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式

时间:2022-10-17 09:41:42

浅谈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式

摘 要:植物是景观设计中具有生命力且最具特色的材料,它不仅有生命,而且随着季节的更替不断生长变化。本文通过对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如何运用植物自身特性等特点,更好地营造美好的景观效果,让植物功能与人的感觉相互协调,达到美的意境。

关键词:“景观设计”;“植物景观”;“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植物景观中造景的概述

植物造景,以自然中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的植物景观。

植物造景四大原则:1、以总体规划为依据,根据城市性质、绿地类型:“适地适树”,发挥植物综合作用,任何景观设计都必须在服从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个细节景观。植物具有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等功能,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城市性质或绿地类型明确植物要发挥的主要功能。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体现不同的景观功能。同时多采用本地植物种类和品种,不仅能体现地方特色还能防止异地树种的不适应性造成的景观功能损失。2、遵循植物生态学原则,充分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植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一方面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环境,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因子综合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植物亦反作用于环境,植物通过物理和生化作用,影响和改善环境。植物长势的好坏与后期养护管理固然重要,但栽植前生态环境的调查与了解却直接关系到植物的成活与否。所以必须掌握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培育不同类型的植物品种。3、植物造景的美学原则,植物造景美学原则是将不同植物材料艺术性的组织在一起,给人以美感,不同的需求形式决定了不同立意方式,任何一个好的艺术美感产生是人们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植物造景选用植物时,不仅要注意种植的科学性、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还要讲求植物配置的艺术性以及形式与内容的统一。4、注意植物季相变化,处理种间搭配,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充分考虑植物景观的时间性,使植物随着季节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景观特性,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四季植物景观。不同植物材料,根据项目功能需求进行种植搭配,同时还要与周边其他设施、小品、建筑形成良好的组合关系。此外,植物生长发育需要一段时间,欲充分发挥树木配置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除应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外,必须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生长规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配置,乔灌草相结合,增强景观的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二、植物的配置方法与步骤

植物的栽植方式有:1)孤植:开阔的空间,远离其他景物,种植一棵姿态优美的乔木或灌木。2)对植:以呼应的方式栽植在构图中心或两侧,一般采用同种树种,以主体景物中轴线取得景观的平衡关系。3)丛植:2―10株之间,具有较为独特的个体美的乔木所组成的以表现群体美感为主的种植形式,是城市绿地内植物作为主要景观布置时很常见的形式。4)群植:以1-2种乔木为主,与数种乔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组成群的单株树木数量一般在20-30株以上。5)林植:单一或多种树木在较大范围内栽植成林的方式。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构成林地或森林景观的称为林植或树林。

植物的排列方式有不同的种植要求,孤植树在主要为构图服务的4倍树高范围内尽量避免其他物遮挡视线;对称种植时乔木离建筑物5米以上,小乔木和灌木至少2米以,非对称种植时两树穴连线不得与中轴线垂直,中轴线两侧动势向中轴线集中;丛植,基本关键在调和中要求对比差异,差异太大时又要求调和,株数愈少,树种愈不能多用,株数慢慢增多,树种慢慢增多,10―15株时,外形相差太大的树种不宜超过5种以上,外形类似可增多种类;群植,主立面前方至少树群高度4倍、树群宽度的1.5倍距离上,留出空地供观赏,最好采用郁闭式、成层的结合,一般不允许进入;常为树丛的衬景;立面层次、色调要求丰富多彩,树冠线要求清晰而富有变化;林植,一般选用观赏性较高、生长健壮、树冠疏朗开展、落叶树和四季有景可赏等条件的树木居多。

植物配置时不能把植物视为单体,无论是哪一种植物,都无法单独的满足完美的景观设计所需要的所有功能,因此必须将其当做群体进行设计,完成群体设计后,再进行单体植物的种植排列,将它们按奇数组合(如3棵、5棵、7棵一组),单体植物成熟度需在75%~100%,其树冠间的重叠应保持在冠径1/3~1/4内,在组合排列过程中除了与布局的其他植物配合外,还要考虑环境因素等其他因素。

在完成初步设计后需要细化各局部,第一步是要选择多大的植物来进行搭配,确定植物的质地,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应均衡搭配使用。同时根据大中乔木在景观中的应用确定大中乔木的种植地点,再在其周边插植小乔木或灌木,完善植物景观区域的结构和空间特性。第二步选择植物的品种,采取常绿落叶、乔灌组合、叶丛、色相等搭配原则,考虑所需品种的比例,在设计布局时应仔细研究植物特性,还要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设计中通常选用叶片细小纸条密集的树种做背景树。选用叶形大的树种处于坡下方,以增加稳定感。选用叶片大小枝叶密度相近的树种,可以增加景观连续性”。最后确定所需苗木的品种,有效的将所有植物组合起来。

三、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注意的要点

第一,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植物与其周边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满足其功能需求的同时与周围人工、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注意整体效果,有一定的空间构架,塑造不同类型的空间,层次分明,突出主题,具有特色。忌“宾主不分”、“杂乱无章”和“孤立主体”等现场,使得植物景观即能统一于整体的大景观,又能有局部的变换和特色,以产生和谐的艺术效果。第二,对于在选择植物品种时,需对植物品种和类型作出适当的安排,并保持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同时在住宅、幼儿园、儿童游乐场所周边景观范围内,忌用有毒、带刺及引起过敏的园林植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危险状况。常见的有毒园林植物有夹竹桃、毒箭树、常春藤等。第三,观花植物与色叶植物搭配使用,植物中有一类叶色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的花木,如兰天竹、红枫、银杏等均很漂亮,和观花植物一同栽植时,可以延长观赏的时限,并且可以作为主景放在醒目的位置。同时常绿的树种也有叶色差异,如:淡绿色白玉兰,深绿色含笑,暗绿色广玉兰等,可以将色彩饱和度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可以产生色彩渐变的效果。第四,植物配置时要注意植物的季节性,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遒劲的植物景观。如春天开花的迎春、白玉兰,夏天的有石榴、木槿,秋天的有银杏、柑橘,冬天有松柏类。第五,草本花卉与木本花卉搭配,可以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同时注意植物高矮层次,按照叶色、花色、高度不同,有序的组合。第六,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重其所,植物群落共生存。

参考文献

[1] 《景观设计概论》 丁园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 《园林植物造景》杜培明主编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1

[3] 《植物景观设计》/李文敏编著―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政策的自由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下一篇:浅析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