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因素造成的英语听力障碍分析

时间:2022-10-17 09:12:00

非语言因素造成的英语听力障碍分析

摘要:听力能力的提高受语言和非语言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本文将从非语言因素造成的英语听力障碍出发,阐述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听力;非语言因素障碍;策略

中图分类号:H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199-01

在大学英语听力授课的过程中,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都注意力放在了语言因素方面,会非常的注重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法和语篇的训练。对非语言因素方面的问题考虑的少,或根本没有涉及。事实上非语言因素也是造成学生听力障碍的原因。

一、造成英语听力障碍的非语言因素

(一)听力的教学方法

目前普通高校的英语听力授课多采用如下的形式,受听说教学法的影响,认为学生只要多听多练就能学会听力理解。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往往只需要一台录音机、一本教科书和一只粉笔。在教授听力材料中将要出现的新单词后,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做听力练习,最后教师给学生对答案,纠正错误答案。这种方式实际上并没有教授学生听力,仅仅是测试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二)来自教师的影响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听力理解是最难掌握的语言应用能力之一。为了提高这一能力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教育界公认的教学理念。那么教师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表现消极的一面。

(三)文化背景知识

学习一门语言了解必要的相关背景知识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始了专门的英美文化背景学习课程,其他专业都没有接触这部分内容的机会。我国著名学者胡文仲先生也曾指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

(四)听力策略

听力是领会言语含义的一种能力。听者要对听到的语言信号进行复杂的加工,使之成为与说话者的原意相符合的信息而保留在短时记忆中。这就要求听者具有一系列的听力技能。听力技能大致主要包括:注重信息加工、预期、推理判断、记重要细节。听力策略能力是人的记忆能力、概括能力、预测能力、语言转换能力的综合体,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不仅语言能力起重要的影响,而且听力策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克服非语言因素造成的听力障碍

(一)创新听力授课模式

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应认真备课,对所教授的材料反复听,了解其中的语音特点、语法难点,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以便在上课时能给学生以必要的提醒、启发和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要和学生互动,既有老师的讲解也有学生的理解的阐述,通过双向交流可以把握学生的听力效果。在听力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幽默亲切的教学态度,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营造一种轻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回答应多给予肯定,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肯定其勇气,并予以及时的鼓励。此外,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培养学生听力策略

听力理解策略是以学习策略为理论框架的。O Malley & Chamot(1990)根据认知心理学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 meta-cognitive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听力理解策略也同样可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指的是语言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活动的顺利完成而采取的计划、监察、评估等行动,是学习者进行自我管理所采取的措施;认知策略则与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有直接的关系,它涉及大脑对输入信息的处理,如重述、借助上下文、推理、联想发挥等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指的是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别人合作,或自己控制情绪,消除紧张和不安等。

(三)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更多更深刻地了解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虽然我们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欧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但是毕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远不如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的多。中国学生学外语,阅读是获得所学外语知识的有效途径。

(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等,是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进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把握自己的学习进程。然而,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已无存在的必要,把自主学习理解成“自学”,是对自主学习的一种曲解自主学习只是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有了新的定位。

参考文献:

[1]田文军.大学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分析及对策[J].英语知识,2001,(8).

上一篇:浅谈包装中天然材料的运用 下一篇: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