方(即华夏银行),由甲方办理国际贸易开证申请。但在办理国际贸易开证申请时须同时有柴里煤矿负责人温忠诚的书面同意意见,丙方见到温忠诚的书面同意意见后,按照甲乙申请的条款办理信用证开证事宜"。据此可以认定,当华夏银行为华东公司办理开具信用证的相关事宜时,应审查是否有柴里煤矿负责人温忠诚的书面同意意见。只有经温忠诚书面同意后,华夏银行才能为华东公司办理开证的相关事宜,包括办理以开证为目的的款项支取事宜。如未经温忠诚的书面同意,华夏银行即准许华东公司以开证用途而支出该笔款项,则属于没有履行协议约定的监管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

上述协议没有明确约定华东公司以申请开证以外的其他用途支取该笔资金时,华夏银行是否具有监管义务,属于合同约定不明。对该约定不明事项,当事人存在争议。柴里煤矿主张其签订三方协议的目的在于保障专款专用和出资安全,按照目的解释,应认定《合作经营印尼木材协议》第三条已使华夏银行对该1000万元资金负有了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和使用审查义务,无论华东公司是否用于开证,华夏银行均应负责监管。

3、约定不明时的目的解释

但是实际上对于合同约定不明而当事人有争议的合同条款,可以根据合同目的等多种解释方法,综合探究当事人的缔约真意。但就目的解释而言,并非只按一方当事人期待实现的合同目的进行解释,而应按照与合同无利害关系的理性第三人通常理解的当事人共同的合同目的进行解释,且目的解释不应导致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或与法律法规相冲突。在解释法律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解释方法,目的解释赋予了解释者更大的自由解释的空间。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这里讲的目的不仅是指原先制定该法律时的目的,也可以指探求该法律在当前条件下的需要;既可以指整部法律的目的,也可以指个别法条、个别制度的目的。目的解释还可以分为主观目的解释和客观目的解释,在具体的案件中要结合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

本案中,柴里煤矿确曾对其出资的安全存有隐忧,而且还专门为此与华东公司、华夏银行订立合同条款。但在三方对柴里煤矿出资何时监管、如何监管已有明确约定和安排的情况下,仅根据柴里煤矿一方的效果意思和缔约目的,即推定合同相对人华夏银行和华东公司须另行承担约定义务之外的义务,则难谓符合当事人共同的合同目的。

从实践上分析,该1000万元存在华东公司一般结算账户上,与账户上的其他资金相混同,华夏银行事实上也无法将其区分出来单独实施全面监管。如果根据目的解释推定华夏银行负有此项义务,只能导致华夏银行对华东公司一般结算账户内所有混同资金均予限制使用,这无疑会侵犯华东公司对其一般结算账户上所存资金的自主支配权。这是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因此,华夏银行对华东公司非以开证用途而从其一般结算账户上支取该笔资金并无监管义务。

2004年9月22日,柴里煤矿致函华夏银行称:对其提供的1000万元,"除先期付出的300万元资金外,其余700万元资金的使用和支配,拜望严格依合作协议的约定即资金的使用和支配前必须有我方负责人王玉海先生或温忠诚先生的书面同意意见方可。"该函对先前三方协议中约定的华夏银行的开证监管义务进行了变更,扩大了华夏银行的资金监管范围,性质上应视为一种新要约。对此,华夏银行当时的客户经理陈刚在该函上签注:"请双方按 2004年3月16日签订的联营协议执行。"这实际上表明华夏银行并未同意柴里煤矿提出的变更三方协议的请求。而且,该要约亦未征得华东公司的同意。因此,柴里煤矿的函并不能单方改变三方协议的约定。

综上,根据《合作经营印尼木材协议》第三条的约定,华夏银行应对华东公司因申请开证用途而支取该1000万元资金负有监管义务。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监管义务。

(二)银行应该承担的责任

从华东公司对该1000万元的支出情况看,2004年4月21日、23日分别支出的 350万元、300万元,在转账支票上款项用途栏均注明为"木材开证"。虽然华东公司并未将上述款项实际用于木材开证,但当其以申请开证名义而支取该两笔款项时,已经符合了《合作经营印尼木材协议》第三条约定的华夏银行的监管条件,华夏银行负有审查该事项是否经过了温忠诚书面同意之义务。柴里煤矿在庭审中自认,对4月 23日支出的300万元"木材开证"款经过了温忠诚的书面同意,但辩称其同意华东公司支出该款是用于申请开证,然而华东公司并未实际申请开证,故对此损失华夏银行仍应承担责任。

但根据《合作经营印尼木材协议》,华夏银行只负有对华东公司因申请开证而动用该款的形式审查义务,即当华东公司为开证用途而支取该款时,只要有柴里煤矿负责人温忠诚的书面同意,华夏银行即可放款,至于华东公司支取该款后是否实际用于开证,抑或如何使用,则非华夏银行所能干涉。故柴里煤矿的上述理由不能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四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在状、答辩状、陈述及其委托人的词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的除外"。因柴里煤矿未能提供相反证据其自认的华东公司支取300万元业经其同意的事实是应该认定的,并据此免除华夏银行对该300万元的监管责任。但华夏银行在符合监管条件且能够进行监管的情况下,违反三方协议约定,怠于履行监管义务,致华东公司以"木材开证"名义擅自支取350万元,显然已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参考文献:

[1]梁宇贤,票据法新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2]汤玉枢,票据法原理【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3]邱鸿,我国银行汇票的制度性缺陷,现代商业银行导刊【J】,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吉双城(1985-),男,(汉族),黑龙江省肇东市,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研究生二年级,从事行政法研究。

上一篇:公证作为证据的效力分析 下一篇: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微博模型的产生与应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