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如何树立良好班风

时间:2022-10-17 03:23:06

初中班主任如何树立良好班风

初中是一个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最后三年,初中阶段学习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是继续接受优质的高中教育,还是进入职业高中,还是就此结束校园生活?种种不同的结果,将决定一个孩子素养的高低和一生的发展前景。因此,对于初中的班主任来说,如何在初中就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起学生自觉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月的实习工作中,我与指导教师一起担任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以该班为个案,我总结了一些可普遍化地形成良好班风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组建班委集体

刚接手一个新班级,班主任要从军训开始,结合小学资料和档案留意观察班上每一个孩子,对他们的成绩、能力、特长、志趣等方面有个大致的了解。正式上课后,无须急着马上组建班委。班主任可先根据自己前期的判断,将一些事物交给个别可信任的学生,观察他们处理事务的成效和组织协调能力,如果收效良好,那么这个别的学生将成为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中坚力量,比如班长、纪律委员和学习委员。事实证明,在一到两周后班委选举的投票结果中,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处事能力都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和信服。当然,这个过程对班主任的判断经验和观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他科目的课代表则可依据学生的特长、班级的投票、征求任课老师的意见等多方因素协调确定。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卫生委员、体育委员和生活委员这几个职位的安排。因为这几个职位很可能成为形成良好班风的有力踏板。每个初一的新班中,都会有若干个调皮的“问题孩子”,他们过分活跃、相对早熟甚至叛逆,而且从小没有养成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果不扭转这些坏毛病,他们就会成为课堂纪律的“破坏者”和不良风气的传播者。对于他们,班主任所采取的办法不是厉声呵斥或用“请家长”威胁恐吓,而是要让他们真正有所改变、有所进步。这时,上文所提及的职位就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班主任可以让活泼好动、擅长运动的孩子担任体育委员,负责课间操的整队、组织校运动会等;让缺乏责任心和集体意识的孩子担任卫生委员、生活委员,让他们负责卫生区的清扫、班级经费的管理以及活动用品的置办等事务。当他们表现出色或取得成绩时,班主任一定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通过职位的配给,这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会逐渐形成以身作则和维护班级荣誉的意识,这不仅减少了他们对班级纪律和风气的破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行为素质和处事能力。

在组建班委这部分,班主任们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不能“以恶管善、以强欺弱”。意即班主任可以运用班委的职务来束缚、感化“问题学生”,但不能让他们直接担任班长等职务,因为这几个关键职务是起协调大局作用的,决定着班内的整体作风。强势、霸道的孩子当了班长、纪律委员,可能会让班级内的孩子因害怕而听从了他们的“指令”,这样极易酝酿出分化和愤懑的危机。同时,初中生在此阶段还没有形成价值判断的能力,这种草率任命班委的做法也会误导他们认为强势和霸道就是硬道理,导致他们很难形成正确的善恶观和道义感。(2)绝不要培养“班内小密探”。有的班主任为了尽可能多、尽可能及时地了解班内学生的言行,会在班内“培养”一位“小密探”来随时汇报情况,殊不知,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对孩子们会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对这个汇报“军情”的孩子来说,他(她)不但意识不到老师的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而且会在心里滋生一种病态的“优越感”和“骄傲感”,而这种暗地操作的行为也会不经意地在他(她)今后的处事方式中得以体现,将会影响到孩子心理健康和完整人格的发展。而对于班内的其他孩子来说,意识到班内存在“小密探”,将会导致同学之间相互猜疑,不利于形成和谐团结的班风。

二、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在新组成的班集体里,被教育的对象总是千差万别,不可能像工厂里的原料般整齐划一、一成不变,因此,班主任就要学会运用矛盾特殊性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学习认真的好学生,班主任所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在中学阶段继续保持优秀,并为他们推荐可以发挥余力的课外班和兴趣小组,他们是未来三年带动班级成绩进步的主要力量和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于班级内发育较迟缓、胆小老实的学生,老师就需要更耐心一些,如果他们一时疏忽犯了错,老师就怒发冲冠,横加指责,会使本身就弱小胆怯的他们感到更加惶恐,时间久了会产生自卑的情绪,不利于从幼年到青少年过渡时心理健康的发展。

当然,除了上述听话的学生以外,班级内一定还有让班主任头疼费心的学生。这些孩子虽然缺点比较多,但他们本性都是好的,只要帮助他们找到形成坏习惯的原因,并对症下药,一定会有很大改变。一些孩子由于在小学时一贯调皮,便始终生活在师长的命令和压制下,殊不知,如果换一个角度,让他们成为管理者,反而能培养起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上文提到的“职位配给”法就在我所在的班级内取得很不错的效果。

此外,我班有一个学生个案很具有代表性。这个孩子连续数次不做作业,班主任找他谈话时,他后悔地掉了眼泪,并保证以后一定做好。然而,第二天的练习册依旧一片空白。无奈之下,班主任请来了家长,双方一交流才知道,这孩子在家一旦犯错,爸爸就会打他,打他的时候他哭得很可怜,让人于心不忍,然而好了伤疤就忘了疼,下次该怎么犯错还怎么犯错。孩子现在为什么油盐不进?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孩子一犯错,爸爸就以打他的方式进行惩罚,原本想让孩子记住教训不再犯,可偏偏事与愿违――孩子已将挨打看做是自己犯错的“清除剂”,我犯错你打我,咱们双方扯平了,下次再犯大不了又是一顿打呗!更糟糕的是,孩子犯错后为了自我保护,就会自然形成撒谎的坏习惯。如果一个孩子连挨打都不在乎了,还怎么指望他在学校听从老师的要求呢?因此可见,孩子的某些不良习惯往往是由家庭错误的教育方式形成的。而对于这个具有刘胡兰般“视死如归”精神的孩子,“打”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班主任必须要让家长明白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并让家长保证,除了严重关乎道德和品行的错误以外,不再随意打孩子。这种情况下,更好的方式是平等地与孩子倾心沟通,给他改过的机会,让他感到师长对他的信任,使他从心底感到歉意和感激。同时,老师和家长都需耐心,不要指望一次谈话或一个回合他就能彻底变好,这是一个慢慢感化和矫正的过程。如果可能,班主任可以任命他为自己的课代表,就更起到了时刻督导、深入沟通的作用。

其实,班级内难于管教的几个孩子就是班主任在树立良好班风时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能够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特色班规作用大

要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班级,清晰合理的规章制度尤为重要。在此我选了几条成效显著的加以阐述。

(1)制定详细的班级“加减分”制度。给为班级作出贡献的同学(如竞赛得奖、运动会得奖、为班级带盆景、养小金鱼等)、学习成绩或行为表现有明显进步的同学加相应的分数,而破坏自习课纪律、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的同学则减分。加减分的结果一周一小结,其分数直接与期末的考评挂钩。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努力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每天的午休时间在班内开展“才艺展示”的小活动。节目形式多种多样,讲故事、讲笑话、猜谜语、演奏乐器、歌舞、小品都可以。这些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各自风采的舞台,锻炼了他们当众表演的勇气和胆量;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在短暂的午休给班级带来快乐。

对于班主任来说,这段时间就是开展工作的绝好机会。通过每个学生的不同节目,班主任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长和才能,而被发现的表演小天才就能在将来的文艺活动中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始终注意观察初中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这方面的良好养成对他们日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午休时间所讲的小故事恰恰能反映孩子们的心理状况,有的孩子天真单纯,有的孩子理性成熟,然而,还有些孩子的趣味就比较低俗。这时,班主任一定要对这样的故事做出评价,指出其低级情趣的性质,并要求班内杜绝此类故事的再次出现。这样的评价虽然会打击那个讲故事的学生,却也符合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和想法。这样,个别学生的歪门邪道就在班内站不住脚,从而树立起健康向上、适宜初中生成长的情趣氛围。

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初一年级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班级内尽快培养起团结的氛围,在初中生活的开端就杜绝学生之间互相嘲讽、分区划派的不良风气。同时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使之成为促进班级团结的催化剂。主题班会可以两到四周一次,主题要突出,内容和形式都经班主任精心设计。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能使同学们在内心形成某种共识或力量,这种共同感的渲染能逐渐塑造出一个班特有的文化氛围,从而让同学们对班级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把班级当做一个大家庭来看待。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上一篇:第一天当班主任 下一篇:青少年宫艺术教育发展浅探