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民间金融利率,控制民间金融风险

时间:2022-10-17 06:07:30

规范民间金融利率,控制民间金融风险

摘 要: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逐渐成为中小企业发展重要融资渠道,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民间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各地民间金融发展存在差异,监管法律难以制定并有效实施。建议引入政府保险来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促进其利率市场化以控制风险。

关键词:民间金融;利率规范化;风险控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温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结果,民间金融是民营中小企业主要的间接融资方式,所占比重在70%以上。极高的民间融资利率所产生的高额融资成本已扰乱了市场的有序、合理竞争。目前,被称为“灰黑色金融”的民间金融,因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而难以得到有效监管,产生较大的风险。

一、 文献回顾

1、 关于民间金融风险的现状探讨

伴随着民间金融市场的活跃发展,民间借贷纠纷不断,风险损失时有发生。以温州为例,2011年3-5月,温州平均每天发生近30起约一千万元的民间借贷纠纷。在缺乏监管的灰色地带,常有拖欠贷款等违约行为发生,甚至引发暴力。

林毅夫等(2003)通过构建模型得出“金融抑制”只是民间金融风险的一个强化因素,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范飞龙(2002)认为,在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信用能力不足。刘民权等(2006)认为,一些民间金融往往非法运行,因而必然依靠严酷的惩罚机制来保证其合同的有效实施,从而使其部分成员违约。吴正刚(2009)认为民间借贷相对正规金融面临更多的监管风险,利率走高合乎情理。但为追求高风险、高收益无视市场利率的存在,制定过高的贷款利率,将导致高利率风险。徐彩苹,董玉霞(2012)认为民间融资大多采用信用融资方式,因此操作很不规范,法律约束力差,极易引发信用违约,存在较高的金融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2、民间金融风险防范的研究

规模庞大的民间金融潜伏着巨大的风险,但如果能对其加以规范和利用,将一定程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如何正确引导、规范和利用民间金融已成为很多学者探讨的焦点。

Braverman (1986)认为,民间金融市场上的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资信、收入状况等都相对比较了解,因此他会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甄别。麦金农和爱德华.肖(1996)认为,发展中国家若要解决民间借贷问题,只能实施金融深化,尽可能地减少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山东银监局局长周忠明(2008)指出民间金融“阳光化”发展有助于解决借贷市场中交易成本过高和道德风险问题。李丹红 (2000)立足于民间金融潜在的巨大风险,从加强金融安全的角度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张艳(2008)通指出应正确引导民间金融扬长避短,以作为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完善金融体系,进而更好地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王立国(2009)建议制定民间金融的保护法律,强化风险监管,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抵押担保机制并培育民间金融市场,以防范风险。

我国民间金融活动非常隐蔽,研究数据难以准确获得,新法律、法规难以在短期内制定,因而通过法律来规范民间金融难度较大。本方通过分析民间金融面临风险,提出民间金融风险利率规范化的建议,以提出有效、合理的监管参考。

二、 民间金融风险分析

民间金融的风险既有内部风险,也有非自身外部的风险。其中,内部风险包括经营风险、高利率风险、违约风险;外部风险包括道德风险、法律风险、监管风险等。尽管民间金融有多种风险,但内部风险、政策及垄断的风险、贷款条件风险都会反映在其高利率水平上,产生高利率风险。因此,高利率是民间金融风险的根源。

三、我国民间金融高利率的影响

民间金融利率高有以下诸多不利影响。

1、高利率收益的民间金融将导致存款利率较低的正规金融体系内的大量储蓄外流,从而(删除)造成央行难以把握市场的真实资金供求情况,无法合理制定基准利率水平,从而打破了利率的市场平衡。

2、民间借贷高利率借款者可能没有想过一定如期如数偿还借款,从而引起债务纠纷,干扰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

3、民间金融利率的市场外的“市场利率”反映的仅是局部市场资金供求情况。央行通过运用利率杠杆的作用效果会受到影响,削弱利率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

4、民间金融处在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利率不受央行利率政策的宏观调控,借贷资金供应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将极大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配置资金的效率将降低。

民间金融能通过依靠地缘、人缘等关系直接控制风险,方便跟踪调查整个借贷期间的信用资金情况。但民间金融利率具备灵活的定价机制和利率随行就市的特性,它为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提供参照。

四、我国民间金融利率的规范研究

民间金融不具有公开性和广泛性,因而它的利率大小不能完全透明地、合法成为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参考标的。为改善它的不公开性、不合理性及不规范性,建议政府加以宏观调控,通过政府保险担保将民间金融带入“阳光化”的境地,弥补法律法规的不足,以规范利率来控制风险,实现“利率决定在市场,调控在政府”的模式。即将民间金融纳入中央银行、银监部门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金融监管系统,此时民间金融利率依然由市场供求决定,而不是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政府部门通过间接干预以控制民间金融风险并引导其规范化发展。

政府在规范、监管民间金融利率时,应避免对民间金融的直接管制,应尽量将监管力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里。通过间接干预和直接引导,通过规范的约束措施,促使市场向具体、良性的方向发展,使民间借贷利率能客观地反映借贷资金的价格,实现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协调发展,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增活添力。

参考文献:

[1]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秩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Schreiner,M.Informal Finance and the Design of Micro finance[J].Working Paper, 2000a.

[3]张燕,冯营丽.吴正刚.我国农村民间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的分析—以法经济学为视角[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4]周忠明.民间融资“阳光化”的五个要点[N].20世纪经济报道,2008,11.

[5]杨茜云.民间金融的风险防范分析[J]. 现代商业,2012,(07).

[6]倪舰.民间金融风险与控制. 中国国情国力2009(10)

[7]徐彩苹,董玉霞.浅析我国民间金融的风险及对策[A]. 工程和商业管理国际学术会议论,2012

[8]闵国斌.民间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9]付爱莲.民间金融风险控制研究—引入政府保险促进利率规范化[D].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10]张德强.民间金融监管:逻辑、风险、收益与可行性—基于民间金融的视角.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4).

[11]王立国.农村民间金融法制化研究.成都行政学院院报,2009(4).

上一篇:新准则下保险企业无形资产核算的探讨 下一篇:朋友圈里的爱恨情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