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小学教育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时间:2022-10-17 05:22:52

【摘要】二、科学理解减负的内涵,正确对待提质要求 “减负”就是要减轻小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但它并不仅仅意味着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减少学生学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

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小学教育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学生课业减负是我国教育界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上至国家,下至学校,乃至家长、教师,都为之投入了大量精力。这些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教育政策,无不强调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先后在国内也掀起过几场轰轰烈烈减负浪潮,但结果收效甚微,甚至不了了之。我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就如何正确处理小学教育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供同仁和家长们参考。

一、正确看待减负现状,认真分析减负政策失效的原因

长期以来,小学教育中的“六多六少”现象,即书多、课时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睡眠时间少、文体活动少、德育活动少、与生活能力培养相关的活动少、自主性活动少、创造性活动少,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制止。“六多六少”让广大小学生背上了较为沉重的学习负担,不仅制约了小学生的健康和快乐成长,剥夺了小学生作为儿童的童心和乐趣,而且违背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让不少小学生因为超前教育而压力倍增,体质下降,反应迟钝,小小年纪便患近视眼、脊柱弯曲、甚至神经衰弱等疾病,给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直接影响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国力。我认为造成减负政策失效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矛盾的焦点也集中在教师身上。

1.缺乏优质教育资源,难掩激烈升学竞争。“义务教育阶段的新生免试就近入学”,是众所周知的法律规定,但真正能做到免试入学的并不是全部学校。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的重点校制度,不仅导致了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导致同一区域内不同学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也加重了学生迫切想要进入“名校”的负担,迫使普通学校甚至是基础薄弱的学校必须通过大量高强度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在入学考试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进入比较好的学校,从而保证学校的升学率。因为升学率不高会使一些学校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至少是“财务危机”。同时,新闻媒体对于一些“中考状元”和“高考状元”的过分炒作,也会对家长和学生产生误导,致使他们对于一些“名校”更加趋之若鹜,认为“好的学校就是成功的一半”,使得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

2.教育心理压力过重,敬业理念有待提高。“减负不减质”是“减负”政策下教师首先要完成的任务。事实上,“减负”以后,教师所要面对的是“减负”和“升学率”的双重重压,这也是使学生繁重的学习重担为何难以得到解除的根本原因。首先,这种压力来自于学校。由于大多数学校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参考标准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减负”面前就会显得畏畏缩缩、不敢对学生真正做到“减负”。其次,压力来自于家长。虽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自认为“减负”对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帮助,35%的学生感到减负前后没有变化,但家长们却普遍认为“减负”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以致于他们对于学校“减负”又“减质”这一举措持否定与不满的态度。再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也认为减不减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知识的掌握并不一定要用题海战术或者死记硬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我们许多教师仍然是使用反复抄写,多多背诵,多多练习等常用的手段来引导学生,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科学理解减负的内涵,正确对待提质要求

“减负”就是要减轻小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但它并不仅仅意味着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减少学生学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变革教育观念。所以,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落实“减负”政策下的各项要求并且要做到实处,而且要不断克服在“减负”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与问题。例如,盲目减负、过度减负或者是假减负。

我们要坚定地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辩证地看待“减负”。无论干什么,都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减的是学生的作业负担、重复练习的负担,但不是精神上的负担。还是要让学生树立努力学习的精神,要把精力用在学习更多更广的知识上,而不是用在重复的联系上。当然,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切忌让学生减得失去学习的动力,那么就是得不偿失了。

我们要充分理解“减负”工作的长期性。“减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有“三心”,即耐心、信心以及恒心。同时,对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不断加强与监督,防止一些学校和个人为了追求升学率而不进行“减负”工作,反而加强对学生的过度教育,使“减负”仅流于形式;又或者有些人只是把“减负”当做一个借口,用来掩盖他们教学能力欠缺的借口。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减负提质”这一口号,并且要始终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切不可顾此失彼。

三、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逐步完善引导机制

虽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加新的要求,但长期以来的“题海战术”的传统做法仍普遍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仍旧日益加重。针对这一现象,广大小学教师迫切要做的就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以学生为本、立足教学实践,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减负”对策的研究。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我们教师一定摆正心态,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靠的是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学生学习方法的合理引导,而不是让学生去一门心思地听教师说讲。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不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需要的,也是我们需要的。

虽然导致小学生负担过重以及“减负”困难重重的原因是多重的,但升学考试的竞争仍然是其最主要的障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导致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可能是所谓的“一考定终身”,也可能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还有可能是当下社会用人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由此可见,对于招生考试与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了。为此,我们要把握住新课程改革的机会,做到以综合全面的观点来评价学校和教师,以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情况来综合评价学生,而不是仅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狭隘地评价一个学生。只有通过这种综合的评价方式来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进行评价,才能激发和调动学校教学设置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性,才能有利于“减负”工作的贯彻与实施,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下一篇: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