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学激活英语课堂

时间:2022-10-17 10:44:19

和谐教学激活英语课堂

【摘要】对于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来说,教学成败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使课堂“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愉快地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用英语交流,即学以致用。本文就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创新实践和培养能力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英语 教学 课堂 激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实施中,我们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尽到了教师的责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外语教育的目的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从而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希望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说、多用英语,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思想交流,创造性地使用英语。可是,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也看到,要达到此目的并非轻而易举。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但在实际运用时往往不尽人意地表现为无话可说,即便能说一点也只停留在简单的句型操练阶段,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根本的原因还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问题。该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英语课堂活起来,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是当前每位英语教师努力探求的课题。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见:

一、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

宽松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英语教师应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信任带入课堂。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1)面向全体学生,不漠视、排斥“差”生。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看着顺眼,就可能不知不觉地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激起对教师的更真诚的依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如此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学所期望的效果。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自尊心特别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其行为往往受到他人期待的影响。又由于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师生的接触频繁,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眼里总是带有褒贬奖惩的因素。因此,教师对一些“差”生千万不可以漠视,因为这不仅会打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老师的不满和对优秀生的排斥。长此以往,他们不愿和老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从而不能充分发挥思维能力,整个课堂气氛也就难以创设。所以,我们应从思想上否认“差”生学不好。他们只是学得较慢或基础较低。课堂上多关注他们,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的机会,以此来保持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保持积极性,从而使“差”生学有所得,努力创造出苏霍姆林斯基期待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教学效果。他们的进步,就是很小的进步也是我们教学的成功。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进步,而不仅仅考高分。(2)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个性特长、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 尊重学生是促成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应认识到,教学中“教”是为了学生“学”,而“学”才是主体。教师的讲解、包办过多,会压制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和信息存在。不要怕学生出错,要相信学生是在不断“摔交”中学会“走路”的。学生出现错误,不该有指责和批评,而应宽容,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和感情,尊重他们的才智和能力,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积极引导,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 。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想象力,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二、实施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初中生求知欲旺盛,对英语这门学科充满新奇感。他们都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课堂,但他们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学习自觉性和持久性不强。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教材,把与教材有关的实物、玩具、挂图、卡片等直观教具带入课堂,并藉以创造情境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水果banana、lemon、mango等单词时,我将各自的实物带进教室,而在教动物giraffe、tortoise、camel等单词时又将有关的玩具带进教室进行教学,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他们的记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音语调、表情动作流露情感,使学生的情感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语言技能相应地得到提高。此外,电教化教学也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先进的教育媒体和手段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现代化不仅表现在教育内容上,而且还表现在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引起学生愉快的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三、发展学生个性,营造和谐氛围

1.教师变教为导。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对学生不只是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变教为导,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发现情境”,营造一种能供学生积极探索的创造氛围。如在教授每个单元的Reading时,可以先提出几个和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当大家争辩未定时,又及时带着学生回到了课文,学生带着好奇与信心积极地在文中寻找答案。通过阅读和讨论,让他们充分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培养了阅读能力,同时还营造了良好的讨论氛围。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利用,因势利导,就能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好学”,从而“会学”。

2.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要培养学生的求学精神,就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学生不害怕提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就能证明他们开动脑筋,善于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试想,学生经受到这不准那不准的教育,探究和创新又从何谈起。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标新立异,想问、敢问、会问。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以便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实践证明,质疑答疑的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四、注重创新实践,训练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多看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学生在进行充分独立的思考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予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反之,这些见解如能得到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学生就会产生莫大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同时,这些积极情感反过来又会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在封闭式的课堂中,信息的传输是单向的,学生的思维是被禁固的,情感是被压抑的,决无创意可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使学生置于宽松的、无拘无束的环境氛围之中,用老师的期待、宽容,同学的激励、赞赏来诱发创造思维的动因,给学生带来“我能创造”的勇气、“我要创造”的热情和“创造成功”的乐趣。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是形式和方法,学生会学才是目的和归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走出课堂,积极进行探索、创新,求得进步与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适时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变“我学会”为“我会学”。如在教学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不规则变化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规律。最终归纳出AAA型、AAB型、ABB型、ABA型和ABC型,便于记忆和掌握。又如复习时态时,可以指导学生用图表列出各种时态,让学生找出相似点和易混点,一目了然,进行强化记忆和特殊记忆。这样,教师会教,学生会学,而且学有兴趣,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便能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的潜能。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用中学”,立足课堂,吸收并容纳其他教学法的优点,灵活而务实的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我们的英语课堂势必会活起来,教学效率也必然会得到提高,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实践等方式,实现目标,感受成功。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学)编辑/张俊英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美育教育 下一篇:合理利用竞争机制,提升英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